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_第30节 第21节
(阿阑豁阿接着说:)
“(但是,你们不明白情由。)每夜,个黄色的(神)人,沿着房的天窗、门额透光而入,抚摩我的腹部,那光透入我的腹中。那(神)人随着日、月之光,如黄犬般伏行而出。你们怎么可以轻率地乱发议论?这样看起来,由那(神)人所出地儿子分明是上天的儿子。你们怎能与黎民百姓[1]的行径相比拟而加以议论。将来做了普天下的君主时,下民[2]才能明白这个道理。
蒙古秘史注释:
[1]黎民百姓—原文作“合剌帖里兀秃古温”,旁译“黑头人”,意即“有黑头的人”、“黔首”、“黎民”。[2]下民—原文作“合剌除思”,此为复数形态,其单数形态为“合剌除”(qarau),即君主支配下的臣民、属民。
第22节
阿阑豁阿又教训自己的五个儿子,说道:“我的五个儿子,你们都是从我的肚皮里生出来的。如果你们像刚才五支箭般的,一支、一支地分散分开,你们每个人都会像单独一支箭般的被任何人很容易地折断。如果你们能像那束箭般地齐心协力,任何人也不容易对付你们!”[1]。
过了一段时间,他们的母亲阿阑豁阿去世了。注释:
[1]《北史吐谷浑传》载:“(吐谷浑部主)阿豺有子二十人……(阿豺临终前对其诸子)谓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将玩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慕利延折之。曰:‘汝取十九只箭折之。’慕利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不?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图。’言终而死。”可见,以折箭教训诸子团结一致的故事,在北方游牧民族终,古已有之。又根据志费尼《世界政府者史》载,成吉思汗也曾通过折箭教训其诸子团结一致(见何高济译本,第44--45,697页)。
第23节
他们的阿阑豁阿死后,兄弟五人把马群、食物等分了。别勒古讷台、不古讷台、不忽合塔吉、不合秃撒勒只、四人各自分取了一份,认为孛端察儿蒙合黑愚弱,不当作亲族看待,没有分一份给他。
第24节
孛端察儿没有被(哥哥们)当作亲族看待,便说道:“我还在这里住什么?”
他骑着一匹患脊疮的短尾、黑脊青白色马出走,说道:“(走出去)死就死吧,活就活吧!”
顺着斡难河水的流向,纵马而行,来到了巴勒谆阿剌勒[1],在那里搭了个草棚住下。注释:[1]巴勒谆阿剌勒—《元史太祖纪》作“八里屯阿懒”。“阿剌勒”,意为岛或俩河汇流处形成的半岛地区。
第25节
那样居住着时,(孛端察儿)看见雏鹰捉野鸡吃,便拔取患脊疮的短尾、黑脊青白色马的尾毛,做成套子,把雏鹰捉住。
第26节
没有食物吃时,(孛端察儿)窥视被狼围阻在山崖上的野兽,射杀而食之,或去拾取狼吃剩的兽肉充饥,兼养自己的鹰。就这样,渡过了那一年。
第27节
到了春天,野鸭飞来了时,(孛端察儿)把自己的鹰饿着放了出去,捕捉到(许许多多)野鸭和雁,(吃也吃不完),挂在许多枯树上,散发出臭气,挂在许多乾树上,腥气难闻。
第28节
从都亦连山后面,顺着统格黎克小河迁移来了一群人。孛端察儿到那群人那里放鹰捕猎。白天,在那里(向那群人索取)马乳吃,夜晚,回到自己的草棚里住宿。
第29节
那群人向孛端察儿索要他的鹰,他没有给。
那群人没有问孛端察儿是谁的人,是什么人。孛端察儿也没有问那群人是什么人。
第30节
他的哥哥不忽合塔吉因自己的弟弟孛端察儿蒙合黑曾顺着斡难河而走下去,便来寻找他。
不忽向顺着统格黎克小河迁移来的那群人询问道:“有没有那样的一个人,骑着那样的一匹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