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精 选诗 文名 句文学著作作者文学网址一点知识联 系关 于书 签
第三章 魏書卷三 太宗紀第三
魏書 作者:魏收
  〔一〕
  
  太宗明元皇帝,諱嗣,太祖長子也,母曰劉貴人,登國七年生於雲中宮。太祖晚有子,聞而大悅,乃大赦天下。帝明叡寬毅,非禮不動,太祖甚奇之。天興六年,封齊王,拜相國,加車騎大將軍。
  
  初,帝母劉貴人賜死,太祖告帝曰:「昔漢武帝將立其子而殺其母,不令婦人後與國政,使外家為亂。汝當繼統,故吾遠同漢武,為長久之計。」帝素純孝,哀泣不能自勝,太祖怒之。帝還宮,哀不自止,日夜號泣。太祖知而又召之。帝欲入,左右曰:「孝子事父,小杖則受,大杖避之。今陛下怒盛,入或不測,陷帝於不義。不如且出,待怒解而進,不晚也。」帝懼,從之,乃遊行逃於外。
  
  天賜六年冬十月,清河王紹作逆,太祖崩。帝入誅紹。壬申,即皇帝位,〔二〕大赦,改年為永興元年。追尊皇妣為宣穆皇后。公卿大臣先罷歸第不與朝政者,悉復登用之。詔南平公長孫嵩、北新侯安同對理民訟,簡賢任能,彝倫攸敘。閏十月丁亥,朱提王悅謀反,賜死。詔鄭兵將軍、山陽侯奚斤巡行諸州,〔三〕問民疾苦,撫恤窮乏。十有二月戊戌,封衛王儀子良為南陽王,陰平公元烈進爵為王,高涼王樂真改封平陽王。己亥,帝始居西宮,御天文殿。蠕蠕犯塞。
  
  是歲,乞伏乾歸據金城自稱秦王。高雲為海夷馮跋所滅,跋僭號,自稱大燕天王。
  
  二年春正月甲寅朔,詔南平公長孫嵩等北伐蠕蠕。平陽民黃苗等,依汾自固,受姚興官號。并州刺史元六頭討平之。二月癸未朔,詔將軍于栗磾領步騎一萬鎮平陽。
  
  夏五月,長孫嵩等自大漠還,蠕蠕追圍之於牛川。壬申,帝北伐。蠕蠕聞而遁走,車駕還幸參合陂。
  
  秋七月丁巳,立馬射臺於陂西,仍講武教戰。乙丑,車駕至自北伐。八月,章武民劉牙聚眾反。山陽侯奚斤討平之。九月甲寅,葬太祖宣武皇帝於盛樂金陵。
  
  冬十有二月辛巳,詔將軍周觀率眾詣西河離石,鎮撫山胡。
  
  是歲,司馬德宗將劉裕,滅慕容超於廣固。
  
  三年春二月戊戌,詔曰:「衣食足,知榮辱。夫人飢寒切己,唯恐朝夕不濟,所急者溫飽而已,何暇及於仁義之事乎?王教之多違,蓋由於此也。非夫耕婦織,內外相成,何以家給人足矣。其簡宮人非所當御及執作伎巧,自餘悉出以配鰥民。」己亥,詔北新侯安同等持節循行并、定二州及諸山居雜胡、丁零,問其疾苦,察舉守宰不法;其冤窮失職、強弱相陵、孤寒不能自存者,各以事聞。昌黎、遼東民二千餘家內屬。三月己未,詔侍臣常帶劍。
  
