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秋水第十七【一】
【一】【释文】借物名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一】。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二】。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三】。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四】。”
【一】【注】言其广也。
【疏】河,孟津也。泾,通也。涘,岸也。涯,际也。渚,洲也,水中之可居曰洲也。大水生于春而旺于秋,素秋阴气猛盛,多致霖雨,故秋时而水至也。既而凡百川谷,皆灌注黄河,通流盈满,其水甚大,涯岸旷阔,洲渚迢遥,遂使隔水远看,不辨牛之与马也。
【释文】《秋水》李云:水生于春,壮于秋。白虎通云:水,准也。《灌河》古乱反。《泾流》音经。司马云:泾,通也。崔本作径,云:直度曰径。又云:字或作泾。《两涘》音俟,涯也。《渚》司马云:水中可居曰渚。释名云:渚,遮也,体高,能遮水使从旁回也。《崖》字又作涯,亦作?,并同。《不辩牛马》辩,别也。言广大,故望不分别也。
【二】【疏】河伯,河神也,姓冯,名夷,华阴潼堤乡人,得水仙之道。河既旷大,故欣然欢喜,谓天下荣华盛美,尽在己身。
【释文】《河伯》姓冯,名夷,一名冰夷,一名冯迟,已见大宗师篇。一云:姓吕,名公子,冯夷是公子之妻。◎庆藩案:〔文选〕枚乘七发注引许慎曰:冯迟,河伯也。释文云:河伯,姓冯名夷,一名冯迟。迟夷二字,古通用也。淮南齐俗训冯夷得道以潜大川,许注:冯夷,河伯也,华阴潼乡堤首里人,服八石,得水仙。诗小雅四牡篇周道倭迟,韩诗作委夷。颜籀匡(俗)〔谬〕正(谬)〔俗〕云:古迟夷通,此其证。高注淮南原道篇:冯夷,或曰冯迟,古之得道能御阴阳者也。《为尽》津忍反。
【三】【疏】北海,今莱州是。望洋,不分明也,水日相映,故望洋也。若,海神也。河伯沿流东行,至于大海,聊复顾眄,不见水之端涯,方始回旋面目,高视海若,仍慨然发叹,托之野语。而百是万之一,诚未足以自多,遂(为)〔谓〕无如己者,即河伯之谓也。此乃鄙俚之谈,未为通论耳。
【释文】《北海》李云:东海之北是也。《面目盳》莫刚反,又音旁,又音望。本一作望。◎卢文弨曰:今本盳作望。《洋》音羊。司马崔云:盳洋,犹望羊,仰视貌。《向若》向徐音向,许亮反。司马云:若,海神。◎庆藩案释文引司马崔本作盳洋,云盳洋犹望羊,仰视貌。今案洋羊皆假借字,其正字当作阳。论衡骨相篇武王望阳,言望视太阳也。太阳在天,宜仰而观,故训为仰视。《闻道百》李云:万分之一也。◎家世父曰:李轨云:闻道百,万分之一也。今案闻字对下(听)〔睹〕字为言。闻道虽多而不知其无穷也,以意度其然而自信其有进焉者,及(昧)〔睹〕(一)其无穷,乃始爽然自失也。百者,多词也,李注非是。◎庆藩案百,古读若搏,与若韵。汉书邹阳传鸷鸟絫百,与鹗韵。蔡邕独断蜡祝辞岁取千百,与宅壑作韵。
【四】【注】知其小而不能自大,则理分有素,跂尚之情无为乎其间。
【疏】方,犹道也。世人皆以仲尼删定六经为多闻博识,伯夷让国清廉,其义可重。复有通人达士,议论高谈,以伯夷之义为轻,仲尼之闻为寡,即河伯尝闻,窃未之信。今见大海之弘博,浩汗难穷,方觉昔之所闻,谅不虚矣。河伯向不至海若之门,于事大成危殆。既而所见狭劣,则长被(●)〔嗤〕笑于大道之家。
【释文】《今我睹》旧音睹。案说文,睹今字,睹古字,睹,见也。崔本作今睹我,云:睹,示也。《大方之家》司马云:大道也。《理分》扶问反,后同。
【校】(一)两睹字依下正文改。
北海若曰:“井?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一)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一】。今尔出于崖(二)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二】。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三】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三)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四)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四】!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五】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六】五帝之所连(五),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七】。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八】?”
【一】【注】夫物之所生而安者,趣各有极。
【疏】海若知河伯之狭劣,举三物以譬之。夫坎井之?,闻大海无风而洪波百尺,必不肯信者,为拘于虚域也。夏生之虫,至秋便死,闻玄冬之时,水结为冰,雨凝成霰,必不肯信者,心厚于夏时也。曲见之士,偏执之人,闻说虚通至道,绝圣弃智,大豪末而小泰山,寿殇子而夭彭祖,而必不信者,为束缚于名教故也。而河伯不至洪川,未逢海若,自矜为大,其义亦然。
【释文】《以语》如字,下同。◎王引之曰:?,本作鱼,后人改之也。太平御览时序部七、鳞介部七、虫豸部一引此,并云井鱼不可以语于海,则旧本作鱼可知。且释文于此句不出?字,直至下文?井之?,始云?本又作蛙,户蜗反,引司马注云,?,水虫,形似虾?,则此句作鱼不作?明矣。若作?,则户蜗之音,水虫之注,当先见于此,不应至下文始见也。再以二证明之:鸿烈原道篇,夫井鱼不可与语大,拘于隘也,梁张绾文,井鱼之不识巨海,夏虫之不见冬冰,(水经赣水注云:聊记奇闻,以广井鱼之听。)皆用庄子之文,则庄子之作井鱼益明矣。井九三,井谷射鲋,郑注曰:所生鱼无大鱼,但多鲋鱼耳。(见刘逵吴都赋注。)困学纪闻(卷十)引御览所载庄子曰,用意如井鱼者,吾为钩缴以投之,吕氏春秋谕大篇曰,井中之无大鱼也,此皆井鱼之证。后人以此篇有?井?之语,而荀子亦云坎井之?不可与语东海之乐,(见正论篇。)遂改井鱼为井?,不知井自有鱼,无烦改作?也。自有此改,世遂动称井?夏虫,不复知有井鱼之喻矣。《于虚》音墟。本亦作墟。风俗通云:墟,虚也。崔云:拘于井中之空也。◎王念孙曰:崔注拘于虚曰,拘于井中之空也。案崔训虚为空,非也。虚与墟同,故释文云,虚本亦作墟。广雅曰:墟,?也。(?古居字。)文选西征赋注引声类曰:墟,故所居也。凡经传言丘墟者,皆谓故所居之地。言井鱼拘于所居,故不知海之大也。鱼居于井,犹河伯居于涯涘之间,故下文曰,今尔出于涯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也。《夏虫》户嫁反。◎庆藩案文选孙兴公天台山赋注引司马云:厚信其所见之时也。释文阙。◎又案司马训笃为厚,成疏心厚于夏时,即用司马义。其说迂曲难通。尔雅释诂:笃,固也。论语泰伯篇笃信好学,谓信之固也。礼儒行笃行而不倦,谓行之固也。后汉延笃字叔坚,坚亦固也。凡鄙陋不达谓之固,夏虫为时所蔽而不可语冰,故曰笃于时。笃字正与上下文拘束同义。《曲士》司马云:乡曲之士也。
【二】【注】以其知分,故可与言理也。
【疏】河伯驾水乘流,超于崖涘之表,适逢海若,仍于瀚海之中,详观大壑之无穷,方鄙小河之陋劣。既悟所居之有限,故可语大理之虚通也。
【三】【疏】尾闾者,泄海水之所也;在碧海之东,其处有石,阔四万里,厚四万里,居百川之下尾而为闾族,故曰尾闾。海水沃着即焦,亦名沃焦也。山海经云,羿射九日,落为沃焦。此言迂诞,今不详载。春雨少而秋雨多,尧遭水而汤遭旱。故海之为物也,万川归之而不盈,沃焦泻之而不虚,春秋不变其多少,水旱不知其增减。论其大也,远过江(海)〔河〕(六)之流,优劣悬殊,岂可语其量数也!
【释文】《尾闾》崔云:海东川名。司马云:泄海水出外者也。《泄之》息列反,又与世反。◎庆藩案文选嵇叔夜养生论注引司马云:尾闾,水之从海外出者也,一名沃焦,在东大海之中。尾者,在百川之下,故称尾。闾者,聚也,水聚族之处,故称闾也。在扶桑之东,有一石,方圆四万里,厚四万里,海水注者无不燋尽,故曰沃燋。较释文所引加详。《量数》音亮。注及下同。
【四】【注】穷百川之量而县于河,河县于海,海县于天地,则各有量也。此发辞气者,有似乎观大可以明小,寻其意则不然。夫世之所患者,不夷也,故体大者(快)〔怏〕(七)然谓小者为无余,质小者块然谓大者为至足,是以上下夸跂,俯仰自失,此乃生民之所惑也。惑者求正,正之者莫若先极其差而因其所谓。所谓大者至足也,故秋毫无以累乎天地矣;所谓小者无余也,故天地无以过乎秋毫矣;然后惑者有由而反,各知其极,物安其分,逍遥者用其本步而游乎自得之场矣。此庄子之所以发德音也。若如惑者之说,转以小大相倾,则相倾者无穷矣。若夫睹大而不安其小,视少而自以为多,将奔驰于胜负之竟而助天民之矜夸,岂达乎庄生之旨哉!
【疏】存,在也。奚,何也。夫覆载万物,莫大于天地;布气生化,莫大于阴阳也。是以海若比形于天地,则无等级以寄,言受气于阴阳,则是阴阳象之一物也。故托诸物以为譬,犹小木小石之在太山乎,而海若于天理在乎寡少,物各有量,亦何足以自多!
【释文】《而县》音玄。下同。《怏然》于亮反,又于良反。《之竟》音境。
【五】【疏】礨空,蚁穴也。稊,草似稗而米甚细少也。中国,九州也。夫四海在天地之间,九州居四海之内,岂不似蚁孔之居大泽,稊米之在大仓乎,言其大小优劣有如此之悬也。
【释文】《礨》力罪反,向同,崔音垒,李力对反。《空》音孔。垒孔,小穴也。李云:小封也。一云:蚁冢也。◎家世父曰:释文引崔云,礨空小穴也。李轨云,小封也。一云蚁冢。今案礨空自具两义,言高下之势也。礨者,突然而高;空者,洼然而下。大泽之中,或坟起,或洿深,高下起伏,自然之势常相因也,故谓之礨空。司马相如上林赋丘墟掘礨,亦同此义。言丘墟之势,或掘而成穴,或垒而成垤也。《稊米》徒兮反。司马云:稊米,小米也。李云:稊草也。案郭注尔雅,稊似稗,稗音蒲卖反。《大仓》音泰。
【六】【注】小大之辨,各有阶级,不可相跂。
【疏】号,名号也。卒,众也。夫物之数不止于万,而世间语便,多称万物,人是万数之一物也。中国九州,人众聚集,百谷所生,舟车来往,在其万数,亦处一焉。然以人比之万物,九州方之宇宙,亦无异乎一豪之在马体,曾何足以介怀也!
【释文】《人卒》尊忽反。司马云:众也。崔子恤反,云:尽也。◎家世父曰:释文引司马云,卒,众也,崔云,尽也。案人卒九州,言极九州之人数。卒者,尽词也。九州之大,人数之繁,其在天之中,要亦万物之一而已。崔说是。◎俞樾曰:人卒二字,未详何义。司马训卒为众,崔训卒为尽,皆不可通。且下云人处一焉,则此不当以人言。人卒疑大率二字之误。人间世篇,率然拊之,释文曰,率或作卒。是率卒形似易误之证。率误为卒,因改大为人以合之。据至乐篇人卒闻之,盗跖篇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是人卒之文,本书所有,然施之于此,不可通矣。大率者,总计之辞。上云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又云计中国之在海内,计与大率,其义正同。
【七】【注】不出乎一域。
【疏】五帝连接而揖让,三王兴师而争夺,仁人殷忧于社稷,任士劬劳于职务,四者虽事业不同,俱理尽于毫末也。
【释文】《五常之所连》司马云:谓连续仁义也。崔云:连,续也。本亦作五帝。◎卢文弨曰:今本作五帝。◎家世父曰:江南古(庄)〔藏〕本连作运,似从运为妥。《所争》侧耕反。《任士之所劳》李云:任,能也。劳,服也。
【八】【注】物有定域,虽至知不能出焉。故起大小之差,将以申明至理之无辩也。
【疏】伯夷让五等以成名,仲尼论六经以为博,用斯轻物,持此自多,亦何异乎向之河伯自多于水!此通合前喻,并释前事少仲尼〔之〕(八)闻轻伯夷之义也。
【校】(一)赵谏议本作墟。(二)赵本作涯。(三)赵本无于字。(四)于字依世德堂本补。(五)阙误引江南古藏本连作运。(六)河字依正文改。(七)怏字依释文及世德堂本改。(八)之字依正文补。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豪〕末,可乎【一】?”
