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精 选诗 文名 句文学著作作者文学网址一点知识联 系关 于书 签
227柔主弱国(上)
纵论中西全史 作者:秩名
     作者:秩名
     
     第200节
     
     【227】柔主弱国(上)
     
     伴随着罗马进入帝国时代,我们这个世界已经是一个君主制的世界了。君主制世界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与君王的治国水平有着莫大的关系。像中国这样相对成熟的君主制,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中国史学界,通常以宣、元之间作为汉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点。汉宣帝和他的父亲汉昭帝一起,通常被称为“昭宣中兴”,而汉元帝则与他的后代成帝、哀帝、平帝一起,被划作了亡国之君。
     
     那么继承宣帝之位的汉元帝,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这一朝,又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会让汉朝的命运发生转折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对于不熟悉历史的朋友来说,汉元帝刘奭(sh&igra一ve;),恐怕是很难被想起来的一个人物。这段历史,也属于许多人头脑中的空白地带。但他在位的短短十五年间,却有两个传奇人物,两段传奇故事,为千秋万代所传颂,不得不提。
     
     这还要从汉朝的老冤家匈奴说起。
     
     话说宣帝一朝,匈奴发生严重内讧,后来分裂成两股势力: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后来呼韩邪单于为郅支单于所败,索一性一投降汉朝,只留下郅支所辖的北匈奴,仍在塞外活动。
     
     经此一番折腾,匈奴虽元气大伤,但跟周边其它小国相比,优势仍然明显。加之郅支此人,是典型的好抢好杀的主。那些本来依附于汉朝的西域诸国,如乌孙、大宛等,也只得被迫臣服于郅支。郅支称雄西域,气焰愈发嚣张,到后来,甚至连汉朝使者也敢杀害。
     
     汉朝政一府早已十分震怒,怎奈远征匈奴,其劳民伤财的程度难以想象。除了汉武帝,几乎没有哪个皇帝愿意这么折腾。只要郅支没有正式入侵汉王朝领土,宣、元二帝也索一性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眼看郅支就将这么猖獗下去,哪知一个传奇人物突然出现,竟将郅支一举干掉,且没有耗费汉朝正规军的一兵一卒。
     
     这个人,叫做陈汤。
     
     陈汤被誉为前汉最后一位名将,但他的实际职务却不是将军。他只不过是汉朝出使西域的一个使者,而且,还是副的。
     
     当时西域形势如此紧张,敢接这个差事是需要勇气的。不过,人家陈汤却是主动申请的。
     
     所以说,这不是个一般人。
     
     就这样,公元前36年,陈汤与正使甘延寿一起带着一小队护卫军向西域进发。
     
     此去西域,凶险异常,能否活着回来,实难预料。可陈汤却压根想的就不是这个。
     
     走到半路,他对甘延寿说:“郅支这家伙在西域胡作非为,这么搞下去,迟早要成我们的心腹大患。不如我们把他干掉吧。”
     
     “……可我们没兵啊。”
     
     “我们有啊,边区屯田的戍卒,以及西域各国那些被匈奴压迫的人民,都是我们的兵啊!”
     
     “……此事关系重大,我们必须奏请朝廷。”
     
     “朝廷?那帮公卿都是酒囊饭袋。等他们一讨论,结论必然是:‘不可轻举妄动’。”
     
     可甘延寿坚持要请示上级,随后干脆病倒。也不管是真病还是假病,总之是把这件事压了下来。
     
     《汉书》上对陈汤的评价是“多策谋,喜奇功”。陈汤的这一想法,的确是深得奇谋的一精一髓。汉朝若发兵远征,郅支必然严阵以待。可郅支万万不会料到,一个汉朝使一团一,竟会打他的主意。这简直就是最奇的奇袭。
     
     但这等奇袭,要求的是第一流的眼光,第一流的胆略。这样的人物,世所罕有。
     
     而一个有眼光的人跟没眼光的人合作是很郁闷的。如果那个没眼光的人是你的上级,那你就更郁闷了。当你上级的上级们都是些更加眼光的人的时候,你简直郁闷的要死了。
     
     人世间多少天才,多少智慧,多少丰功伟业,都在这种蠢人组成的官僚机构中荒废的,偏偏你又无法可想,无计可施。
     
     陈汤不甘心。不甘心,就要做点更大胆的事情出来。什么事?
     