  夏四月戊寅,河東蜀民黃思、郭綜等率營部七百餘家內屬。五月丁卯,車駕謁金陵於盛樂。己巳,昌黎王慕容伯兒謀反,伏誅。六月,姚興遣使來聘。西河胡張賢等率營部內附。
  
  秋七月戊申,賜衛士酺三日、布帛各有差。辛酉,賜附國大人錦罽衣服各有差。八月戊寅,詔將軍、束州侯尉古真統兵五千,鎮西境太洛城。
  
  冬十二月甲戌,〔四〕蠕蠕斛律宗黨吐觝于等百餘人內屬。甲午,詔南平公長孫嵩、任城公嵇拔、白馬侯崔玄伯等坐朝堂,錄決囚徒,務在平當。
  
  四年春二月癸未,登虎圈射虎;賜南平公長孫嵩等布帛各有差。
  
  夏四月乙未,宴群臣於西宮,使各獻直言。
  
  秋七月己巳朔,東巡。置四廂大將,又放十二時,置十二小將。以山陽侯奚斤、元城侯元屈行左右丞相。己卯,大獮于石會山。戊子,臨去畿陂觀漁。庚寅,至于濡源。西巡,幸北部諸落,賜以繒帛。八月庚戌,車駕還宮。壬子,幸西宮,臨板殿,大饗群臣將吏,以田獵所獲賜之,命民大酺三日。乙卯,賜王公以下至宿衛將士布帛各有差。
  
  冬十有一月乙丑,賜宗室近屬南陽王良已下至於緦麻之親布帛各有差。十有二月丁巳,車駕北巡,至長城而還。
  
  是年,乞伏乾歸為兄子公府所殺,子熾磐立。沮渠蒙遜自稱河西王。
  
  五年春正月己巳,大閱,畿內男子十二以上悉集。己卯,幸西宮。頞拔大、渠帥四十餘人詣闕奉貢,賜以繒帛錦罽各有差。乙酉,詔諸州六十戶出戎馬一匹。庚寅,大閱於東郊,部署將帥。以山陽侯奚斤為前軍,眾三萬,陽平王熙等十二將,各一萬騎;帝臨白登,躬自校覽焉。二月戊申,賜陽平王熙及諸王、公、侯、將士布帛各有差。庚戌,幸高柳川。甲寅,車駕還宮。癸丑,穿魚池於北苑。庚午,姚興遣使來聘。詔分遣使者巡求俊逸,其豪門強族為州閭所推者,及有文武才幹、臨疑能決,或有先賢世冑、德行清美、學優義博、可為人師者,各令詣京師,當隨才敘用,以贊庶政。
  
  夏四月,河東民薛相率部內屬。乙巳,上黨民勞聰、士臻群聚為盜,殺太守令長,相率外奔。乙卯,車駕西巡,詔前軍奚斤等先行,討越勤部於跋那山。
  
  夏五月乙亥,行幸雲中舊宮之大室。丙子,大赦天下。西河張外、建興王紹,自以所犯罪重,不敢解散。庚戌,遣元城侯元屈等率眾三千鎮并州。乙卯,詔會稽公劉潔、永安侯魏勤等率眾三千鎮西河。六月,西幸五原,校獵于骨羅山,獲獸十萬。濩澤劉逸自號征東將軍、三巴王,王紹為署置官屬,攻逼建興郡。元屈等討平之。
  
  秋七月己巳,還幸薄山。帝登觀太祖遊幸刻石頌德之處,乃於其旁起石壇而薦饗焉。賜從者大酺於山下。奚斤等破越勤倍泥部落於跋那山西,獲馬五萬匹,牛二十萬頭,徙二萬餘家於大寧,計口受田。河西胡曹龍、張大頭等,各領部,擁眾二萬人,來入蒲子,逼脅張外於研子壘。外懼,給以牛酒,殺馬盟誓,推龍為大單于,奉美女良馬於龍。丙戌,車駕自大室西南巡諸部落,賜其渠帥繒帛各有差。遂南次定襄大落城,東踰十嶺山,田於善無川。八月癸卯,車駕還宮。癸丑,奚斤等班師。甲寅,帝臨白登,觀降民,數軍實。曹龍降,執送張外,斬之。辛未,賜征還將士牛、馬、奴婢各有差。置新民於大寧川,給農器,計口受田。丁丑,幸豺山宮。癸未,車駕還宮。
  