【一】【疏】夫形之大者,无过天地,质之小者,莫先毫末;故举大举小,以明禀分有差。河伯呈己所知,询于海若。又解:若以自足为大,吾可大于两仪;若以无余为小,吾可小于毫末。河伯既其领悟,故物我均齐,所以述己解心,询其可不也。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一】,时无止【二】,分无常【三】,终始无故【四】。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五】,大而不多【六】,知量无穷【七】;证向今故【八】,故遥而不闷,【九】掇而不跂【一0】,知时无止【一一】;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一二】,知分之无常也【一三】;明乎坦涂【一四】,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一五】,知终始之不可故也【一六】。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一七】;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一八】;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一九】。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豪〕(一)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二0】!”
【一】【注】物物各有量。
【疏】既领所疑,答曰不可。夫物之器量,禀分不同,随其所受,各得称适,而千差万别,品类无穷,称适之处,无大无小,岂得率其所知,抑以为定!
【二】【注】死与生皆时行。
【疏】新新不住。
【三】【注】得与失皆分。
【疏】所禀分命,随时变易。
【四】【注】日新也。
【疏】虽复终而复始,而未尝不新。
【五】【注】各自足也。
【疏】此下释量无穷也。以大圣之知,视于远理,察于近事,故毫末虽小,当体自足,无所寡少也。
【六】【注】亦无余也。
【疏】天地虽大,当(离)〔体〕(二)无余,故未足以自多也。不多则无夸,不寡则息企也。
【七】【注】揽而观之,知远近大小之物各有量。
【疏】以大人之知,知于物之器量,大小虽异,各称其情,升降不同,故无穷也。此结前物量无穷也。
【八】【注】向,明也。今故,犹古今。
【疏】此下释时无止义也。向,明也。既知小大非小大,则证明古今无古今也。
【释文】《证向》许亮反。崔云:往也。向郭云:明也。又虚丈反。
【九】【注】遥,长也。
【一0】【注】掇,犹短也。
【疏】遥,长也。掇,短也。既知古今无古今,则知寿夭无寿夭。是故年命延长,终不厌生而悒闷;禀龄夭促,亦不欣企于遐寿;随变任化,未始非吾。
【释文】《掇》专劣反。郭云:短也。《而不跂》如字。一本作企。下注亦然。◎家世父曰:郭象注,遥,长也,掇,犹短也。说文:掇,拾取也。易疏:患至掇也,若手拾掇物然,言近而可掇取也。闷,如老子其政闷闷,不详明。跂者,所以行也。淮南子原道训跂行喙息,马蹄篇蹩●为仁,踶跂为义,谓烦劳也。知时无止,顺谓行之而已。故者非遥,无漠视也;今者非近,无强致也。郭象注未惬。
【一一】【注】证明古今,知变化之不止于死生也,故不以长而悒闷,短故为跂也。
【疏】此结前时无止义也。
【一二】【疏】此下释分无常义也。夫天道既有盈虚,人事宁无得丧!是以视乎盈虚之变,达乎得丧之理,故傥然而得,时也,不足为欣;偶尔而失,命也,不足为戚也。
【一三】【注】察其一盈一虚,则知分之不常于得也,故能忘其忧喜。
【疏】此结前分无常义也。
【一四】【注】死生者,日新之正道也。
【疏】此下释终始无故义也。坦,平也。涂,道也。不以死为死,不以生为生,死生无隔故。明乎坦然平等之大道者如此。
【释文】《坦》吐但反。
【一五】【疏】夫明乎坦然之道者,〔其〕(三)生也不足以为欣悦,其死也不足以为祸败。达死生之不二,何忧乐之可论乎!
【释文】《不说》音悦。
【一六】【注】明终始之日新也,则知故之不可执而留矣,是以涉新而不愕,舍故而不惊,死生之化若一。
【疏】此结前终始无故义。
【释文】《不愕》五各反。《舍故》音舍。
【一七】【注】所知各有限也。
【疏】强知者乖真,不知者会道。以此计之,当故不如也。
【一八】【注】生时各有年也。
【疏】未生之时,无喜所以无忧;既生之后,有爱所以有憎。
【一九】【注】莫若安于所受之分而已。
【疏】至小,智也;至大,境也。夫以有限之小智,求无穷之大境,而无穷之境未周,有限之智已丧,是故终身迷乱,返本无由,丧己企物而不自得也。
【二0】【注】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矣。若毫末不求天地之功,则周身之余,皆为弃物;天地不见大于秋毫,则顾其形象,裁自足耳;将何以知细之定细,大之定大也!
【疏】夫物之禀分,各自不同,大小虽殊而咸得称适。若以小企大,则迷乱失性,各安其分,则逍遥一也。故毫末虽小,性足可以称大;二仪虽大,无余可以称小。由此视之,至小之倪,何必定在于毫末!至大之域,岂独理穷于天地!
【释文】《之倪》五?反,徐音诣。郭五米反。下同。
【校】(一)豪字依世德堂本改。(二)体字依上疏文改。(三)其字依下句补。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是信情乎【一】?”
【一】【疏】信,实也。世俗议论,未辩是非,佥言至精细者无复形质,至广大者不可围绕。未知此理情智虚实。河伯未达,故有此疑也。
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一】。夫精,小之微也;垺,大之殷也;故异便(一)【二】。此势之有也【三】。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四】;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五】,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六】。
【一】【注】目之所见有常极,不能无穷也,故于大则有所不尽,于细则有所不明,直是目之所不逮耳。精与大皆非无也,庸讵知无形而不可围者哉!
【疏】夫以细小之形视于旷大之物者,必不尽其弘远,故谓之不可围。又以旷大之物观于细小之形者,必不晓了分明,故谓之无形质。此并未出于有境,岂是至无之义哉!
【二】【注】大小异,故所便不得同。
【疏】精,微小也。垺,殷大也。欲明小中之小,大中之大,禀气虽异,并不离有(中)〔形〕(二),天机自张,各有便宜也。
【释文】《垺》李普回反。徐音孚,谓盛也。郭芳尤反,崔音裒。《之殷》殷,众也。◎庆藩案殷,大也,故疏云大中之大,不当训众。《异便》婢面反。徐扶面反。注皆同。
【三】【注】若无形而不可围,则无此异便之势也。
【疏】大小既异,宜便亦殊,故知此势未超于有之也。
【四】【注】有精粗矣,故不得无形。
【疏】夫言及精粗者,必期限于形名之域,而未能超于言象之表也。
【释文】《精粗》七胡反。下同。
【五】【疏】无形不可围者,道也。至道深玄,绝于心色,故不可以名数分别,亦不可以数量穷尽。
【释文】《能分》如字。
【六】【注】唯无而已,何精粗之有哉!夫言意者有也,而所言所意者无也,故求之于言意之表,而入乎无言无意之域,而后至焉。
【疏】夫可以言辨论说者,有物之粗法也;可以心意致得者,有物之精细也;而神口所不能言,圣心〔所〕(三)不能察者,妙理也。必求之于言意之表,岂期必于精粗之间哉!
【释文】《不能论》本或作谕。
【校】(一)阙误引张君房本便下有耳字。(二)形字依下正文期于有形句改。(三)所字依上句补。
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一)【一】,不多仁恩【二】;动不为利【三】,不贱门隶【四】;货财弗争【五】,不多辞让【六】;事焉不借人【七】,不多食乎力【八】,不贱贪污【九】;行殊乎俗【一0】,不多辟异【一一】;为在从众【一二】,不贱佞谄【一三】;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一四】;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一五】。闻曰:‘道人不闻【一六】,至德不得【一七】,大人无己【一八】。’约分之至也【一九】。”
【一】【注】大人者,无意而任天行也。举足而投诸吉地,岂出害人之涂哉!
【疏】夫大人应物,譬彼天行,运而无心,故投诸吉地,出言利物,终不害人也。
【二】【注】无害而不自多其恩。
【疏】慈泽类乎春阳,而不多遍行恩惠也。
【三】【注】应理而动,而理自无害。
【疏】应机而动,不域心以利物。
【释文】《为利》于伪反。
【四】【注】任其所能而位当于斯耳,非由贱之故措之斯职。
【疏】混荣辱,一穷通,故守门仆隶,不以为贱也。
【释文】《故措》七故反。
【五】【注】各使分定。
【疏】寡欲知足,守分不贪,故于彼货财,曾无争竞也。
【六】【注】适中而已。
【疏】率性谦和,用舍随物,终不矫情,饰辞多让。
【七】【注】各使自任。
【疏】愚智率性,工拙袭情,终不假借于人,分外求务。
【八】【注】足而已。
【疏】食于分内,充足而已,不多贪求,疲劳心力。
【九】【注】理自无欲。
【疏】体达玄道,故无情欲,非关苟贵清廉,贱于贪污。
【一0】【注】己独无可无不可,所以与俗殊。
【疏】和光同尘,无可不可,而在染不染,故行殊乎俗也。
【释文】《行殊》下孟反。下尧桀之行同。
【一一】【注】任理而自殊也(二)。
【疏】居正体道,故不多邪辟,而大顺群生,故曾无乖异也。
【释文】《辟异》匹亦反。
【一二】【注】从众之所为也。
【疏】至人无心,未曾专己,故凡厥施为,务在从众也。
【一三】【注】自然正直。
【疏】素性忠贞,不履左道,非鄙贱佞谄而后正直也。◎家世父曰:大人之行凡五事:本不害人,非为仁也;无贵贱货利之在其心,何有辞让也;不导人以为利,何有贪污也;行自殊俗,非为异也;顺从乎众,非为谄也。事焉不借人,如许行之云并耕而治,饔?而食;不多食乎力,如老子之云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顾)〔为〕(三)而民自朴;彼贪污者自止,而无事乎贱之矣。郭象注未能分明。
【一四】【注】外事不接(四)于心。
【疏】夫高官重禄,世以为荣;刑戮黜落,世以为耻。既而体荣枯之非我,达通塞之有时,寄来不足以劝励,寄去不足以羞辱也。◎家世父曰: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承上,言无为而民自化。仁让无所施,贪谄无所庸,又何以爵禄戮耻为也!郭象云外事不栖于心,误。
【一五】【注】故玄同也。
【疏】各执是非,故是非不可为定分;互为大小,故细大何得有倪限;即天地毫末之谓乎!
【一六】【注】任物而物性自通,则功名归物矣,故不闻。
【疏】夫体道圣人,和光韬晦,推功于物,无功名之可闻。寓诸他人,故称闻曰。
【一七】【注】得者,生于失也;物各无失,则得名去也。
【疏】得者,不丧之名也。而造极之人,均于得丧,既无所丧,亦无所得。故老经云,上德不德。
【一八】【注】任物而已。
【疏】大圣之人,有感斯应,方圆任物,故无己也。
【释文】《无己》音纪。
【一九】【注】约之以至其分,故冥也,夫唯极乎无形而不可围者为然。
【疏】约,依也。分,限也。夫大人利物,抑乃多涂,要切而言,莫先依分。若视目所见,听耳所闻,知止所知,而限于分内者,斯德之至者也。
【校】(一)阙误引张君房本人下有之涂也三字。(二)赵谏议本无而字也字。(三)为字依老子原文改。(四)世德堂本作栖,赵本无此句。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恶至而倪小大【一】?”
【一】【疏】若物之外,若物之内,谓物性分之内外也。恶,何也。言贵贱之分,小大之倪,为在物性之中,为在性分之外,至何处所而有此耶?河伯未达其源,故致斯请也。
【释文】《恶至》音乌。下同。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一】;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二】;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三】。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豪〕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四】。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五】。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六】。
【一】【注】各自足也。
【疏】道者,虚通之妙理;物者,质碍之粗事。而以粗视妙,故有大小,以妙观粗,故无贵贱。
【二】【注】此区区者,乃道之所错综而齐之(一)也。
【疏】夫物情倒置,迷惑是非,皆欲贵己而贱他,他亦自贵而贱彼,彼此怀惑,故言相也。
【三】【注】斯所谓倒置也。
【疏】夫荣华戮耻,事出傥来,而流俗之徒,妄生欣戚。是以寄来为贵,得之所以为宠;寄去为贱,失之所以为辱;斯乃宠辱由乎外物,岂贵贱在乎己哉!