     ——假传圣旨。
     
     依靠拟造的圣旨,短短数日之内,陈汤就聚集起汉胡联军四万人,向匈奴腹地进发。
     
     甘延寿闻讯大惊,立刻从病榻上爬起来加以制止。不料他一爬起来,看见的却是陈汤的宝剑。陈汤按剑大喝:“大军已然聚齐,难道你小子想要阻挡大军么?”
     
     甘延寿无奈之下,只能依了陈汤,等于是被陈汤挟持着领兵出战。
     
     大军兵分两路,分别经大宛、乌孙,包围了匈奴王城郅支城。
     
     一般来说,攻城战是战争中最为困难的一环。可陈汤却故意选择了郅支单于在城内的时间进攻。原因就在于匈奴乃游牧民族,善野战,却极其不善于守城。
     
     果然,匈奴固守城内,看见城外万一弩一齐发,城下四面火起的气势,顿时就被震住了。攻城战进行的异常顺利。短短两天,城破,匈奴被全歼,郅支被斩首。
     
     为祸西域数载,无人敢惹的郅支单于,就这么被轻而易举地干掉了。
     
     当然,只是看上去轻易而已。此战用兵之一精一妙、胆魄之豪迈,非千古名将不能为也。
     
     两千年之后的今天,此战仍为众多军事一爱一好者所津津乐道。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不在于一精一彩的奇袭经过,而在于战后陈汤给汉元帝上的那道锦上添花的奏折。奏折末尾那两句名言,气吞山河,声震千古。被今天的许多网友推举为中华历史上最有气势的豪言壮语。且看:
     
     “宜悬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郅支单于的头颅,成了西域诸邦间的展览品。大汉声威,远播万里。陈汤的名字,也随之永远地写进了历史。
     
     郅支死后,匈奴有威望的首领就只剩下呼韩邪单于。公元前33年,呼韩邪再度来到长安,朝见汉帝,表示愿永远忠于汉朝,并希望能得到汉王朝的赐婚。
     
     汉匈和亲,历来都是汉朝将公主出嫁,虽然绝大多数都是冒牌的,但也都顶着公主之名。可如今形势完全不同,从当年的卫青、霍去病,到现在的陈汤,汉王朝已经将匈奴彻底打服,和亲的规格也就降到宫女一级了。
     
     可这次宫女和亲,却成了史上最成功的和亲。这就引出了那位比陈汤还要有名得多的人物——王昭君。
     
     正史中对王昭君的记载其实非常短,但就短短几句,已经足够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足够引出许多辗转曲折的故事来了。
     
     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究竟是怎样的女子,容颜足以照耀整个汉宫?究竟是怎样的容颜,能让坐拥天下佳丽的皇帝大惊失色?
     
     只可惜,她要走了。远赴大漠,一去不返。
     
     跟地中海畔那位长她十余岁的绝代佳人一样,她们的身上,背负了家国的沉重。她们的命运,都不属于她们自己。她们所能做的事情,也不由她们自己决定。
     
     纵使埃及艳后才色无双,但任凭她使尽浑身解数,终究也没能挽救埃及灭亡的命运。昭君却不然。一方面凭借她自身的美貌才华,另一方面凭借汉朝强大的国力,昭君极其出色地完成了使命。汉匈之间出现了难得的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才有了史书中所载的“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
     
     无怪乎她为世代文人所感念了。
     
     讲到这里,大家或许有点奇怪。我们讲的都是好事。连汉高祖、汉武帝都摆不平的匈奴,都已经服服帖帖了。汉王朝衰落的迹象在哪里呢?
     
     告别了陈汤和昭君两位英雄人物,下面我们就该去看看汉元帝时期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了。请看下集——柔主弱国(下)。
     
欢迎阁下评论,请先登录
登录后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