作者:秩名
【167】坎尼神话(上)
亚平宁这只靴子的鞋跟处,在今天叫作阿普利亚大区。大区的首府,是一座意大利南部的著名城市,巴里。从巴里出发,沿着亚得里亚海岸西行,几十公里之外,便是意大利最著名的古战场之一——坎尼。
这个地方在七百多年前就早已化成了一片废墟。可是,再往前推一千五百年,在公元前3世纪末,这里却是亚平宁半岛上最富庶的地方之一。阿普利亚平原上,物产丰富,粮食充足。这么好的地方,自然就引来了正在敌后苦苦寻找食物的汉尼拔。
公元前216年6月,汉尼拔乘罗马人不备,急行三百里,突袭坎尼,一举拿下,一下子就解决了全军的给养问题。
看起来,汉尼拔还真打算在这个地方常住下去了,这令罗马人如坐针毡。罗马城中,与汉尼拔决战的呼声越发高涨了。
很快,一支由8万步兵,6000骑兵组成的罗马大军准备停当,指挥权交到了新当选的两位执政官瓦罗和保卢斯的手上,他们率军直扑坎尼而来。
为了把故事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我们有必要交待一下这两个家伙的背景。
据传说,这位瓦罗出自一位屠夫家庭,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平民政治家。屠夫从政,历史上倒也不是绝无仅有。就在这个时代,万里之外还呆着一位著名屠夫樊哙呢。只不过,当胸怀大志的瓦罗已经在罗马政坛叱咤风云的时候,不思进取的樊屠户还在那边安安静静的杀狗吃肉呢,万万料想不到,日后会成为比瓦屠户更加显赫的人物。
屠夫出身的人,常有一种豪气,所谓“仗义每多屠狗辈”嘛。樊哙如此,瓦罗似乎也是是如此。他对那种未战先怯的费边主义极其不满,整日在罗马城中发表战争动员,誓与汉尼拔血战到底。
他的这种一精一神深深地感染了恐慌中的罗马公民们,这一年,他以罕见的高票顺利当选执政官。罗马人对他寄予厚望。
而另一位执政官保卢斯的情况却恰恰相反。这是一彻头彻尾的贵族,跟同是贵族的老费边关系很好。保卢斯就任执政官后,费边再三叮嘱保卢斯:汉尼拔的厉害,超出你我的想像,与他交手,一定要慎之又慎。保卢斯虚心受教,也正是带着这个理念,走上了战场。
从这儿我们可以知道,此二人作战思想完全不同。把大军交给这么两个人去执掌,本身就是个悲剧。
果然,这俩人走一路吵一路,最终只好达成了一个极其搞笑的协议:两人轮流执掌帅印,每人管一天。
老大,搞错没有,这是打仗,不是值日呀!军令每天变一回,自然军心涣散,战力大减。数万罗马士兵,就被这两位儿戏将军领着,走向坎尼,走向自己人生的终点。
公元前216年8月1日,罗马大军抵达坎尼。第二天,瓦罗值日。
我们可以猜到下面要发生什么了。帅印一到瓦罗之手,这位屠狗英雄岂会善罢甘休。也不管战前动员做到位了没有,也不管士兵们休整好了没有,一拿到兵权,他立即下令:全军出战!
瓦罗虽然急于求战,却也并非蛮干。全罗马人都知道,迦太基的努米底亚和西班牙骑兵极其强悍,常常战事一开,他们便顺利包抄到敌人的侧翼或是后背,一通冲杀,就解决战斗了。
但这种战术并非无解。如果大家记一性一好的话,或许还记得两百多年前,那场破解骑兵包抄的经典战役——马拉松之战(参见第85节)。米提亚德利用沼泽封住了对方骑兵侧翼游一动的空间,从而使得雅典的步兵方阵从正面冲垮了波斯大军。
瓦罗采取了相似的战术。他把部队开到了一个狭窄的区域,两边不是山就是河,也是让迦太基骑兵无法包抄的地形。不过,瓦罗或许没有真正读过希腊战史,当时米提亚德修改阵形,在侧翼布下重兵,严防对方从两翼打开缺口,以保证正面冲锋的胜利。可瓦罗没有这么做,他仍然按照惯例,把并不强大的罗马骑兵放在两翼。由他和保卢斯亲自在两翼压阵,把中路庞大的步兵方阵交由经验丰富的老将塞将军统领。
可这样一来,罗马大军的两翼,仍然是薄弱环节。罗马的优势,在于中路具有压倒一性一兵力的步兵,迦太基的优势,在于两翼能征善战的骑兵。此役的关键在于:是罗马步兵首先冲垮迦太基步兵,还是迦太基骑兵首先消灭罗马骑兵。
汉尼拔一早就得到了罗马全军出战的消息,他登上山顶,一看对方布阵的情形,便知道骑兵包抄战术已然失效,他唯一的取胜之道,便是用两翼骑兵硬吃掉罗马骑兵,以实现对中军的包抄合围。可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保证在此之前,本方的中军步兵不被对方潮水般的大军击垮。
第144节
真正的战场天才,总是能在一瞬间找到决定战场的胜负关键。汉尼拔立刻就明白了此战的决定一性一因素——时间。他的中军,必须能够拖住对手足够久。
于是,他极有针对一性一地设计出了一个崭新的阵形——新月阵。
从希腊人一大规模使用步兵方阵以来,方阵一直是步兵的首选。所谓方阵,必须是方的。只有这种墙式冲击,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可汉尼拔十分清楚,此役他的步兵没有冲击任务,唯一的作用,在于防守。所以,他把阵形设计成了月牙形。
这样一个弯弯的阵形,首先与敌军接触的是弯出去的那部分圆弧,然后才是后续部队。这就相当于增加了阵形的层数,增加了纵深,无疑也延长了对方消灭自己的时间。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两翼了。
坎尼城外,奥非都斯河边,号角声响,一场创造西方战争死亡纪录的大战开始了。请看下集——坎尼神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