【四】【注】所大者,足也;所小者,无余也。故因其性足以名大,则毫末丘山不得异其名;因其无余以称小,则天地稊米无所殊其称。若夫观差而不由斯道,则差数相加,几微相倾,不可胜察也。
【疏】差,别也。夫以自足为大,则毫末之与丘山,均其大矣;以无余为小,则天地之与稊米,均其小矣。是以因毫末〔以〕(二)为大,则万物莫不大矣;因天地以为小,则万物莫不小矣。故虽千差万际,数量不同,而以此观之,则理可见。◎家世父曰:道者,通乎人我者也;物者,心有所据以衡人者也;俗者,徇俗为贵贱者也;差者,万物之等差也;功者,人我两须之事功也;趣者,一心之旨趣也。繁然殽乱,而持之皆有道,故言之皆有本。贵贱大小,辨争反复,而天下纷然多故也。
【释文】《其称》尺证反。《可胜》音升。
【五】【注】天下莫不相与为彼我,而彼我皆欲自为,斯东西之相反也。然彼我相与为唇齿,唇齿者未尝相为,而唇亡则齿寒。故彼之自为,济我之功弘矣,斯相反而不可以相无者也。故因其自为而无其功,则天下之功莫不皆无矣;因其不可相无而有其功,则天下之功莫不皆有矣。若乃忘其自为之功而思夫相为之惠,惠之愈勤而伪薄滋甚,天下失业而情性澜漫矣,故其功分无时可定也。
【疏】夫东西异方,其义相反也,而非东无以立西,斯不可以相无者也。若近取诸身者,眼见耳听,手捉脚行,五藏六腑,四肢百体,各有功能,咸禀定分,岂眼为耳视而脚为手行哉?相为之功,于斯灭矣。此是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也。然足不行则四肢为之委顿,目不视则百体为之否塞,而所司各用,无心相为,济彼之功,自然成矣,斯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也。以此观之,则功用有矣,分各定矣。若乃忘其自为之功而思夫相为之惠,则彼我失性而是非殽乱也,岂庄生之意哉!
【释文】《自为》于伪反。注内自为相为皆同。余如字。
【六】【注】物皆自然,故无不然;物皆相非,故无不非。无不非,则无然矣;无不然,则无非矣。无然无非者,尧也;有然有非者,桀也。然此二君,各受天素,不能相为,故因尧桀以观天下之趣操,其不能相为也可见矣。
【疏】然,犹是也。夫物皆自是,故无不是;物皆相非,故无不非。无不非,则天下无是矣;无不是,则天下无非矣。故以物情趣而观之,因其自是,则万物莫不是;因其相非,则万物莫不非矣。夫天下之极相反者,尧桀也,故举尧桀之二君以明是非之两义。故尧以无为为是,有欲为非;桀以无为为非,有欲为是;故曰知尧桀之自然相非。因此而言,则天下万物情趣志操,可以见之矣。
【校】(一)世德堂本之下有者字。(二)以字依下句补。
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一】;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二】。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三】。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四】;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五】;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六】。故曰,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七】。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八】。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九】。帝王殊禅,三代殊继。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一)夫【一0】;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二)徒【一一】。默默乎河伯!女恶知贵贱之门,小大之家【一二】!”
【一】【疏】夫帝王异代,争让异时。既而尧知天命有归,故禅于舜;舜知历祚将改,又让于禹。唐虞是五帝之数,故曰让而帝也。(子)之,燕相子之也。哙,燕王名也。子之,即苏秦之女婿也。秦弟苏代,从齐使燕,以尧让许由故事说燕王哙,令让位与子之,子之遂受。国人恨其受让,皆不服子之,三年国乱。齐宣王用苏代计,兴兵伐燕,于是杀燕王哙于郊,斩子之于朝,以绝燕国。岂非效尧舜之陈迹而祸至于此乎!
【释文】《之哙》音快,又古迈反,又古会反。之者,燕相子之也。哙,燕王名也。司马云:燕王哙拙于谋,用苏代之说,效尧舜让位与子之,三年而国乱。
【二】【注】夫顺天应人而受天下者,其迹则争让之迹也。寻其迹者,失其所以迹矣,故绝灭也。
【疏】殷汤伐桀,周武克纣,此之二君,皆受天命,故致六合清泰,万国来朝,是以时继三王,故云争而王也。而时须干戈,应以汤武,时须揖让,应以尧舜。故千变万化,接物随时,让争之迹,不可执留也。白公名胜,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也。平王用费无忌之言,纳秦女而疏太子,太子奔郑,娶郑女而生胜。太傅伍奢被杀,子胥奔吴,胜从奔吴,与胥耕于野。楚令尹子西迎胜归国,封于白邑,僭号称公。胜以郑人杀父,请兵报雠,频请不允,遂起兵反,楚遣叶公子高伐而灭之,故曰白公争而灭。
【释文】《而王》往况反。《白公》名胜,楚平王之孙,白县尹,僭称公,作乱而死。事见左传哀公十六年。
【三】【疏】争让,文武也。尧桀,是非也。若经纬天地,则贱武而贵文;若克定祸乱,则贱文而贵武。是以文武之道,贵贱有时,而是非之行,亦用舍何定!故争让之礼,于尧舜汤武之时则贵,于之哙白公之时则贱,不可常也。
【四】【疏】梁,屋梁也。丽,屋栋也。冲,击也。窒,塞也。言梁栋大,可用作攻击城隍,不可用塞于鼠穴,言其器用大小不同也。
【释文】《梁丽》司马李音礼,一音如字。司马云:梁丽,小船也。崔云:屋栋也。◎庆藩案初学记二十五引司马云:丽,小船也。与释文小异。◎俞樾曰:司马云,梁丽小船也,崔云屋栋也。然小船与屋栋,皆非所以冲城。诗皇矣篇与尔临冲,毛传曰:临,临车也,冲,冲车也。正义曰:兵书有作临车冲车之法,墨子有备冲之篇,知临冲俱是车也。然则此云可以冲城,其为是车明矣。徐无鬼篇君亦必无陈鹤列于丽谯之间,郭注曰:丽谯,高楼也。司马曰:丽谯,楼观名也。此所云梁丽,疑是车之有楼者,若左传所称楼车矣。文选辨亡论冲棚息于朔野,李善注曰:字略作●,楼也,可为冲车有楼之证。◎庆藩案司马训梁丽为小船,非也。俞氏以为楼车,亦近附会。考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梁欐,即此所云梁丽也。力命篇居则连欐,文选司马长卿上林赋连卷欐佹,〔司马彪〕注:欐佹,支(柱)〔重累〕(三)也。欐者附着,佹者交午。欐与丽同。广韵:丽,着也。玉篇:丽,偶也。柱偶曰丽,梁栋相附着亦曰丽,正谓椽柱之属。当从崔说为胜。为梁丽必材之大者,故可用以冲城,不当泥视。《窒》珍悉反。尔雅云:塞也。崔李同。说文都节反。
【五】【疏】骐骥骅骝,并古之良马也。捕,捉也。狸狌,野猫也。夫良马骏足,日驰千里,而捕捉小鼠,不及狸狌。是技艺不同,不可一概而取者也。
【释文】《骐》音其。《骥》音冀。《骅》户花反。《骝》音留。李云:骐骥骅骝,皆骏马也。《捕》音步。本又作搏。徐音付。《狸》力之反。《狌》音姓,向同。又音生。崔本作鼬,由又反。《殊技》其绮反。
【六】【注】就其殊而任之,则万物莫不当也。
【疏】鸱,鸺鹠也,亦名只狐,是土枭之类也。昼则眼暗,夜则目明,故夜能撮捉蚤虱,密视秋毫之末,昼出瞋张其目,不见丘山之形。是知物性不同,岂直鸱鸺而已!故随其性而安之,则物无不当也。
【释文】《鸱》尺夷反。崔云:鸱,鸺鹠;与委枭同。《夜撮》七括反。崔本作最,音同。《蚤》音早。说文:跳虫啮人者也。淮南子,鸱夜聚蚤,察分毫末。许慎云:鸱夜聚食蚤虱不失也。司马本作?,音文,云:鸱,鸺鹠,夜取?食。今郭本亦有作?者。崔本作爪,云:鸺鹠夜聚人爪于巢中也。◎王引之曰:鸺字,涉释文内鸱鸺鹠而衍。(埤雅引此已误。)案释文曰,鸱,尺夷反,崔云,鸱鸺鹠,而不为鸺字作音,则正文内本无鸺字明矣。淮南主术篇亦云鸱夜撮蚤。◎庆藩案爪蚤通用,故崔本作爪。蚤?字形相近,故司马本作?。淮南主术篇高注:鸱,鸱鸺也,谓之老菟,夜鸣人屋上也。夜则目明,合聚人爪以着其巢中,故曰察分秋毫;昼则无所见,故曰形性诡也。许注曰:鸱夜聚食蚤虱不失也。撮蚤之说,许高异议。王引之云,揆之事理,当以许注为雅驯。《瞋》尺夷反,向处辰反。司马云:张也。崔音眩,又师慎反。本或作瞑。◎庆藩案释文,瞋或作瞑。疑作瞑者是也。说文:瞋,怒目也。瞑,合目也。瞑目则无所见矣。隶书●或作真,冥或作●,形相似而误。管子小问篇桓公瞋目而视,祝凫已(疵)〔疪〕(四),韩子守道篇瞋目切齿倾耳,淮南道应篇瞋目敝然,攘臂拔剑,今本瞋并误瞑,皆其例。
【七】【注】夫天地之理,万物之情,以得我为是,失我为非,适性为治,失和为乱。然物无定极,我无常适,殊性异便,是非无主。若以我之所是,则彼不得非,此知我而不见彼者耳。故以道观者,于是非无当也,付之天均,恣之两行,则殊方异类,同焉皆得也。
【疏】盖,不尽之辞也。师,犹师心也。夫物各师其(域)〔成〕心,妄为偏执,将己为是,不知他以为非,将我为治,不知物以为乱;故师心为是,不见己上有非;师心为治,谓言我身无乱。岂知治乱同源,是非无主!故治乱同源者,天地之理也;是非无主者,万物之情也。暗于斯趣,故言未明也。
【释文】《师是》或云:师,顺也。《师治》直吏反。注皆同。
【八】【疏】夫天地阴阳,相对而有。若使有天无地,则万物不成;有阴无阳,则苍生不立。是知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者,必不可行明矣。
【九】【注】天地阴阳,对生也;是非治乱,互有也;将奚去哉?
【疏】若夫师是而无非,师天而无地,语及于此而不舍于口者,若非至愚之人,则是故为诬罔。
【释文】《不舍》音舍。下同。
【一0】【疏】帝,五帝也。王,三王。三代,夏殷周。禅,授也。继,续也。或宗族相承,或让与他姓,故言殊禅也。或父子相继,或兴兵篡弒,故言殊继也。或迟速差互,不合天时;或氓俗未归,逆于人事。是以之哙慕尧舜以绝嗣,白公效汤武以灭身,如此之流,谓之篡夺也。
【释文】《篡夫》初患反,取也。下如字。
【一一】【疏】夫干戈揖让,事迹不同,用舍有时,不可常执。至如汤武兴兵,唐虞揖让,上符天道,下合人心,如此之徒,谓之为义也。
【一二】【注】俗之所贵,有时而贱;物之所大,世或小之。故顺物之迹,不得不殊,斯五帝三王之所以不同也。
【疏】河伯未能会理,故海若诃使忘言,默默莫声,幸勿辞费也。夫小大无主,贵贱无门,物情颠倒,妄为臧否。故女于何推逐而知贵贱大小之家门乎?言其不知也。
【释文】《女恶》音汝。后放此。下音乌。
【校】(一)阙误引张君房本篡下有之字。(二)之字依世德堂本补。(三)重累二字依文选注改。(四)疪字依管子改。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一】”
【一】【疏】奈何,犹如何也。河伯虽领高义,而未达旨归,故更请决疑,迟闻解释。我欲处涉人世,摄卫修道,于何事而可为乎?于何事而不可为乎?及辞让受纳,进趣退舍,众诸物务,其事云何?愿垂告诲,终身奉遵。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一】;无拘而志,与道大蹇【二】。何少何多,是谓谢施【三】;无一而行,与道参差【四】。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五】;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六】;泛泛(一)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七】。兼怀万物,其孰承翼【八】?是谓无方【九】。万物一齐,孰短孰长【一0】?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一一】,不恃其成【一二】;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一三】。年不可举【一四】,时不可止【一五】;消息盈虚,终则有始【一六】。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一七】。物之生也,若骤若驰【一八】,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一九】。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二0】。”
【一】【注】贵贱之道,反复相寻。
【疏】反衍,犹反复也。夫贵贱者,生乎妄执也。今以虚通之理照之,则贵者反贱而贱者复贵,故谓之反衍也。
【释文】《反衍》如字,又以战反。崔云:无所贵贱,乃反为美也。本亦作畔衍,李云:犹漫衍合为一家。◎庆藩案文选左太冲蜀都赋注引司马作叛衍,云:叛衍,犹漫衍也。释文阙。《反复》芳服反。
【二】【注】自拘执则不夷于道。
【疏】而,汝也。夫修道之人,应须放任,而汝乃拘执心志,矜而持之,故与虚通之理蹇而不夷也。
【释文】《与道大蹇》向纪辇反,徐纪偃反。本或作与天道蹇。崔本蹇作浣,云:犹洽也。
【三】【注】随其分,故所施无常。
【疏】谢,代也。施,用也。夫物或聚少以成多,或散多以为少,故施用代谢,无常定也。
【释文】《谢施》如字。司马云:谢,代也。施,用也。崔云:不代其德,是谓谢施。
【四】【注】不能随变,则不齐于道。
【疏】夫代谢施用,多少适时,随机变化,故能齐物。若执一为行,则与理不冥者也。
【释文】《参》初林反。《差》初宜反。
【五】【注】公当而已。
【疏】体道之士,望之俨然,端拱万乘,楷模于物,群彼万国,宗仰一君,亭毒黎元,必无私德也。
【释文】《严乎》鱼检反,又如字。
【六】【注】天下之所同求。
【疏】繇繇,●长之貌也。若众人之祭社稷,而社稷无私福于人也。
【释文】《繇繇》音由。
【七】【注】泛泛然无所在。
【疏】泛泛,普遍之貌也。夫至人立志,周普无偏,接济群生,泛爱平等。譬东西南北,旷远无穷,量若虚空,岂有畛界限域也!