  冬十月丁巳,將軍元屈、會稽公劉潔、永安侯魏勤等,擊吐京叛胡,失利,潔被傷,勤死之。十一月癸酉,大饗于西宮。姚興遣使朝貢,來請進女,帝許之。
  
  神瑞元年春正月辛酉,以禎瑞頻集,大赦,改元。辛巳,幸繁畤。賜王公已下至於士卒百工布帛各有差。二月戊戌,車駕還宮。是月,赫連屈孑入寇河東蒲子,殺掠吏民,三城護軍張昌等要擊走之。庚戌,幸豺山宮。西河胡曹成、吐京民劉初原攻殺屈孑所置吐京護軍及其守三百餘人。乙卯,起豐宮於平城東北。
  
  夏五月辛酉,車駕還宮。六月,司馬德宗冠軍將軍、太山太守劉研弟,輔國將軍、領東平太守陽平趙鸞,廣威將軍、平昌太守羅卓,斗城屠各帥張文興等,率流民七千餘家內屬。河西胡酋劉遮、劉退孤率部落等萬餘家,渡河內屬。戊申,幸豺山宮。丁亥,車駕還宮。
  
  秋八月戊子,詔馬邑侯元陋孫使於姚興。辛丑,遣謁者悅力延撫慰蠕蠕,于什門招諭馮跋。詔平南將軍、相州刺史尉古真與司馬德宗太尉劉裕相聞,〔五〕使博士王諒假平南參軍將命焉。姚興遣使來聘。
  
  冬十一月壬午,詔使者巡行諸州,校閱守宰資財,非自家所齎,悉簿為贓。詔守宰不如法,聽民詣闕告言之。十二月丙戌朔,蠕蠕犯塞。丙申,帝北伐蠕蠕。河內人司馬順宰自號晉王。太守討捕不獲。
  
  是歲,禿髮傉檀為乞伏熾磐所滅。
  
  二年春正月丙辰,車駕至自北伐,賜從征將士布帛各有差。二月丁亥,大饗于西宮,賜附國大、渠帥朝歲首者繒帛金罽各有差。司馬德宗琅邪太守劉朗,率二千餘家內屬。庚子,河西胡劉雲等,率數萬戶內附。甲辰,立太祖廟於白登之西。三月,詔曰:「刺史守宰,率多逋慢,前後怠惰,數加督罰,猶不悛改。今年貲調懸違者,謫出家財充之,不聽徵發於民。」河西飢胡屯聚上黨,推白亞栗斯為盟主,號大將軍,反於上黨,自號單于,稱建平元年,以司馬順宰為之謀主。
  
  夏四月,詔將軍公孫表等五將討之。河南流民二千餘家內屬。眾廢栗斯而立劉虎,號率善王。司馬德宗遣使朝貢。己卯,車駕北巡。五月丁亥,次於參合東,幸大寧。丁未,田于四岬山。六月戊午,幸去畿陂,觀漁。辛酉,次于濡源,築立蚌臺。〔六〕射白熊於頹牛山,獲之。丁卯,幸赤城,親見長老,問民疾苦,復租一年。南次石亭,幸上谷,問百年,訪賢俊,復田租之半。壬申,幸涿鹿,登橋山,觀溫泉,使使者以太牢祠黃帝廟。至廣寧,登歷山,祭舜廟。〔七〕
  
  秋七月,還宮,復所過田租之半。九月,闕有差。河南流民,前後三千餘家內屬。京師民飢,聽出山東就食。
  
  冬十月壬子,姚興使散騎常侍、東武侯姚敞,尚書姚泰,送其西平公主來,帝以后禮納之。辛酉,行幸沮洳城。癸亥,車駕還宮。丙寅,詔曰:「古人有言,百姓足則君有餘,未有民富而國貧者也。頃者以來,頻遇霜旱,年穀不登,百姓飢寒不能自存者甚眾,其出布帛倉穀以賑貧窮。」十有一月丁亥,幸豺山宮。庚子,車駕還宮。
  
