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精 选诗 文名 句文学著作作者文学网址一点知识联 系关 于书 签
242王莽篡汉(下)
纵论中西全史 作者:秩名
     作者:秩名
     
     【242】王莽篡汉(下)
     
     公平地说,就西汉末年那帮官员,的确没有人比王莽更有资格坐到这个位置上。西汉王朝本就只剩个空架子,改朝换代,也的确更有利于改革的推行。
     
     所以,如果王莽的改革真的能够使中华大地重现勃勃生机,那么所有的批评者都会闭嘴,他之前那点儿所谓的劣迹都会被后人选择一性一地忽略掉。他将成为中国历史上光芒万丈的人物,他的名声,甚至不会逊于嬴政、刘邦、刘彻这些先辈。
     
     第218节
     
     但可惜,他的能力完全不足以担起这个历史重任。他惨重的失败,将自己的名声连同万千黎庶一齐打入了万丈深渊。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场惊天动地的愚蠢改革。
     
     如果我们用尽量简单地方式概括王莽改革的话,那就是俩字——复古。
     
     儒家知识分子喊了五百年,终于有一天,一个儒生高高地坐在了皇位之上,他将倾尽所能,去实现这个美丽的理想。
     
     他也将完美地展示出理论与实际的巨大差距。
     
     第一道诏令:恢复井田。
     
     我们知道井田制始自周公(参见第23节)。那时的社会形态相当简单,社会分工也极少,井田制尚能推行。但到了后来,这种的理想化的土地平均政策完全不适用,东周列国纷纷改革。最著名的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令秦国农业水平大幅提升,土地私有制也就成了秦汉以来固定的土地政策。
     
     应该说,土地私有制的确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因为一旦有了私有制,伴随而来的就是土地可以买卖;而一旦土地可以买卖,伴随而来的就是出现土地兼并。在国家有秩序的情况,尚且还好。一旦国家陷入混乱,赋税加重,官吏层层盘剥,最终农民种出来的东西抵不上要交出去的钱,农民就要出现负债;一旦农民出现负债,就会有高利贷商人趁虚而入,最后农民不得不贱卖土地抵债。当土地兼并过于严重之时,很自然就是财富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大部分人忍饥挨饿,社会就要乱了。
     
     这个问题不但中国有,罗马也有,世界各地都有。这是土地私有制的一个痼疾。我们之前讲过的格拉古改革(参见第190节)正是对土地兼并的一种反抗。格拉古提出的办法是限制每个人拥有土地的上限,超过的由政一府低价买回。几乎完全在同一时间,董仲舒也向汉武帝献上了“限田”之策。只不过董仲舒主要是个哲学家,他的限田主张流于空泛,不像格拉古那样有具体的措施。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看到,董仲舒当世大儒,提出来的只是“限田”,而不是恢复“井田”,而且他明确说了,恢复“井田”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不现实。
     
     可王莽老人家不管,他要做彻底的改革家。而且儒家说了,君君臣臣,我皇帝下令,谁敢不从?于是井田令强行颁布,土地全部公有,由政一府统一分配。
     
     天啊,罗马那边儿政一府出钱买田,只不过付的钱少了点,尚且闹得天翻地覆,最后格拉古一尸一骨无存。你王莽政一府竟然明抢,那还得了?
     
     这个时候显示出中国这边儿中央政一府的控制能力比罗马强的地方了,井田令竟然得以推行。那些大小地主们当然不肯乖乖交田,那不管,不交就抓。史载:“自诸侯卿大夫至于庶民,抵罪者不可胜数”。
     
     仅此一条,就天怒人怨了。最后王莽不得不在三年之后收回了这条法令。
     
     与井田令一同颁布的,是禁止奴婢买卖。但同样因为打击面太广,不得不一齐收回。
     
     但人心,却再也收不回了。
     
     王莽禁止土地和奴隶买卖,为的都是防止豪强肆意侵占土地人口,但强制推行下来,得罪的却远不止是豪强而已。除了贫民,他大概都得罪光了。
     
     而他推行的另一个法令,则波及更广。那就是:改革币制。
     
     大家或许记得,一百多年前,汉武帝已经闹腾过一次了(参见第200节)。吸取了惨痛的教训之后,汉武帝终于意识到统一货币的重要一性一,推行官铸五铢钱,终于稳定了国家币制。
     