【释文】《泛泛》孚剑反。字又作泛。《畛》之忍反。《域》于逼反,旧于目反。
【八】【注】掩御群生,反之分内而平往者也,岂扶疏而承翼哉!
【疏】怀,藏也。孰,谁也。言大圣慈悲,兼怀庶品,平往而已,终无偏爱,谁复有心拯赦而接承扶翼者也!
【九】【注】无方,故能以万物为方。
【疏】譬彼明镜,方兹幽谷,逗机百变,无定一方也。
【一0】【注】莫不皆足。
【疏】万物参差,亭毒唯一,凫鹤长短,分足性齐。
【一一】【注】死生者,无穷之(二)变耳,非终始也。
【疏】虚通之道,无终无始,执滞之物,妄计死生。故老经云,迎不见其首,随不见其后。
【一二】【注】成无常处。
【疏】应物无方,超然独化,岂假待对而后生成也!
【一三】【注】不以形为位,而守之不变。
【疏】譬彼阴阳,春生秋杀,盈虚变化,荣落顺时,岂执守形骸而拘持名位邪!
【一四】【注】欲举之令去而不能。
【释文】《令去》力呈反。
【一五】【注】欲止之使停又不可。
【疏】夫年之夭寿,时之●促,出乎天理,盖不由人。故其来也不可举而令去,其去也不可止而令住,俱当任之,未始非我也。
【一六】【注】变化日新,未尝守故。
【疏】夫阴消阳息,夏盈冬虚,气序循环,终而复始;混成之道,变化日新,循理直前,无劳措意也。
【一七】【疏】前来所辨海若之谈,正是语大道之义方,论万物之玄理者也。
【一八】【注】但当就用耳。
【疏】夫生灭流谢,运运不停,其为迅速,如驰如骤。是(尤)〔犹〕百年倏忽,何足介怀也!
【一九】【注】故不可执而守。
【疏】夫流动变化,时代迁移,迅若交臂,骤如过隙,故未有语动而不变化,言时而不迁移也。
【二0】【注】若有为不为于其闲,则败其自化矣。
【疏】万物纷乱,同禀天然,安而任之,必自变化,何劳措意为与不为!
【校】(一)赵谏议本作泛。(二)赵本之下有一字。
河伯曰:“然则何贵于道邪【一】?”
【一】【注】以其自化。
【疏】若使为与不为混一,则凡圣之理均齐。既任变化之自然,又何贵于至道?河伯更起斯问,迟以所疑。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一】。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二】。非谓其薄之也【三】,言察乎安危【四】,宁于祸福【五】,谨于去就【六】,莫之能害也【七】。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八】,德在乎天【九】。知天(一)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一0】蹢?而屈伸【一一】,反要而语极【一二】。”
【一】【注】知道者,知其无能也;无能也,则何能生我?我自然而生耳,而四支百体,五藏精神,已不为而自成矣,又何有意乎生成之后哉!达乎斯理者,必能遣过分之知,遗益生之情,而乘变应权,故不以外伤内,不以物害己而常全也。
【疏】夫能知虚通之道者,必达深玄之实理;达深玄之实理者,必明于应物之权智。既明权实之无方,故能安排而去化。死生无变于己,何外物之能害哉!(以)〔此〕答河伯之所疑,次明至道之可贵。
【释文】《五藏》才浪反。
【二】【注】夫心之所安,则危不能危;意无不适,故苦不能苦也。
【疏】至德者,谓得至道之人也。虽复和光混世,处俗同尘,而不为四序所侵,不为三灾所害,既得之于内,故外不能贼。此明解道之可贵也。
【三】【注】虽心所安,亦不使犯之。
【疏】薄,轻也。所以水火不侵,禽兽不害者,惟心所安,则伤不能伤也,既不违避,亦不轻犯之也。
【释文】《其薄》如字。崔云:谓以体着之。
【四】【注】知其不可逃也。
【疏】所以伤不能伤者,正言审察乎安危,顺之而不可逃,处之而常适也。
【五】【注】安乎命之所遇。
【疏】宁,安也。祸,穷塞也。福,通达也。至德之人,唯变所适,体穷通之有命,达祸福之无门,故所乐非穷通,而所遇常安也。
【六】【注】审去就之非己。
【疏】谨去就之无定,审取舍之有时,虽复顺物迁移,而恒居至当者。
【七】【注】不以害为害,故莫之能害。
【疏】一于安危,冥于祸福,与化俱往,故物莫能伤。此总结以前无害之义。
【八】【注】天然在内,而天然之所顺者在外,故大宗师云,知天人之所为者至矣,明内外之分皆非为也。
【疏】天然之性,韫之内心;人事所顺,涉乎外迹;皆非为也。任之自然,故物莫之害矣。
【九】【注】恣人任知,则流荡失素也。
【疏】至德之美,在乎天然,若恣人任知,则流荡天性。
【一0】【注】此天然之知,自行而不出乎分者也,故虽行于外,而常本乎天而位乎得矣。
【疏】此真知也。位,居处也。运真知而行于世,虽涉于物千变万化,而恒以自然为本,居于虚极而不丧其性,动而寂者也。
【释文】《之行》如字。
【一一】【注】与机会相应者,有斯变也。
【疏】蹢?,进退不定之貌也。至人应世,随物污隆,或屈或伸,曾无定执,趣(人)〔舍〕冥会,以逗机宜。
【释文】《蹢》丈益反,又持革反。《?》丈绿反,又音浊。《屈伸》音申。
【一二】【注】知虽落天地,事虽接万物,而常不失其要极,故天人之道全也。
【疏】虽复混迹人闲而心恒凝静,常居枢要而反本还源。所有语言,皆发乎虚极,动不乖寂,语不乖默也。
【释文】《反要》于妙反。
【校】(一)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天作乎。
曰:“何谓天?何谓人【一】?”
【一】【疏】河伯未达玄妙,更起此疑,问天人之道,庶希后答。
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一】。故曰,无以人灭天【二】,无以故灭命【三】,无以得殉名【四】。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五】。”
【一】【注】人之生也,可不服牛乘马乎?服牛乘马,可不穿落之乎?牛马不辞穿落者,天命之固当也。苟当乎天命,则虽寄之人事,而本在乎天也。
【疏】夫牛马禀于天,自然有四脚,非关人事,故谓之天。羁勒马头,贯穿牛鼻,出自人意,故谓之人。然牛鼻可穿,马首可络,不知其尔,莫辨所由,事虽寄乎人情,理终归乎造物。欲显天人之一道,故托牛马之二兽也。
【二】【注】穿落之可也,若乃走作过分,驱步失节,则天理灭矣。
【疏】夫因自然而加人事,则羁络之可也。若乃穿马络牛,乖于造化,可谓逐人情之矫伪,灭天理之自然。
【三】【注】不因其自为而故为之者,命其安在乎!
【疏】夫率性乃动,动不过分,则千里可致而天命全矣。若乃以驽励骥而驱驰失节,斯则以人情事故毁灭天理,危亡旦夕,命其安在乎!岂唯马牛,万物皆尔。
【四】【注】所得有常分,殉名则过也。
【疏】夫名之可殉者无涯,性之所得者有限,若以有限之得殉无涯之名,则天理灭而性命丧矣。
【五】【注】真在性分之内。
【疏】夫愚智夭寿,穷通荣辱,禀之自然,各有其分。唯当谨固守持,不逐于物,得于分内而不丧于道者,谓反本还源,复于真性者也。此一句总结前玄妙之理也。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一】。
【一】【疏】怜是爱尚之名。夔是一足之兽,其形如(诐)〔鼓〕,足似人脚,而回踵向前也。山海经云,东海之内,有流波之山,其山有兽,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而行,声音如雷,名之曰夔。昔黄帝伐蚩尤,以夔皮冒鼓,声闻五百里也。蚿,百足虫也,夔则以少企多,故怜蚿;蚿则以有羡无,故怜蛇;蛇则以小企大,故怜风;风则以暗慕明,故怜目;目则以外慕内,故怜心。欲明天地万物,皆禀自然,明暗有无,无劳企羡,放而任之,自合玄道。倒置之徒,妄心希慕,故举夔等之粗事,以明天机之妙理。又解:怜,哀愍也。夔以一足而跳踯,怜蚿众足之烦劳;蚿以有足而安行,哀蛇无足而辛苦;蛇有形而适乐,愍风无质而冥昧;风以飘飖而自在,怜目域形而滞着;目以在外而明显,怜心处内而暗塞。欲明物情颠倒,妄起哀怜,故托夔蚿以救其病者也。
【释文】《夔》求龟反,一足兽也。李云:黄帝在位,诸侯于东海流山得奇兽,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黄帝杀之,取皮以冒鼓,声闻五百里。《怜》音莲。《蚿》音贤,又音玄。司马云:马蚿虫也。广雅云:蛆渠马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司马云:夔,一足;蚿,多足;蛇,无足;风,无形;目,形缀于此,明流于彼;心则质幽,为神游外。
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踸踔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一】”
【一】【疏】踸踔,跳踯也。我以一足跳踯,快乐而行,天下简易,无如我者。今子驱驰万足,岂不劬劳?如何受生独异于物?发此疑问,庶显天机也。
【释文】《(足今)》敕甚反,郭菟减反,一音初禀反。《卓》本亦作踔,同。敕角反。李云:●卓,行貌。◎卢文弨曰:今本卓作踔。◎庆藩案卓,独立也,与踔●声义同。汉书河间献王传卓尔不群,说苑君道篇踔然独立。(踔,敕角切。)说文:●,(竹角切。)特止也。徐锴系传:特止,卓立也。通作趠逴。广雅:趠,绝也。李善西都赋注,逴(救角切。)跞,犹超绝也。义并同。
蚿曰:“不然。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一)。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一】
【一】【疏】夫唾而喷者,实无心于大小,而大小之质自分,故大者如珠玑,小者如蒙雾,散杂而下,其数难举。今蚿之众足,乃是天然机关,运动而行,未知所以,无心自张,有同喷唾。夔以人情起问,蚿以天机直答,必然之理,于此自明也。
【释文】《唾》吐卧反。《喷》普闷反,又芳奔反,又孚问反。《如雾》音务,郭武贡反。《可胜》音升。◎庆藩案文选陆士衡文赋注引司马云:天机,自然也。释文阙。
【校】(一)赵谏议本无也字。
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一】?”
【一】【疏】蚿以众足而迟,蛇以无足而速,然迟速有无,禀之造化,欲明斯理,故发此疑问。
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一】!”
【一】【注】物之生也,非知生而生也(一)。则生之行也,岂知行而行哉!故(二)足不知所以行,目不知所以见,心不知所以知,俯然而自得矣。迟速之节,聪明之鉴,或能或否,皆非我也。而惑者因欲有其身而矜其能,所以逆其天机而伤其神器也(三)。至人知天机之不可易也,故捐聪明,弃知虑,魄然忘其所为而任其自动,故万物无动而不逍遥也。
【疏】天然机关,有此动用,迟速有无,不可改易。无心任运,何用足哉!
【释文】《俯然》亡本反。
【校】(一)赵谏议本无也字。(二)赵本无哉故二字。(三)赵本无也字。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一】
【一】【疏】胁,肋也。蓬蓬,风声也,亦尘动貌也。蛇既无足,故行必动于脊胁也。似,像也。蛇虽无足,而有形像,风无形像,而鼓动无方,自北徂南,击扬溟海,无形有力。窃有所疑,故陈此问,庶闻后答也。
【释文】《蓬蓬》步东反,徐扶公反。李云:风貌。◎家世父曰:玉篇,似,肖也。所以行者,足也;动吾脊胁而行,无足而犹肖夫足也。有形则有肖,无形则亦无所肖也。
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我亦胜我。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一】
【一】【注】恣其天机,无所与争,斯小不胜者也(一)。然乘万物御群材之所为,使群材各自得,万物各自为,则天下莫不(二)逍遥矣,此乃(三)圣人所以为大胜也。
【疏】风虽自北徂南,击扬溟海,然人以手指撝于风,风即不能折指,以脚●踏于风,风亦不能折脚,此小不胜也。然而飘风卒起,羊角乍腾,则大厦为之飞扬,栎社以之摧折,此大胜也。譬达观之士,秽迹扬波,混愚智于群小之间,泯是非于嚣尘之内,此众小不胜也。而亭毒苍生,造化区宇,同二仪之覆载,等三光之照烛,此大胜也。非下凡之所解,唯圣人独能之。●亦有作?字者,?,藉(盖)也(四)。今不用此解也。
【释文】《?》音秋。李云:藉也。藉则削也。本又作●,子六反,又七六反,迫也。◎家世父曰:李轨云,?藉也,藉则削也,本(文)〔又〕作●。指者,手向之;?者,足蹴之。荀子强国篇巨楚县吾前,大燕?吾后,劲魏钩吾右,杨倞注:?,踧也,言蹴踏于后也。《折大》之舌反。《蜚大》音飞,又扶贵反。
【校】(一)赵谏议本无者也二字。(二)赵本无莫不二字。(三)赵本无乃字。(四)盖字依释文删。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而弦歌不惙(一)【一】。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二】?”