  泰常元年春正月甲申,行幸豺山宮。戊子,車駕還宮。三月己丑,長樂王處文薨。常山民霍季,自言名載圖讖,持一黑石以為天賜玉印,誑惑聚黨,入山為盜。州郡捕斬之。
  
  夏四月壬子,大赦,改元。庚申,河間王脩薨。六月丁巳,車駕北巡。
  
  秋七月甲申,帝自白鹿陂西行,大獮于牛川,登釜山,臨殷繁水而南,觀于九十九泉。戊戌,車駕還宮。九月戊午,前并州刺史叔孫建等大破山胡。劉虎渡河東走,至陳留,為從人所殺,司馬順宰等皆死。司馬德宗相劉裕,泝河伐姚泓,遣其部將王仲德為前鋒,從陸道至梁城。兗州刺史尉建畏懦,棄州北渡,王仲德遂入滑臺。詔將軍叔孫建等渡河,耀威滑臺,斬尉建於城下。
  
  冬十月壬戌,幸豺山宮。徒何部落庫傉官斌先降,後復叛歸馮跋。驍騎將軍延普渡濡水討擊,大破之,斬斌及馮跋幽州刺史、漁陽公庫傉官昌,征北將軍、關內侯庫傉官提等首,生擒庫傉官女生,縛送京師。幽州平。十一月甲戌,車駕還宮,築蓬臺於北苑。十二月,南陽王良薨。
  
  是歲,姚興卒,子泓立。
  
  二年春二月丙午,詔曰:「九州之民,隔遠京邑,時有壅滯,守宰至不以聞。今東作方興,或有貧窮失農務者。其遣使者巡行天下,省諸州,觀民風俗,問民疾苦,察守宰治行。諸有不能自申,皆因以聞。」辛酉,司馬德宗滎陽守將傅洪,遣使詣叔孫建,請以虎牢降,求軍赴接;德宗譙王司馬文思遣使王良詣闕上書,請軍討劉裕。詔司徒長孫嵩率諸軍邀擊劉裕,戰於畔城,更有負捷。帝詔止諸軍,不克。
  
  夏四月丁未,榆山丁零翟蜀率營部遣使通劉裕。馮跋使人王特兒等通於司馬德宗,章武太守捕特兒等,囚送京師。丁巳,幸高柳。壬戌,車駕還宮。五月,汝南民胡譁等萬餘家相率內屬。乙未,司馬德宗齊郡太守王懿來降。車駕西巡,至于雲中,遂濟河,田于大漠。
  
  秋七月,作白臺於城南,高二十丈。司馬順之入常山,流言惑眾,稱受天帝命,年二十五應為人君,遂聚黨於封龍山。趙郡大盜趙德執送京師,斬之。八月,劉裕滅姚泓。九月癸酉,司馬德宗平西將軍、荊州刺史司馬休之,息譙王文思,章武王子司馬國璠、司馬道賜,輔國將軍溫楷,竟陵內史魯軌,荊州治中韓延之、殷約,平西參軍桓謐、桓璲及桓溫孫道子,勃海刁雍,陳郡袁式等數百人來降。姚泓匈奴鎮將姚成都與弟和都舉鎮來降。
  
  冬十月己酉,詔司徒長孫嵩等還京師,遣叔孫建鎮鄴。癸丑,豫章王夔薨。十有一月,司徒長孫嵩等諸軍至樂平。詔嵩遣娥清、周幾等與叔孫建討西山丁零翟蜀、洛支等,悉滅餘黨而還。復諸州租稅。十有二月己酉,詔河東、河內有姚泓子弟播越民間,能有送致京師者賞之。庚申,田于西山。癸亥,車駕還宮。氐豪徐騃奴、齊元子等,擁部落三萬於雍,遣使內附,詔將軍王洛生及河內太守楊聲等西行以應之。壬申,幸大寧長川。姚泓尚書、東武侯姚敞,敞弟鎮遠將軍僧光,右將軍姚定世自洛來奔。
  