     可王莽却又闹腾起来了。
     
     他的出发点简单得可笑:你们这些地主豪强不是有钱么?有钱就胡作非为,兼并土地,放高利贷不是么?那好,我让你们手里的钱不值钱。
     
     也是在公元9年,王莽废除了五铢钱!他颁行了一种新的货币,强制推行。国家货币,说换就换,得造成多大混乱。第二年,他又宣布,乌龟壳、贝壳、布匹,都可以当做法定货币使用,还规定了各自的面值。我们可以猜到他的想法,上古的伟大时代不就是用这些做货币的么?我们要复古,复古。
     
     胡适曾经为王莽鸣不平,说他是一千九百年前的社会主义者。我们看看,这哪里是社会主义,分明是原始主义嘛。
     
     王莽胡闹的结果如何?“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
     
     可怕的改革。
     
     平心而论,王莽改革中也还是有些好政策的。比方说,国家向没钱祭祀、丧葬的贫民提一供无息贷款;统一营业税标准(纯利的十一分之一);国家购买滞销商品,平抑物价等等。
     
     但这所有的好政策加起来,也抵不上前面任何一条造成的危害。
     
     更何况还有下面一条。
     
     其实这条看上去本来是无关紧要的。
     
     我们前面说了,王莽同学非常热一爱一礼制,以“克己复礼”为人生最高理想。孔圣人不是说过么?“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那我只要做到这一点,“天下归仁”的最高理想必将在我手中实现!
     
     “克己”,不得不说王莽做得相当好了。下面就剩“复礼”了。
     
     《论语·子路》中有段著名的对话。子路问孔子:“卫国国君要起用您执政,您将首先做什么?”孔子回答:“必也正名乎!”随即接了那句名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王莽深深记住了孔子的教诲。他复礼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正名”。
     
     所有的官名、地名等等全部跟名字扯得上关系的地方,只要和古代不一样,就全得改成古代的叫法。这牵涉到国家的整个典章制度,这么一整,全乱了。但这也就罢了,毕竟没有涉及国家命脉,我们忍了。但其中一条,却引发了滔天巨一浪一。
     
     我们知道,西汉的军事相当强大,四面的蛮夷,纷纷被打服。他们是真的服帖了,虽然中央已经改朝换代,他们也不觉得有什么分别,仍然安心地做他们的臣子。
     
     但王莽同学却很生气。
     
     他翻看这些边境属国名单时,发现这些蛮夷头子竟然都顶着“王”的头衔。这真是礼崩乐坏,是可忍,孰不可忍!
     
     王莽立刻下令,把他们统统降格为“侯”。而且将他们的玺印全部没收。只有皇帝用的印才能叫“玺”,你们只能用“章”,我来重新给你们发“章”。
     
     他这么干所产生的后果,不用我说你们也想得到。
     
     结果,西南的句町、东北的高句丽先后叛乱。更严重的是重新激怒了匈奴。卫青、霍去病、陈汤、王昭君等英雄人物历尽艰辛换来的和平局面,被王莽的一纸空文就轻轻葬送了。
     
     南北边塞同时开战,中国再度陷入兵连祸结之中。
     
     然而对于王莽来说,这不算什么。孟圣人说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名正言顺的礼仪圣邦,怎惧尔等蛮夷?
     
     你们敢挑衅,我打死你们就是了。
     
     打?拿什么打?
     
     打仗,就要征兵,就要花钱。这对于已经在水深火热的民众来说,是太致命的打击。
     
     如果说之前天下万民被王莽折腾得是奄奄一息的话,那现在真的是没法活了。
     
     活不下去,就只能造反。
     
     王莽这位大改革家,只用了短短十年时间,就一逼一反了整个中国。
     
     真是牛啊!
     
     我们回顾一下王莽改革的光辉事迹,说他是历史上排名前列的乱臣贼子,过分么?
     
     我觉得一点都不过分。每看到这段史书,我都是咬牙切齿。
     
     王莽自己一定觉得很冤枉。他整个改革过程,几乎每一条政令的出发点,都是极美好的。他心系天下苍生,以兴建太平盛世为己任。即使是在对他最恶毒的攻击中,我们都很难找到他谋私利的地方。
     
     可这一切,都不能改变一个事实。他是罪人,还是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的罪人。
     
     那些在他治下饿死、冻死、战死、哭死的人,远远比他冤枉得多!
     
     王莽也许会问:我究竟有什么错?
     
     那么我们来告诉他。一个人,若想避免成为彼得原理的牺牲品,那么就应该永远记住中国那句古训:人,贵有自知之明。
     
     狂妄和愚蠢,有时比贪婪和邪恶更可怕。
     
     中华大地,又是一片乱局了。
     
     谁来收拾它?这样的时势,又会给我们送来怎样的英雄?请看下集——昆一陽一之战。
     
欢迎阁下评论,请先登录
登录后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