【一】【疏】辍,止也。宋当为卫,字之误也。匡,卫邑也。孔子自鲁适卫,路经匡邑,而阳虎曾侵暴匡人,孔子貌似阳虎。又孔子弟子颜克,与阳虎同暴匡邑,克时复与孔子为御。匡人既见孔子貌似阳虎,复见颜克为御,谓孔子是阳虎重来,所以兴兵围绕。孔子达穷通之命,故弦歌不止也。
【释文】《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色主反。《?》子合反。司马云:宋当作卫。匡,卫邑也。卫人误围孔子,以为阳虎。虎尝暴于匡人,又孔子弟子颜克,时与虎俱,后克为孔子御,至匡,匡人共识克,又孔子容貌与虎相似,故匡人共围之。《不惙》本又作辍,同。丁劣反。
【二】【疏】娱,乐也。匡人既围,理须忧惧,而弦歌不止,何故如斯?不达圣情,故起此问。本亦有作虞字者,虞,忧也。怪夫子忧虞而弦歌不止。
【释文】《入见》贤遍反。
【校】(一)赵谏议本作辍。
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一),时也。【一】当尧舜(二)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二】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三】;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四】。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五】。”
【一】【注】将明时命之固当,故寄之求讳。
【疏】讳,忌也,拒也。穷,否塞也。通,泰达也。夫子命仲由来,语其至理云:“我忌于穷困,而不获免者,岂非天命也!求通亦久,而不能得者,不遇明时也。夫时命者,其来不可拒,其去不可留,故安而任之,无往不适也。”夫子欲显明斯理,故寄之穷讳,而实无穷讳也。
【释文】《吾语》鱼据反。
【二】【注】无为劳心于穷通之间。
【疏】夫生当尧舜之时,而天下太平,使人如器,恣其分内,故无穷塞。当桀纣之时,而天下暴乱,物皆失性,故无通人。但时属夷险,势使之然,非关运知,有斯得失也。
【三】【注】情各有所安。
【疏】情有所安而忘其怖惧。此起譬也。
【释文】《蛟》音交。《渔父》音甫。《兕》徐履反。
【四】【注】圣人则无所不安。
【疏】圣人知时命,达穷通,故勇敢于危险之中,而未始不安也。此合喻也。
【释文】《大难》乃旦反。
【五】【注】命非己制,故无所用其心也。夫安于命者,无往而非逍遥矣,故虽匡陈羑里,无异于紫极闲堂也。
【疏】处,安息也。制,分限也。告敕子路,令其安心。“我禀天命,自有涯分,岂由人事所能制哉!”
【释文】《闲堂》音闲。
【校】(一)阙误引江南古藏本作遇。(二)阙误引张君房本尧舜下有之时二字,下句桀纣下同。
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一】。”
【一】【疏】无几何,俄顷之时也。既知是宣尼,非关阳虎,故将帅甲士,前进拜辞,逊谢错误,解围而退也。
【释文】《无几》居起反。《将甲》如字。本亦作持甲。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一】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焉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二】”
【一】【疏】姓公孙,名龙,赵人也。魏牟,魏之公子,怀道抱德,厌秽风尘。先王,尧舜禹汤之迹也。仁义,五德之行也,孙龙禀性聪明,率才弘辩,着守白之论,以博辩知名,故能合异为同,离同为异;可为不可,然为不然;难百氏之书皆困,穷众口之辩咸屈。生于衰周,一时独步,弟子孔穿之徒,祖而师之,擅名当世,莫与争者,故曰,矜此学问,达于至妙,忽逢庄子,犹若井蛙也。
【释文】《公孙龙问于魏牟》司马云:龙,赵人。牟,魏之公子。《少学》诗照反。《长而》张丈反。《之行》下孟反。《之知》音智。
【二】【疏】喙,口也。方,道也。孙龙虽善于言辩,而未体虚玄,是故闻庄子之言,汒焉怪其奇异,方觉己之学浅,始悟庄子语深。岂直议论不如,抑亦智力不逮。所以自缄其口,更请益于魏牟。
【释文】《汒焉》莫刚反,郭音莽。《论之》力困反。《及与》音余。下助句放此。《所开》如字。本亦作关,两通。本或作阂。《吾喙》许秽反,又昌锐反。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坎井之?(一)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二)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一】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二】!’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三】。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四】。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五】’于是坎井之?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六】
【一】【疏】公子体道清高,超然物外,识孙龙之浅辩,鉴庄子之深言,故仰天叹息而嗤笑,举蛙鳖之两譬,明二子之胜负。坎井,犹浅井也。蛙,虾蟆也。干,井栏也。甃,井中累砖也。跗,脚趺也。还,顾视也。虷,井中赤虫也,亦言是到结虫也。蟹,小螃蟹也。科斗,虾蟆子也。腋,臂下也。颐,口下也。东海之鳖,其形弘巨,随波游戏,暂居平陆。而虾蟆小虫,处于浅井,形容既劣,居处不宽,谓自得于井中,见巨鳖而不惧。云:“我出则跳踯〔乎〕井栏之上,入则休息乎破砖之涯;游泳则接腋持颐,蹶泥则灭趺没足;顾瞻虾蟹之类,俯视科斗之徒,逍遥快乐,无如我者也。”
【释文】《隐机》于靳反。《大息》音泰。《埳井》音坎,郭音陷。《之?》本又作蛙也,户蜗反。司马云:坎井,坏井也。?,水虫,形似虾蟆。◎庆藩案荀子正论篇注引司马云:?,虾蟆类也。与释文小异。《之鳖》必灭反。字亦作鳖。《吾乐》音洛。下之乐大乐同。《跳》音条。《井干》古旦反。司马云:井栏也。褚诠之音西京赋作韩音。◎庆藩案文选班孟坚西都赋注引司马云:井干,井栏也,积木有若栏也。谢元晖同谢谘议铜雀台诗注引司马云:干,井栏;然井干,台之通称也。互有异同,并视释文所引为详。◎又案干当从木作干。说文正篆作●,井垣也。汉书枚乘传单极之?断干,晋灼曰:干,井上四交之干。《甃》侧救反。李云:如阑,以砖为之,着井底阑也。字林壮缪反,云:井壁也。《赴水》如字。司马本作踣,云:赴也。◎卢文弨曰:赴疑是仆字。《蹶》其月反,又音厥。《泥则没足灭跗》方于反,郭音附。司马云:灭,没也。跗,足跗也。李云:言踊跃于涂中。《还》音旋。司马云:顾视也。《虷》音寒,井中赤虫也。一名蜎。尔雅云,蜎,蠉。郭注云:井中小蛣?赤虫也。蜎,音求兖反,蠉,音况兖反。蛣?,音吉厥。《蟹》户买反。《科斗》苦禾反。科斗,虾蟆子也。
【二】【注】此犹小鸟之自足于蓬蒿。
【疏】擅,专也。跱,安也。蛙呼鳖为夫子,言:“我独专一壑之水,而安坎井之乐,天下至足,莫甚于斯。处所虽陋,可以游涉,夫子何不暂时降步,入观下邑乎?”以此自多,矜夸于鳖也。
【释文】《夫擅》市战反,专也。《一壑》火各反。
【三】【注】明大之不游于小,非乐然。
【疏】絷,拘也。坎井狭小,海鳖巨大,以小怀大,理不可容,故右膝纔下而已遭拘束也。
【释文】《已絷》猪立反。司马云:拘也。三苍云:绊也。《非乐》音岳,又五教反。
【四】【疏】逡巡,从容也。七尺曰仞。鳖既左足未入,右膝(以)〔已〕拘,于是逡巡却退,告蛙大海之状。夫世人以千里为远者,此未足以语海之宽大;以千仞为高者,亦不足极海之至深。言海之深大,非人所测度,以坎井为至,无乃劣乎!
【释文】《逡》七旬反。
【五】【疏】顷,少时也。久,多时也。推移,变改也。尧遭洪水,命禹治之有功,故称禹时也。而尧十年之中,九年遭潦;殷汤八岁之间,七岁遭旱。(而)旱〔而〕崖不加损,潦亦水不加益,是明沧波浩汗,溟渺深弘,不为顷久推移,岂由多少进退!东海之乐,其在兹乎!
【释文】《九潦》音老。《弗为》于伪反。下同。《顷久》司马云:犹早晚也。
【六】【注】以小羡大,故自失。
【疏】适适,惊怖之容。规规,自失之貌。蛙擅坎井之美,自言天下无过,忽闻海鳖之谈,茫然丧其所谓,是以适适规规,惊而自失也。而公孙龙学先王之道,笃仁义之行,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忽闻庄子之言,亦犹井蛙之逢海鳖也。
【释文】《适适》始赤反,又丈革反,郭菟狄反。《规规》如字。又虚役反,李徐纪睡反。适适,规规,皆惊视自失貌。
【校】(一)赵谏议本?作蛙。(二)世德堂本跳上无出字,阙误同,引江南古藏本作出跳,无梁字。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一】。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坎井之?与【二】?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三】。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四】,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五】!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六】。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七】。”
【一】【注】物各有分,不可强相希效(一)。
【疏】商蚷,马蚿也,亦名商距,亦名且渠。孙龙虽复聪明性识,但是俗知,非真知也。故知未能穷于是非之境,而欲观察庄子至理之言者,亦何异乎使蚊子负于丘山,商蚷驰于河海,而力微负重,智小谋大,故必不胜任也。
【释文】《之竟》音境,后同。《蚊》音文。《商蚷》音渠,郭音巨。司马云:商蚷,虫名,北燕谓之马蚿。一本作蜄,徐市轸反。《不胜》音升。《可强》其丈反。
【二】【疏】孙龙所学,心知狭浅,何能议论庄子穷微极妙之言耶?祇可辩析是非,适一时之名利耳。以斯为道,岂非(坎)〔坎〕井之?乎!此结譬也。
【三】【注】言其无不至也。
【疏】跐,踰也,亦极也。大皇,天也。玄冥,妙本也。大通,应迹也。夫庄子之言,穷理性妙,能仰登旻苍之上,俯极黄泉之下,四方八极,奭然无碍。此智隐没,不可测量,始于玄极而其道杳冥,反于域中而大通于物也。
【释文】《方跐》音此。郭时紫反,又侧买反。广雅云:蹋也,蹈也,履也。司马云:测也。《大皇》音泰。《奭然》音释。《四解》户买反。◎庆藩案无东无西,失其韵矣,今本乃后人妄改之也。王念孙曰:无东无西,当作无西无东,与通为韵。(案大雅皇矣篇同尔弟兄,与王方为韵,而今作同尔兄弟。逸周书周祝篇恶姑柔刚,与明阳长为韵,而今作刚柔。管子内业篇能无卜筮而知凶吉乎,与一为韵,而今作吉凶。文选鵩鸟赋或趋西东,与同为韵,而今作东西。答客难外有廪仓,与享为韵,而今作仓廪。皆后人不达古音,任意而妄改之者也。)
【四】【注】夫游无穷者,非察辩所得。
【释文】《索之》所白反。
【五】【注】非其任者,去之可也。
【疏】规规,经营之貌也。夫以观察求道,言辩率真,虽复规规用心,而去之远矣。譬犹以管窥天,讵知天之阔狭!用锥指地,宁测地之浅深!庄子道合二仪,孙龙德同锥管,智力优劣如此之悬,既其不如,宜其速去矣。
【六】【注】以此效彼,两失之。
【疏】寿陵,燕之邑。邯郸,赵之都。弱龄未壮,谓之余子。赵都之地,其俗能行,故燕国少年,远来学步。既乖本性,未得赵国之能;舍己效人,更失寿陵之故。是以用手据地,匍匐而还也。
【释文】《寿陵余子》司马云:寿陵,邑名。未应丁夫为余子。《邯》音寒。《郸》音丹。邯郸,赵国都也。◎庆藩案余子,民之子弟。周礼小司徒,凡国之大事致民,大故致余子,郑司农云:余子,谓羡也,以其羡卒也。盖国之大事则致正卒,大故则并羡卒而致之也。逸周书粜匡篇成年,余子务蓺;年俭,余子务穑;年(俭)〔饥〕,余〔子〕倅(务)运(二)。汉书食货志余子亦在于序室,苏林曰:未任役为余子,即司马未应丁夫是也。《匍》音蒲,又音符。《匐》蒲北反,又音服。
【七】【疏】庄子道冠重玄,独超方外;孙龙虽言辩弘博,而不离域中;故以孙学庄谈,终无得理。若使心生企尚,踌躇不归,必当失子之学业,忘子之故步。此合喻也。
【校】(一)赵谏议本有也字。(二)年饥余子倅运句依逸周书原文改。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一】。
【一】【疏】呿,开也。逸,奔也。前闻庄子之谈,(以)〔已〕过视听之表;复见魏牟之说,更超言象之外。内殊外隔,非孙龙所知,故口开而不能合,舌举而不能下,是以心神恍惚,形体奔驰也。
【释文】《口呿》起据反。司马云:开也。李音袪,又巨劫反。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一】”
【一】【疏】濮,水名也,属东郡,今濮州濮阳县是也。楚王,楚威王也。庄生心处无为,而寄迹纶钓,楚王知庄生贤达,屈为卿辅,是以赍持玉帛,爰发使命,诣于濮水,先述其意,愿以国境之内委托贤人,王事殷繁,不无忧累之也。
【释文】《濮水》音卜,陈地水也。《楚王》司马云:威王也。《先焉》先,谓宣其言也。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一】
【一】【疏】龟有神异,故刳之而卜,可以决吉凶也。盛之以笥,覆之以巾,藏之庙堂,用占国事,珍贵之也。问:“此龟者,宁全生远害,曳尾于泥涂之中?岂欲刳骨留名,取贵庙堂之上邪?”是以庄生深达斯情,故敖然而不顾之矣。
【释文】《巾笥》息嗣反,或音司。《而藏之》李云:藏之以笥,覆之以巾。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一】。”
【一】【疏】大夫率性以答庄生,适可生而曳尾,不能死而留骨也。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一】。”
【一】【注】性各有所安也。
【疏】庄子保高尚之遐志,贵山海之逸心,类泽雉之养性,同泥龟之曳尾,是以令使命之速往,庶全我之无为也。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一】。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二】。”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三】。
【一】【疏】姓惠,名施,宋人,为梁惠王之相。惠施博识赡闻,辩名析理,既是庄生之友,故往访之。
【释文】《惠子相》息亮反。下同。《梁》相梁惠王。
【二】【疏】梁国之人,或有来者,知庄子才高德大,王必礼之。国相之位,恐有争夺,故谓惠子,欲代之()言〔相〕(一)也。
【三】【注】扬兵整旅。
【疏】惠施闻国人之言,将为实录,心灵恐怖,虑有阽危,故扬兵整旅,三日三夜,搜索国中,寻访庄子。
【释文】《子恐》丘勇反。《?》字又作搜,或作廋,所求反,李悉沟反,云:索也。说文云:求也。◎卢文弨曰:今本作搜。
【校】(一)相字依正文改。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一】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二】?”