  是年,李暠卒,子歆立,遣使朝貢。
  
  三年春正月丁酉朔,帝自長川詔護高車中郎將薛繁率高車丁零十二部大人眾北略,至弱水,〔八〕降者二千餘人,獲牛馬二萬餘頭。河東胡、蜀五千餘家相率內屬。三月,司馬德宗遣使來貢。庚戌,幸西宮。以范陽去年水,復其租稅。
  
  夏四月己巳,徙冀、定、幽三州徒何於京師。五月丙午,詔叔孫建鎮廣阿。壬子,車駕東巡,至于濡源及甘松。遣征東將軍長孫道生、給事黃門侍郎奚觀率精騎二萬襲馮跋,又命驍騎將軍延普自幽州北趨遼西為聲勢,帝自突門嶺待之。道生至龍城,徙其民萬餘家而還。六月乙酉,車駕西返。
  
  秋七月戊午,至於京師。八月,雁門、河內大雨水,復其租稅。九月甲寅,詔諸州調民租,戶五十石,積於定、相、冀三州。
  
  冬十月戊辰,築宮於西苑。
  
  是歲,司馬德宗卒,弟德文僭位。赫連屈丐僭稱皇帝。
  
  四年正月壬辰朔,車駕臨河,大蒐于犢渚。癸卯,車駕還宮。三月癸丑,築宮於蓬臺北。司馬德文寧朔將軍、平陽太守、匈奴護軍薛辯及司馬楚之、司馬順明、司馬道恭,並遣使請降。
  
  夏四月庚辰,車駕有事於東廟,遠藩助祭者數百國。辛巳,南巡,幸雁門。賜所過無出今年租賦。五月庚寅朔,觀漁于灅水。己亥,車駕還宮。復所過一年租賦。六月,司馬德文建威將軍、河西太守、馮翊羌酋党道子遣使內屬。
  
  秋八月辛未,東巡。遣使祭恒岳。甲申,車駕還宮。所過復一年田租。九月,築宮於白登山。
  
  冬十有二月癸亥,西巡,至雲中,踰白道,北獵野馬於辱孤山。至于黃河,從君子津西渡,大狩於薛林山。
  
  五年春正月丙戌朔,自薛林東還,至于屋竇城,饗勞將士,大酺二日,班禽獸以賜之。己亥,車駕還宮。三月丙戌,南陽王意文薨。
  
  夏四月,河西屠各帥黃大虎、羌酋不蒙娥等遣使內附。丙寅,起灅南宮。五月乙酉,詔曰:「宣武皇帝體道得一,天縱自然,大行大名未盡盛美,〔九〕非所以光揚洪烈,垂之無窮也。今因啟緯圖,始睹尊號,天人之意,煥然著明。其改『宣』曰『道』,更上尊諡曰道武皇帝,以彰靈命之先啟,聖德之玄同。告祀郊廟,宣于八表。」庚戌,淮南侯司馬國璠、池陽侯司馬道賜等謀反伏誅。
  
  六月丙寅,行幸翳犢山。秋七月丁酉,西至于五原。丁未,幸雲中大室,賜從者大酺。八月癸亥,車駕還宮。閏月甲午,陰平王烈薨。
  
  冬十有一月,詔驍騎將軍延普城乾城。十有二月丁亥,杏城羌酋狄溫子率三千餘家內附。
  
  是歲,劉裕廢殺其主司馬德文,僭自稱皇帝,號宋。李歆為沮渠蒙遜所滅,歆弟恂自立於敦煌。
  
  六年春正月辛未,行幸公陽。二月,調民二十戶輸戎馬一匹、大牛一頭。三月甲子,陽平王熙薨。乙亥,制六部民,羊滿百口輸戎馬一匹。發京師六千人築苑,起自舊苑,東包白登,周回三十餘里。
  