【一】【疏】鹓鶵,鸾凤之属,亦言凤子也。练实,竹食也。醴泉,泉甘味如醴也。吓,怒而拒物声也。惠施恐庄子夺己,故整旅扬兵,庄子因往见之,为其设譬。夫凤是南方之鸟,来仪应瑞之物,非梧桐不止,非溟海不停,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而凡猥之鸢,偶得臭鼠,自美其味,仰吓凤凰。譬惠施滞溺荣华,心贪国相,岂知庄子清高,无情争夺。
【释文】《鹓》于袁反。《鶵》仕俱反。李云:鹓鶵乃鸾凤之属也。《醴泉》音礼。李云:泉甘如醴。《吓》本亦作呼,同。许嫁反,又许伯反。司马云:吓怒其声,恐其夺己也。诗笺云:以口拒人曰吓。
【二】【注】言物嗜好不同,愿各有极。
【疏】鸱以腐鼠为美,仰吓鹓鶵;惠以国相为荣,猜疑庄子。总合前譬也。
【释文】《嗜》时志反。《好》呼报反。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二】。”
【一】【疏】濠是水名,在淮南钟离郡,今见有庄子之墓,亦有庄惠遨游之所。石绝水为梁,亦言是濠水之桥梁,庄惠清谈在其上也。
【释文】《豪梁》本亦作濠,音同。司马云:濠,水名也。石绝水曰梁。◎卢文弨曰:今本豪作濠。
【二】【疏】倏鱼,白倏也。从容,放逸之貌也。夫鱼游于水,鸟栖于陆,各率其性,物皆逍遥。而庄子善达物情所以,故知鱼乐也。
【释文】《倏鱼》徐音条。说文直留反。李音由,白鱼也。尔雅云,鮂,黑●。郭注:即白儵也。一音筱,谓白倏鱼也。◎卢文弨曰:倏,当作鯈,注同。此书内多混用。又鮂,黑●也。旧鮂为●,今据尔雅改正。《从容》七容反。《鱼乐》音洛。注、下皆同。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一】?”
【一】【疏】惠施不体物性,妄起质疑,庄子非鱼,焉知鱼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一】?”
【一】【注】欲以起明相非而不可以相知之义耳。子非我,尚可以知我之非鱼,则我非鱼,亦可以知鱼之乐也。
【疏】若以我非鱼,不得知鱼,子既非我,何得知我?若子非我,尚得知我,我虽非鱼,何妨知鱼?反而质之,令其无难也。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一】。”
【一】【注】舍其本言而给辩以难也。
【疏】惠非庄子,故不知庄子。庄必非鱼,何得知鱼之乐?不乐不知之义,于此无亏,舍其本宗,给辩以难。
【释文】《以难》乃旦反。
庄子曰:“请循其本【一】。子(一)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二】。”
【一】【疏】循,犹寻也。惠施给辩,有言无理,弃初逐末,失其论宗。请寻其源,自当无难。循本之义,列在下文。
【二】【注】寻惠子之本言云:“非鱼则无缘相知耳。今子非我也,而云汝安知鱼乐者,是知我之非鱼也。苟知我之非鱼,则凡相知者,果可以此知彼,不待是鱼然后知鱼也。故循子安知之云,已知吾之所知矣。而方复问我,我正知之于濠上耳,岂待入水哉!”夫物之所生而安者,天地不能易其处,阴阳不能回其业;故以陆生之所安,知水生之所乐,未足称妙耳。
【疏】子曰者,庄子却称惠之辞也。惠子云子非鱼安知鱼乐者,足明惠子非庄子,而知庄子之不知鱼也。且子既非我而知我,知我而问我,亦何妨我非鱼而知鱼,知鱼而叹鱼?夫物性不同,水陆殊致,而达其理者体其情,(足)〔是〕以濠上仿徨,知鱼之适乐;鉴照群品,岂入水哉!故寄庄惠之二贤,以标议论之大体也。
【释文】《方复》扶又反。《其处》昌虑反。
【校】(一)阙误引张君房本子上有且字。
外篇至乐第十八【一】
【一】【释文】以义名篇。《乐》音洛。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一】?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二】?
【一】【注】忘欢而后乐足,乐足而后身存。将以为有乐耶?而至乐无欢;将以为无乐耶?而身以存而无忧。
【疏】此假问之辞也。至,极也。乐,欢也。言寰宇之中,颇有至极欢乐,可以养活身命者无有哉?
【释文】《至乐》音洛。篇内不出者皆同。至,极也。乐,欢也。
【二】【注】择此八者,莫足以活身,唯无择而任其所遇(一)乃全耳。
【疏】奚,何也。今欲行至乐之道以活身者,当何所为造,何所依据,何所避讳,何所安处,何所从就,何所舍去,何所欢乐,何所嫌恶,而合至乐之道乎?此假设疑问,下自旷显。
【释文】《奚恶》乌路反。
【校】(一)世德堂本遇下有者字,赵谏议本无。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一】;所下者,贫贱夭恶也【二】;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三】
【一】【疏】天下所尊重者,无过富足财宝,贵盛荣华,寿命遐长,善名令誉;所欢乐者,滋味爽口,丽服荣身,玄黄悦目,宫商娱耳。若得之者,则为据处就乐。
【二】【疏】贫穷卑贱,夭折恶名,世闲以为下也。
【三】【注】凡此,失之无伤于形而得之有损于性,今反以不得为忧,故愚。
【疏】凡此上事,无益于人,而流俗以不得为苦,既不适情,遂忧愁惧虑。如此修为形体,岂不甚愚痴!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一】。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二】。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三】。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诚善邪,诚不善邪?若以为善矣,不足活身;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四】故曰,“忠谏不听,蹲循勿争【五】。”故夫子胥争之以残其形,不争,名亦不成。诚有善无有哉【六】?
【一】【注】内其形者,知足而已(一)。
【疏】夫富豪之家,劳神苦思,驰骋身力,多聚钱财,积而不散,用何能尽!内其形者,岂其如斯也!
【二】【注】故亲其形者,自得于身中而已。
【疏】夫位高虑远,禄重忧深,是以昼夜思量,献可替否,劳形怵心,无时暂息,其为形也,不亦疏乎!
【三】【注】夫遗生然后能忘忧,忘忧而后生可乐,生可乐而后形是我有,富是我物,贵是我荣也。
【疏】夫禀气顽痴,生而忧戚,虽复寿考,而精神惛暗,久忧不死,翻成苦哉。如此为形,岂非疏远,其于至乐,不亦谬乎!
【释文】《惛惛》音昏,又音门。
【四】【注】善则适当,故不周济。
【疏】诚,实也。夫忠烈之士,忘身徇节,名传今古,见善世闲,然未知此善是(有)〔否〕虚实。善若实也,不足以活身命;善必虚也,不应养活苍生。赖谏诤而太平,此足以活人也;为忠烈而被戮,此不足以活身也。
【五】【注】唯中庸之德为然。
【疏】蹲循,犹顺从也。夫为臣之法,君若无道,宜以忠诚之心匡谏;君若不听,即须蹲循休止,若逆鳞强诤,必遭刑戮也。
【释文】《蹲》七旬反。郭音存,又趣允反。《循》音旬,又音唇。《勿争》争斗之争。下同。◎家世父曰:外物篇踆于?水,释文引字林云,踆,古蹲字。史记货殖传下有(踆)〔蹲〕鸱,徐广云:蹲,古作踆。玉篇足部:踆,退也。?部:逡,退也。踆逡字同。汉书巡行郡国作循行。蹲循,犹逡巡也。◎庆藩案蹲循即逡巡。广雅:逡巡,却退也。管子戒篇作逡遁,(汉郑固碑同。)小问篇作遵循,(荀子同。)晏子问篇作逡遁,又作逡循,汉书平(常)〔当〕传赞作逡遁,(万)〔萭〕(二)章传作逡循,三礼注作逡遁,字异而义实同。
【六】【注】故当缘督以为经也。
【疏】吴王夫差,荒淫无道,子胥忠谏,以遭残戮。若不谏诤,忠名不成。故谏与不谏,善与不善,诚未可定矣。
【校】(一)赵谏议本此句作厚形知足。(二)当字萭字均依汉书改。
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一】?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誙誙然如将不得已【二】,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亦未之(一)不乐也【三】。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二)矣【四】,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五】”
【一】【疏】果,未定也。流俗以贪染为心,以色声为乐。未知此乐决定乐耶?而倒置之心,未可谓信也。
【二】【注】举群趣其所乐,乃不避死也。
【疏】誙誙,趣死貌也。已,止也。举世之人,群聚趣竞,所欢乐者,无过五尘,贪求至死,未能止息之也。
【释文】《誙誙》户耕反,徐苦耕反,又胡挺反。李云:趣死貌。崔云: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誙誙,本又作胫胫。
【三】【注】无怀而恣物耳。
【疏】而世俗之人,皆用色声为上乐,而庄生体道忘淡,故不见其乐,亦不见其不乐也。
【四】【注】夫无为之乐,无忧而已。
【疏】以色声为乐者,未知决定有此乐不?若以庄生言之,用虚淡无为为至实之乐。
【五】【注】俗以铿槍为乐,美善为誉。
【疏】俗以富贵荣华铿金槍玉为上乐,用美言佞善为令誉,以无为恬淡寂寞虚夷为忧苦。故知至乐以无乐为乐,至誉以无誉为誉也。
【释文】《铿》苦耕反。《鎗》七羊反。
【校】(一)阙误引江南古藏本未之俱作未知之,赵谏议本作未知。(二)阙误引江南古藏本诚乐作而诚者为乐。
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虽然,无为可以定是非。【一】至乐活身,唯无为几存【二】。请尝试言之。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三】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四】。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五】!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六】!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七】。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八】,人也孰能得无为哉【九】!
【一】【注】我无为而任天下之是非,是非者(一)各自任则定矣。
【疏】夫有为执滞,执是竞非,而是非无主,故不可定矣。无为虚淡,忘是忘非,既无是非而是非定者也。
【二】【注】百姓足(二)则吾身近乎存也。
【疏】几,近也。存,在也。夫至乐无乐,常适无忧,可以养活身心,终其天命,唯彼无为,近在其中者矣。
【释文】《近乎》附近之近。
【三】【注】皆自清宁耳,非为之所得。
【四】【注】不为而自合,故皆化,若有意乎为之,则有时而滞也。
【疏】天无心为清而自然清虚,地无心为宁而自然宁静。故天地无为,两仪相合,升降灾福而万物化生,若有心为之,即不能已。
【五】【注】皆自出耳,未有为而出之也。
【释文】《芒乎》李音荒,又呼晃反。下同。《芴乎》音忽。下同。
【六】【注】无有为之象。
【疏】夫二仪造化,生物无心,恍惚芒昧,参差难测;寻其从出,莫知所由;视其形容,竟无象貌。覆论芒芴,互其文耳。◎庆藩案芴芒,即忽荒也。(尔雅太岁在巳曰大荒落,史(书)〔记〕?书荒作芒。三代世表帝芒,索隐:芒,一作荒。)淮南原道篇游渊雾,鹜忽恍,高注:忽恍,无形之象。文选七发李注引淮南正作忽荒。人间篇曰,翱翔乎忽荒之上,贾谊鵩赋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是其证。
【七】【注】皆自殖耳。
【疏】职职,繁多貌也。夫春生夏长,庶物繁多,孰使其然?皆自生耳。寻其源流,从无为种植。既无为种植,岂有为耶!
【释文】《万(万)〔物〕职职》司马云:职职,犹祝祝也。李云:繁(植)〔殖〕貌。案尔雅,职,主也。谓各有主而区别。◎卢文弨曰:旧殖讹淔,(三)今改正。
【八】【注】若有为则有不济(四)也。
【九】【注】得无为则无乐而乐至矣。
【疏】孰,谁也。夫天地清宁,无为虚廓而升降,生化而无不为也。凡俗之人,心灵暗昧,耽滞有欲,谁能得此无为哉!言能之者,乃至务也。若得之者,便是德合二仪,冥符至乐也。
【校】(一)赵谏议本无者字。(二)赵本足作定。(三)世德堂本作殖。(四)世德堂本济作齐。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一】,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二】。
【一】【疏】庄惠二子为淡水素交,既有死亡,理须往吊。
【二】【疏】箕踞者,垂两脚如簸箕形也。盆,瓦缶也。庄子知生死之不二,达哀乐之为一,是以妻亡不哭,鼓盆而歌,垂脚箕踞,敖然自乐。
【释文】《箕踞》音据。《盆》谓瓦缶也。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一】!”
【一】【疏】共妻居处,长养子孙,妻老死亡,竟不哀哭,乖于人理,足是无情,加之鼓歌,一何太甚也!
【释文】《长子》丁丈反。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一】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二】。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一),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三】。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四】。”
【一】【疏】然,犹如是也。世人皆欣生恶死,哀死乐生,故我初闻死之时,何能独无概然惊叹也!
【释文】《无概》古代反。司马云:感也。又音骨,哀乱貌。
【二】【疏】庄子圣人,妙达根本,故睹察初始本自无生,未生之前亦无形质,无形质之前亦复无气。从无生有,假合而成,是知此身不足惜也。
【三】【疏】大道在恍惚之内,造化芒昧之中,和杂清浊,变成阴阳二气;二气凝结,变而有形;形既成就,变而生育。且从无出有,变而为生,自有还无,变而为死。而生来死往,变化循环,亦犹春秋冬夏,四时代序。是以达人观察,何哀乐之有哉!
【四】【注】未明而概,已达而止,斯所以诲有情者,将令推至理以遣累也。
【疏】偃然,安息貌也。巨室,谓天地之闲也。且夫息我以死,卧于天地之闲,譬彼炎凉,何得随而哀恸!自觉不通天命,故止哭而鼓盆也。
【释文】《巨室》巨,大也。司马云:以天地为室也。《噭噭》古吊反,又古尧反。《将令》力呈反。
【校】(一)阙误作万物皆化,今又变而之死,云:化下有生字,又作有。
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一】。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二】。
【一】【疏】支离,谓支体离析,以明忘形也。滑介,犹骨稽也,谓骨稽挺特,以遗忘智也。欲显叔世浇讹,故号为叔也。冥,闇也。伯,长也。昆仑,人身也。言神智杳冥,堪为物长;昆仑玄远,近在人身;丘墟不平,俯同世俗;而黄帝圣君,光临区宇,休心息智,寄在凡庸。是知至道幽玄,其则非远,故托二叔以彰其义也。
【释文】《支离叔与滑》音骨。崔本作●。《介》音界。《叔》李云:支离忘形,滑介忘智,言二子乃识化也。《冥伯之丘》李云,丘名,喻杳冥也。《昆仑》力门反。《之虚》音墟。《所休》休,息也。
【二】【疏】蹶蹶,惊动貌。柳(生)者,易生之木;木者,棺椁之象;此是将死之征也。二叔游于昆仑,观于变化,俄顷之间,左臂生柳,蹶然惊动,似欲恶之也。
【释文】《左肘》竹九反。司马本作胕,音趺,云:胕,足上也。◎家世父曰:说文:瘤,肿也。玉篇:瘤,瘜肉。广韵:瘤,肉起疾。说文亦以瘜为寄肉。瘤之生于身,假借者也;人之有生,亦假借也;皆尘垢之附物者也。柳瘤字,一声之转。《蹶蹶》纪卫反,动也。《恶之》乌路反。后皆同。
支离叔曰:“子恶之乎【一】?”
【一】【疏】相与观化,贵在虚忘。蹶然惊动,似有嫌恶也。
滑介叔曰:“亡,予何恶【一】!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二】。死生为昼夜【三】。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恶焉【四】!”
【一】【疏】亡,无也。观化之理,理在忘怀,我本无身,何恶之有也!
【二】【疏】夫以二气五行,四支百体假合结聚,借而成身。是知生者尘垢秽累,非真物者也。
【释文】《垢也》音苟。
【三】【疏】以生为昼,以死为夜,故天不能无昼夜,人焉能无死生!
【四】【注】斯皆先示有情,然后寻至理以遣之。若云我本无情,故能无忧,则夫有情者,遂自绝于远旷之域,而迷困于忧乐之竟矣。
【疏】我与子同游,观于变化,化而及我,斯乃(是)〔理〕当待终,有何嫌恶?既冥死生之变,故合至乐也。
【释文】《之竟》音境。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一】,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二】?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三】?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四】?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五】?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六】”
【一】【疏】之,适也。髐然,无润泽也。撽,打击也。马捶,犹马杖也。庄子适楚,遇见髑髅,空骨无肉,朽骸无润,遂以马杖打击,因而问之。欲明死生之理均齐,故寄髑髅寓言答问也。
【释文】《髑》音独。《髅》音楼。《髐》苦尧反,徐又许尧反,李呼交反。司马李云:白骨貌有枯形也。《撽》苦吊反,又古的反。说文作●,云:旁击也。《马捶》拙?反,又之睡反,马杖也。
【二】【疏】夫子贪欲资生,失于道理,致使夭折性命,而骸骨为此乎?
【三】【疏】为当有亡国征战之事,行陈斧钺之诛,而为此乎?
【四】【疏】或行奸盗不善之行,世闲共恶,人伦所耻,遗愧父母,羞见妻孥,惭丑而死于此乎?
【释文】《愧遗》唯季反。
【五】【疏】馁,饿也。或游学他乡,衣粮乏尽,患于饥冻,死于此乎?
【释文】《冻》丁贡反。《馁》奴罪反。
【六】【疏】春秋,犹年纪也。将子有黄发之年,耆艾之寿,终于天命,卒于此乎?
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一】。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一)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二】”
【一】【疏】卒,终也。援,引也。初逢枯骨,援马杖而击之,问语既终,引髑髅而高枕也。
【释文】《援》音袁。《枕而》针鸩反。
【二】【疏】睹于此,子所言皆是生人之累患,欲论死道,则无此忧虞。子是生人,颇欲闻死人之说乎?庄子睡中感于此梦也。
【释文】《见梦》贤遍反。
【校】(一)阙误引张君房本子上有向字。
庄子曰:“然【一】。”
【一】【疏】然,许髑髅,欲〔闻〕(一)其死说。
【校】(一)闻字依上正文补。
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一)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一】。”
【一】【疏】夫死者,魂气升于天,骨肉归乎土。既无四时炎凉之事,宁有君臣上下之累乎!从容不复死生,故与二仪同其年寿;虽南面称孤,王侯之乐亦不能过也。
【释文】《从然》七容反,从容也。李徐子用反,纵逸也。
【校】(一)阙误引张君房本从作泛。
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一】?”
【一】【疏】庄子不信髑髅之言,更说生人之事。欲使司命之鬼,复骨肉,反妻子,归闾里,颇欲之乎?
【释文】《复生》音服,又扶又反。
髑髅深矉蹙頞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闲(一)之劳乎【一】!”
【一】【注】旧说云庄子乐死恶生,斯说谬矣!若然,何谓齐乎?所谓齐者,生时安生,死时安死,生死之情既齐,则无为当生而忧死耳。此庄子之旨也。
【疏】深矉蹙頞,忧愁之貌也。既闻司命复形,反于乡里,于是(矉)〔忧〕愁矉蹙,不用此言。谁能复为生人之劳而弃南面王之乐耶!
【释文】《深矉》音频。《蹙》本又作顣,又作?,同。子六反。《頞》于葛反。李云:矉顣者,愁貌。《而复》扶又反。
【校】(一)阙误引张君房本人闲作生人。
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子贡下席而问曰:“小子敢问,回东之齐,夫子有忧色,何邪?”【一】
【一】【疏】颜回自西之东,从鲁往于齐国,欲将三皇五帝之道以教齐侯,尼父恐不逗机,故有忧色。于是子贡避席,自称小子,敢问夫子忧色所由。
孔子曰:“善哉汝问!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一】。’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二】。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不得则惑,人惑则死。【三】
【一】【疏】褚,容受也。怀,包藏也。绠,汲索也。夫容小之器,不可以藏大物;短促之绳,不可以引深井。此言出管子之书,孔丘善之,故引以为譬也。
【释文】《褚小》猪许反。◎庆藩案玉篇:褚,装衣也。字或作●。一切经音义引通俗文曰:装衣曰●。说文系传:褚,衣之橐也。集韵:囊也。字或作●。说文,●,●也,所以〔载〕(一)盛米。又曰:●,载米●也。系传曰:●〔亦〕(二)囊也。左成三年传,郑贾人有将置于褚中以出,盖褚可以囊物,亦可以囊人者也。《绠》格猛反,汲索也。《汲》居及反。
【二】【注】故当任之而已。
【疏】夫人禀于天命,愚智各有所成;受形造化,情好咸着所适;方之凫鹤不可益损,故当任之而无不当也。
【释文】《所适》适,或作通。
【三】【注】内求不得,将求于外。舍内求外,非惑如何!
【疏】黄帝尧舜,五帝也。燧人神农,三皇也。恐颜回将三皇五帝之道以说齐侯。既而步骤殊时,浇淳异世,执持圣迹,不逗机缘,齐侯闻此大言,未能领悟,求于己身,不能得解。脱不得解,则心生疑惑,于是忿其胜己,必杀颜回。
【释文】《皇帝》谓三皇五帝也。司马本作黄帝。◎卢文弨曰:今本作黄帝。案皇黄古通用,陆氏谓三皇五帝,非。《而重》直用反。《舍内》音舍。
【校】(一)载字依说文补。(二)亦字依系传补。又●字原刻均讹作●,今正之。
且女独不闻邪?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一】。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二】。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三】。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随行列而止,委蛇而处【四】。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譊譊为乎!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五】。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二)【六】。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七】。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八】。”
【一】【疏】郭外曰郊。御,迎也。九韶,舜乐名也。太牢,牛羊豕也。昔有海鸟,名曰爰居,形容极大,头高八尺,避风而至,止鲁东郊。实是凡鸟而妄以为瑞,臧文仲祀之,故有不智之名也。于是奏韶乐,设太牢,迎于太庙之中而觞宴之也。此臧文仲用为神鸟,非关鲁侯,但饮鸟于鲁庙之中,故言鲁侯觞之也。
【释文】《且女》音汝。后同。《海鸟》司马云:国语曰爰居也。止鲁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不云鲁侯也。爰居,一名杂县,举头高八尺。樊光注尔雅云:形似凤凰。◎庆藩案文选江文通杂体诗注引司马云:海鸟,爰居也。(太平御览九百二十五引鸟下有即字,爰居作鶢鶋。)不若释文之详。《御而》音讶。《觞》音伤。《于庙》司马云:饮之于庙中也。《九韶》常遥反。舜乐名。
【二】【疏】夫韶乐太牢,乃美乃善,而施之爰居,非所餐听,故目眩心悲,数日而死。亦犹三皇五帝,其道高远,施之齐侯,非所闻之也。
【释文】《眩》玄遍反。司马本作玄,音眩。《视》如字。徐市至反。《脔》里转反。
【三】【疏】韶乐牢觞,是养人之具,非养鸟之物也。亦犹颜回以己之学术以教于齐侯,非所乐也。
【四】【疏】坛陆,湖渚也。?,泥?也。?,白鱼子也。逶迤,宽舒自得也。夫养鸟之法,宜栖茂林,放洲渚,食鱼子,浮江湖,逐群飞,自闲放,此以鸟养之法养鸟者也。亦犹齐侯率己所行,逍遥自得,无所企羡也。
【释文】《坛》大丹反。司马本作澶,音但,云:水沙澶也。《食之》音嗣。《?》音条,又音攸(二),李徒由反,一音由。◎卢文弨曰:今本作又音筱。《随行》户刚反。《委》于危反。《蛇》以支反,又如字。
【五】【疏】奚,何也。绕,喧聒也。咸池,尧乐也。洞庭之野,谓天地之闲也。还,绕也。咸池九韶,惟人爱好,鱼鸟诸物恶闻其声,爱好则绕而观之,恶闻则高飞深入。既有欣有恶,八音何用为乎!