  夏六月乙酉,北巡,至蟠羊山。
  
  秋七月,西巡,獵于柞山,親射虎,獲之,遂至于河。八月庚子,大獮于犢渚。九月庚戌,車駕還宮。壬申,劉裕遣使朝貢。
  
  冬十月己亥,行幸代。十有二月丙申,西巡狩,至于雲中。
  
  是歲,沮渠蒙遜滅李恂。
  
  七年春正月甲辰朔,自雲中西行,幸屋竇城,賜從者大酺三日、蕃渠帥繒帛各有差。二月丙戌,車駕還宮,賜從者布帛各有差,大饗于西宮。三月乙丑,河南王曜薨。
  
  夏四月甲戌,封皇子燾為泰平王,燾,字佛釐,拜相國,加大將軍;丕為樂平王,加車騎大將軍;彌為安定王,加衛大將軍;範為樂安王,加中軍大將軍;健為永昌王,加撫軍大將軍;崇為建寧王,加輔國大將軍;俊為新興王,加鎮軍大將軍;獻懷長公主子嵇敬,封長樂王,拜大司馬、大將軍。初,帝素服寒食散,頻年動發,不堪萬機,五月,詔皇太子臨朝聽政。是月,泰平王攝政。劉裕卒,子義符僭立。
  
  秋九月,詔假司空奚斤節,都督前鋒諸軍事,為晉兵大將軍、行揚州刺史,交阯侯周幾為宋兵將軍、交州刺史,安固子公孫表為吳兵將軍、廣州刺史,前鋒伐劉義符。乙巳,幸灅南宮,遂如廣寧。己酉,詔泰平王率百國以法駕田于東苑,車乘服物皆以乘輿之副。辛亥,築平城外郭,周回三十二里。辛酉,幸橋山,遣使者祠黃帝、唐堯廟。因東幸幽州,見耆年,問其所苦,賜爵號。分遣使者循行州郡,觀察風俗。
  
  冬十月甲戌,車駕還宮,復所過田租之半。奚斤伐滑臺不克,帝怒,議親南討,為其聲援。壬辰,車駕南巡,出自天門關,踰恒嶺。四方蕃附大人各率所部從者五萬餘人。十有一月,泰平王親統六軍出鎮塞上,安定王彌與北新公安同居守。丙午,曲赦司州殊死已下。劉義符東郡太守王景度棄滑臺走。詔成皋侯元苟兒為兗州刺史,鎮滑臺。十有二月,遣壽光侯叔孫建等率眾自平原東渡,徇下青、兗諸郡。劉義符兗州刺史徐琰聞渡河,棄守走,叔孫建遂東入青州。司馬愛之、秀之先聚黨濟東,皆率眾來降。
  
  八年正月丙辰,行幸鄴,存恤民俗。司空奚斤既平兗豫,還圍虎牢,劉義符守將毛德祖距守不下。河東蜀薛定、薛輔率五千餘家內屬。蠕蠕犯塞。二月戊辰,築長城於長川之南,起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餘里,備置戍衛。三月乙巳,帝田於鄴南韓陵山,幸汲郡,至于枋頭。乙卯,濟自靈昌津,幸陳留、東郡。乙丑,濟河而北,西之河內,造浮橋於冶阪津。
  
  夏四月丁卯,幸成皋城,觀虎牢。而城內乏水,懸綆汲河。帝令連艦上施轒轀,絕其汲路,又穿地道以奪其井。遂至洛陽,觀石經。蠻王梅安,率渠帥數千人來貢方物。閏月己未,還幸河內,北登太行,幸高都。虎牢潰,獲劉義符冠軍將軍、司州刺史、觀陽伯毛德祖,冠軍司馬、滎陽太守翟廣,建威將軍竇霸,振武將軍姚勇錯,振威將軍吳寶之,司州別駕姜元興,治中竇溫。士眾大疫,死者十二三。辛酉,帝還至晉陽。班賜從官,王公已下逮於冢賤,無不霑給。五月丙寅,還次雁門。〔一0〕皇太子率留臺王公迎于句注之北。庚寅,車駕至自南巡。〔一一〕六月己亥,太尉、宜都公穆觀薨。丙辰,北巡,至於參合陂,遊于蟠羊山。
  