【释文】《譊譊》乃交反。《咸池》尧乐名。《之乐》如字。《人卒》寸忽反。司马音子忽反,云:众也。《还而》音患,又旋面反。
【六】【疏】鱼好水而恶陆,人好陆而恶水。彼之人鱼,禀性各别,好恶不同,故死生斯异。岂唯二种,万物皆然也。
【释文】《其好》呼报反。
【七】【注】各随其情。
【疏】先古圣人,因循物性,使人如器,不一其能,各称其情,不同其事也。是知将三皇之道以说齐侯者,深不可也。
【八】【注】实而适,故条达;性常得,故福持。
【疏】夫因实立名,而名以召实,故名止于实,不用实外求名。而义者宜也,随宜施设,适性而已,不用舍己效人。如是之道,可谓条理通达,而福德扶持者矣。
【校】(一)阙误引江南古藏本故异也三字作好恶异。(二)世德堂本作筱,此从释文原本。
列子行食于道从,见百岁髑髅,攓蓬而指之曰:“唯予与汝知而未尝死,未尝生也【一】。若(一)果养乎?予果欢乎【二】?”
【一】【注】各以所遇为乐。
【疏】攓,拔也。从,傍也。御寇困于行李,食于道傍,仍见枯朽髑髅,形色似久。言百岁者,举其大数。髑髅隐在蓬草之下,遂拔却蓬草,因而指麾与言。然髑髅以生为死,以死为生,列子则以生为生,以死为死。生死各执一方,未足为定,故未尝死,未尝生也。
【释文】《道从》如字。司马云:从,道旁也。本或作徒。◎卢文弨曰:殷敬顺列子天瑞篇释文云:庄子从作徒。司马云:徒,道旁也,本或作从。与此本异。◎庆藩案道从当为道徒之误。从徒形相似,故徒误为从。列子天瑞篇正作食于道徒。《攓》居辇反,徐纪偃反,又起虔反。司马云:拔也。或音厥。《蓬》步东反,徐扶公反。◎庆藩案攓,正字作●。说文:●,拔取也。攓为●之借字,故司马训为拔也。亦通作搴。离骚朝搴阰之木兰。(说文引此正作●。)尔雅:芼,搴也。樊光曰:搴,犹拔也。释文:搴,九辇反。汉书季布传搴旗者数矣,李奇注亦曰:搴,犹拔也。
【二】【注】欢养之实,未有定在。
【疏】“汝欣冥冥,冥冥果有怡养乎?我悦人伦,人伦决可欢乎?”适情所遇,未可定之者也。
【释文】《若果》一本作汝果,元嘉本作汝过。《养》司马本作暮,云:死也。《予果》元嘉本作子过。《欢乎》司马本作嚾,云:呼声,谓生也。◎俞樾曰:养,读为恙。尔雅释诂:恙,忧也。若果恙乎?予果欢乎?恙与欢对,犹忧与乐对也。言若之死非忧,予之生非乐也。恙与养,古字通。诗二子乘舟篇中心养养,传训养为忧,即本雅诂矣。司马本养作暮,乃字之误。
【校】(一)赵谏议本若作汝。
种有几(一)【一】?得水则为继【二】,得水土之际则为?蠙之衣【三】,生于陵屯则为陵舄【四】,陵舄得郁栖【五】则为乌足【六】,乌足之根为蛴螬,其叶为胡蝶。胡蝶胥也【七】化而为虫,生于灶下,其状若脱,其名为鸲掇【八】。鸲掇千日为鸟,其名为干余骨。干余骨之沫为斯弥【九】,斯弥为食醯【一0】。颐辂生乎食醯,黄軦生乎九猷【一一】,瞀芮生乎腐蠸【一二】。羊奚比乎不笋久竹【一三】生青宁(二)【一四】;青宁生程【一五】,程生马,马生人【一六】,人又反入于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一七】。
【一】【注】变化种数,不可胜计。
【疏】阴阳造物,转变无穷,论其种类,不可深计之也。
【释文】《种》章勇反。注同。《有几》居岂反。《可胜》音升。
【二】【疏】润气生物,从无生有,故更相继续也。
【释文】《得水则为继(去掉纟)》此古绝字。徐音绝,今读音继。司马本作继,云:万物虽有兆朕,得水土气乃相继而生也。本或作断,又作续断。◎卢文弨曰:古绝字当作?,此继(去掉纟)乃继字。◎家世父曰:释文引司马本作继,言万物虽有兆朕,得水土乃相继而生也。本或作断,又作续断。疑作续断者是也。说文:藚,水舄也。尔雅,藚,牛唇,郭注引毛诗传:水蕮也,如藚断,寸寸有节。藚,续字,即本草之云续断也。
【三】【疏】?蠙之衣,青苔也,在水中若张绵,俗谓之虾蟆衣也。
【释文】《得水土之际则为?》户娲反。《蠙》步田反,徐扶贤反,郭父因反,又音宾,李婢轸反。《之衣》司马云:言物根在水土际,布在水中,就水上视不见,按之可得,如张绵在水中,楚人谓之?蠙之衣。
【四】【疏】屯,阜也。陵舄,车前草也。既生于陵阜高陆,即变为车前也。
【释文】《生于陵屯》司马音徒门反,云:阜也。郭音纯。《则为陵舄》音昔。司马云:言物因水成而陆产,生于陵屯,化作车前,改名陵舄也。一名泽舄,随燥湿变也。然不知其祖,言物化无常形也。人之死也,亦或化为草木,草木之精或化为人也。
【五】【疏】郁栖,粪壤也。陵舄既老,变为粪土也。
【六】【疏】粪壤复化生乌足之草根也。
【释文】《陵舄得郁栖则为乌足》司马云:郁栖,虫名;乌足,草名;生水边也。言郁栖在陵舄之中则化为乌足也。李云:郁栖,粪壤也。言陵舄在粪化为乌足也。◎家世父曰:尔雅,芣卫,马舄,郭注:今车前草,江东呼为虾蟆衣。尔雅蕍舄,郭注:今泽蕮,一曰水舄,一曰马舄,一曰泽舄,三者同类,而所生不同。陆机诗疏:藚,泽舄,叶如车前。图经亦云泽舄生浅水中。则陵舄生于陵屯,当别一物。释文引司马云,物因水成而陆产,生于陵屯,化作车前,改名陵舄。车前生道边,亦(云)不生陵屯也。
【七】【疏】蛴螬,(●)〔蝎〕(三)虫也。胥,胡蝶名也。变化无恒,故根为蛴螬而叶为胡蝶也。
【释文】《乌足之根为蛴》音齐。《螬》音曹。司马本作螬蛴,云:蝎也。◎庆藩案太平御览九百四十八引司马云:乌足,草名,生水边。螬蛴,虫也。与释文异。《其叶为胡蝶》音牒。司马云:胡蝶,蛱蝶也。草化为虫,虫化为草,未始有极。《胡蝶胥也》一名胥。◎俞樾曰:释文曰,胡蝶胥也,一名胥。此失其义,当属下句读之。本云,胡蝶胥也化而为虫,与下文鸲掇千日为鸟,两文相对。千日为鸟,言其久也;胥也化而为虫,言其速也。列子天瑞篇释文曰:胥,少也,谓少时也。得其义矣。◎家世父曰:释文引司马云,胡蝶一名胥也。疑胥也不当为胡蝶之名。尔雅:蚅,鸟蝎,郭注:大虫如指,似蚕。毛诗传:蠋,桑虫。说文:蠋,蜀葵中蚕也。广志:藿蠋有五色者,槐蠋有采有角。尔雅所云桑茧樗茧棘茧栾茧萧茧,皆蠋类也。老而成蛹,则为胡蝶。胡蝶生卵,就火取温,又成蠋。生于灶下者,就温也。埤雅云:茧生蛾,蛾生卵。郭注尔雅:●罗,即蚕蛾,疏谓蚕蛹所变,是也。胡蝶与蚕蠋之属互相化。胥也云者,谓互相化也。博雅:原蚕,其蛹●蚼。此云鸲,盖蚼之假借字。
【八】【疏】鸲掇,虫名也。胥得热气,故作此虫,状如新脱皮毛,形容雅净也。
【释文】《化而为虫生于灶下》司马云:得热气而生也。《其状若脱》它括反。司马音悦,云:新出皮悦好也。◎庆藩案集韵十七薛引司马云:虫新出皮悦好貌。与释文小异。《其名为鸲》其俱反。《掇》丁活反。
【九】【疏】干余骨,鸟口中之沫,化为斯弥之虫。
【释文】《鸲掇千日为鸟其名为干余骨》干,音干。《干余骨之沫》音末。李云:口中汁也。《为斯弥》李云:虫也。
【一0】【疏】酢瓮中蠛蠓,亦为醯鸡也。
【释文】《斯弥为食》如字。司马本作蚀。《醯》许兮反,李音海。司马云:蚀醯,若酒上蠛蠓也。蠛,音眠结反,蠓,音无孔反。◎家世父曰:列子天瑞篇斯弥为食醯,颐辂生乎食醯,黄軦生乎九猷,九猷生乎瞀芮,瞀芮生乎腐蠸。是颐辂黄軦数者,皆食醯之类也。方言:蠀螬,自闽以东谓之蝤蠀,梁益之闲谓之●。辂当为●;猷当为蝤。汉书王褒传蜉蝣出乎阴。皆群飞小虫也。郭注尔雅蠛蠓云:小虫似蚋,喜乱飞。瞀芮当为?。荀子醯酸而?聚焉,亦食醯之类也。此假言小虫自相化。
【一一】【疏】軦亦虫名。
【释文】《颐》以之反。《辂生乎食醯》辂,音路,一音洛。《黄軦》音况,徐李休往反。司马云:颐辂黄軦,皆虫名。《生乎九猷》音由。李云:九宜为久。久,老也。猷,虫名也。◎卢文弨曰:案列子作斯弥为食醯颐辂,食醯颐辂生乎食醯黄軦,食醯黄軦生乎九猷,九猷生乎瞀芮。
【一二】【疏】瞀芮,虫名。腐蠸,萤火虫也,亦言是粉鼠虫。
【释文】《瞀》莫豆反,又莫住反,又亡角反。《芮》如锐反,徐如悦反。《生乎腐》音辅。《蠸》音权,郭音欢。司马云:亦虫名也。尔雅云:一名守爪,一云蚡鼠也。
【一三】【疏】并草名也。
【释文】《羊奚比》毗志反。《乎不(上笋下子)》息尹反。司马云:羊奚,草名,根似芜菁,与久竹比合而为物,皆生于非类也。
【一四】【疏】羊奚比合于久竹而生青宁之虫也。
【释文】《久竹生青宁》司马云:虫名。◎卢文弨曰:殷敬顺云,庄子从羊奚至青宁连为一句。司马之说固如是,郭本乃分之。列子(上笋下子)作笋。
【一五】【疏】亦虫名也。
【释文】《青宁生程》李云:未闻。
【一六】【疏】未详所据。
【释文】《程生马马生人》俗本多误,故具录之。
【一七】【注】此言一气而万形,有变化而无死生也。
【疏】机者发动,所谓造化也。造化者,无物也。人既从无生有,又反入归无也。岂唯在人,万物皆尔。或无识变成有识,〔或〕有识变为无识,或无识变为无识,或有识变为有识,千万变化,未始有极也。而出入机变,谓之死生。既知变化无穷,宁复欣生恶死!体斯趣旨,谓之至乐也。◎俞樾曰:又当作久,字之误也。久者,老也。上文黄軦生乎九猷,释文引李注曰:九宜为久;久,老也。是其义也。人久反入于机者,言人老复入于机也。列子天瑞篇正作人久入于机。
【校】(一)阙误引刘得一本几字有若?为鹑四字。(二)阙误引张君房本上六句作斯弥为食醯,食醯生乎颐辂,颐辂生乎黄軦,黄軦生乎九猷,九猷生乎瞀芮,瞀芮生乎腐蠸,腐蠸生乎羊奚,羊奚比乎不笋,久竹生青宁。(三)蝎字依释文原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