  秋七月,幸三會屋侯泉,詔皇太子率百官以從。八月,幸馬邑,觀于灅源。九月乙亥,車駕還宮。詔司空奚斤還京師,昌平侯娥清、交阯侯周幾等鎮枋頭。劉義符潁川太守李元德竊入許昌,詔周幾擊之,元德遁走。幾平許昌,還軍枋頭。
  
  冬十月癸卯,廣西宮,起外垣牆,周回二十里。〔一二〕十有一月己巳,帝崩於西宮,時年三十二。遺詔以司空奚斤所獲軍實賜大臣,自司徒長孫嵩已下至士卒各有差。十有二月庚子,上諡曰明元皇帝,葬于雲中金陵,廟稱太宗。
  
  帝禮愛儒生,好覽史傳,以劉向所撰新序、說苑於經典正義多有所闕,乃撰新集三十篇,採諸經史,該洽古義,兼資文武焉。
  
  史臣曰:太祖英雄,北驅朔漠,末年內多釁隙。明元抱純孝之心,逢梟鏡之禍,權以濟事,危而獲安,隆基固本,內和外輯。以德見宗,良無愧也。
  
  校勘記
  
  〔一〕 魏書卷三 諸本目錄此卷注「闕」,卷末舊有宋人校語殿本刪節入考證云:「魏收書太宗紀亡,史館舊本帝紀第三卷上有白簽云:『此卷是魏澹史。』案隋書魏澹傳,澹之義例多與魏收不同,其一曰諱皇帝名,書太子字;四曰諸國君皆書曰卒。今此卷書封皇子燾為泰平王,燾字佛釐;姚興、李暠、司馬德宗、劉裕皆書卒。故疑為澹史。又案北史、高氏小史、修文殿御覽皇王部皆抄略魏收書,其間事及日有此紀所不載者;北史本紀逐卷後論,全用魏收史臣語而微加增損,惟論明元,即與此紀史臣語全不同。故知非魏收史明矣。崇文總目有魏澹書一卷,今亦亡矣。豈此篇乎?『泰常七年四月,封皇子燾為泰平王;五月,詔皇太子臨朝聽政,是月泰平王攝政』,重複不成文。其年九月、十月再書泰平王,明年五月、七月再書皇太子,前後乖戾。今據此紀,無立泰平王為皇太子事。世祖紀云:四月封泰平王,五月為監國,亦不言曾立為皇太子。此紀初詔聽政,便云皇太子,後更稱泰平王。惟北史泰常七年五月立泰平王燾為皇太子,臨朝聽政。小史、御覽亦無立皇太子事,而自臨朝聽政後,悉稱皇太子。彼蓋出魏收史,故與此不同。隋書稱魏澹書甚簡要,不應如此重複乖戾。疑此卷雖存,亦殘缺脫誤。」今按宋人考證此紀非魏收書原文,並認為可能是殘存的魏澹魏書。今以沿自修文殿御覽的太平御覽卷一0二和北史卷一魏紀中明元紀與此卷對校,也可證宋人判斷是對的。宋初魏收書此紀已缺,故景德二年(一00五)編冊府元龜時有關諸條,都和今補本此紀相同。但也有個別字句不見今補本,不知是刻本脫文,還是校刊時嘉祐六年(一0六一)後所據本又有殘缺。
  
  〔二〕 壬申即皇帝位 北史卷一魏紀一「壬申」作「壬午」。按是年十月丙辰朔,壬申是十七日,壬午是二十七日。拓跋珪被殺在本月戊辰即十三日,拓跋嗣先已逃避在外,據卷一六清河王紹傳、卷三四王洛兒傳,自拓跋嗣聞變還來到繼位,中間有一段事情,決非二三天能辦,疑作「壬午」是。
  
  〔三〕 詔鄭兵將軍山陽侯奚斤巡行諸州 諸本「鄭兵」作「都兵」。據張元濟請人寫的校勘記,知百衲本的底本原作「鄭兵」,百衲本從他本改作「都兵」。按冊府卷一六一.一九四二頁也作「鄭兵」。奚斤,「太宗即位,為鄭兵將軍」,更明見本書卷二九本傳。當時吳兵、宋兵等將軍屢見紀傳,也見於此紀,後人不知妄改,百衲本反以不誤為誤,今改正。
  
  〔四〕 冬十二月甲戌 冊府卷一二四.一四八二頁載「(永興)三年十一月丁未,大閱於東郊」。不見今本。冊府所採拓跋嗣事,即出此紀,非別有所本,知傳本脫去。冊府同卷又載「(永興)四年閏六月丙辰,大閱於東郊」。也不見今本。按卷二九奚斤傳稱「太宗大閱於東郊,治兵講武,而斤行左丞相,大蒐於石會山」。所云「斤行左丞相,大蒐於石會山」,均見本年七月,則在先本有大閱東郊事,傳本脫去。
  
  〔五〕 詔平南將軍相州刺史尉古真與司馬德宗太尉劉裕相聞 張森楷魏書校勘記(下簡稱張森楷)云:「『古』當作『太』,太真是古真弟,見尉古真傳卷二六。古真未嘗為平南、相州。」
  
  〔六〕 築立蚌臺 北史卷一無「築」字。按御覽卷一0二.四八六頁引後魏書亦無「築」字,此紀為後人所補,「築」字疑衍。
  
  〔七〕 使使者以太牢祠黃帝廟至祭舜廟 北史卷一此條作「使以太牢祠黃帝、唐堯廟;癸酉,幸廣寧,事如上谷;己卯,登廣寧之歷山,以太牢祠舜廟,帝親加禮焉」。御覽卷一0二.四八六頁引後魏書此條但不記日支,餘與北史同。北史錄魏書,記事和月日多刪削,御覽刪節更多,而這裏卻有增益,即因北史、御覽都源自魏收書,而此紀卻非收書。
  
  〔八〕 帝自長川詔護高車中郎將薛繁率高車丁零十二部大人眾北略至弱水 御覽同上卷頁「眾」下有「二萬」兩字,「弱水」下有「招懷伐叛」四字。按御覽所引出於魏收書,但「二萬」二字不宜省。
  
  〔九〕 體道得一天縱自然大行大名未盡盛美 諸本無「盛」字。按御覽同上卷頁錄此詔前二句文字不同,下又增出二句,北史卷一無增出句,但前二句同御覽,知出魏收書。此種字句異同,乃魏澹書刪改舊文,唯御覽、北史「美」上有「盛」字,冊府卷二九.三一六頁載此詔,和今本同,卻也有「盛」字,知是脫文,今據補。
  
  〔一0〕五月丙寅還次雁門 百衲本「丙寅」作「庚寅」,南本以下各本及北史卷一都作「丙寅」。按通鑑同上卷頁「魏主還平城」條考異云:「後魏帝紀:『五月庚寅,還次雁門』,『庚寅,車駕至自南巡』,必有一誤。」則司馬光所見魏書,也作「庚寅」,南本以下各本當依北史改。按五月丙寅朔,據上文,四月辛酉即二十五日拓跋嗣至晉陽,五月一日至雁門,行程相當。若這裏作「庚寅」,則是五月二十五日,自晉陽至雁門走了一個月,稽留太久。且記日與下「庚寅,車駕至自南巡」句重。今從諸本。
  
  〔一一〕車駕至自南巡 諸本「南」都作「北」,御覽同上卷四八七頁作「南」。通鑑卷一一九.三七五九頁「魏主還平城」條考異引魏帝紀亦作「南巡」。按上年十月記「車駕南巡」,本年四月到虎牢而返,從今大同到虎牢是南行,所以說「至自南巡」。「北」字乃涉下文「北巡」而誤,今改正。
  
  〔一二〕周回二十里 北史卷一、御覽同上卷頁此句下有「是歲天下民飢,詔所在開倉賑給」十三字。冊府卷一0五.一二五三頁也載「泰常八年十月,以歲飢,詔所在開倉賑給」。當是傳本脫去。
欢迎阁下评论,请先登录
登录后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