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精 选诗 文名 句文学著作作者文学网址一点知识联 系关 于书 签
第四十九章 朱子語類卷第四十七 論語二十九
朱子语类 作者:朱熹
  陽貨篇
  陽貨欲見孔子章
  或問:「陽貨矙亡以饋孔子,孔子矙亡而往拜之。陽貨之矙亡,此不足責。如孔子亦矙亡而往,則不幾 於不誠乎?」曰:「非不誠也,據 道理合當如此。彼人矙亡來 ,我亦矙亡往;一往一來 ,禮甚相稱。但孔子不幸遇諸塗耳。」去偽 。
  
  亞夫問:「揚子雲謂孔子於陽貨,『敬所不敬』,為 『詘身以信道』,不知渠何以見聖人為 詘身處?」曰:「陽貨是惡 人,本不可見,孔子乃見之,亦近於詘身。卻不知聖人是理合去見他,不為 詘矣。到與他說話時,只把一兩 字答他,辭氣 溫 厚而不自失,非聖人斷 不能如此也。」時舉。
  
  
  性相近章
  
  「性相近」,以氣 質言;「性善」,以理言。祖道。
  問:「『性相近』,是本然之性,是氣 質之性?」曰:「是氣 質之性。本然之性一般,無相近。程子曰:『性與聖,不可一概論。』」節。
  
  
  「性相近」,喚 做「近」,便是兩 箇物事,這便是說氣 質之性。若是「降衷」底,便是沒那相近了,箇箇都只一般。佐。
  
  
  「性相近」,是通善惡 智愚說;「上智、下愚」,是就中摘出懸 絕者說。僩。
  
  
  問:「『性相近,習相遠。』『惟上智與下愚不移。』書 中謂『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又有移得者,如何?」曰:「上智、下愚不移。如狂作聖,則有之。既是聖人,決不到得作狂。此只是言其人不可不學。」又問:「或言:『人自不移耳。』此說如何?」曰:「此亦未是。有一般下愚底人,直有不可移者。」問:「『雖愚必明』,又是如何?」曰:「那箇是做甚次第工夫:『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去偽 。
  
  問此章。曰:「此所謂性,亦指氣 質之性而言。『性習遠近』與『上智下愚』本是一章。『子曰』二字,衍文也。蓋習與性成而至於相遠,則固有不移之理。然人性本善,雖至惡 之人,一日而能從 善,則為 一日之善人,夫豈有終不可移之理!當從 伊川之說,所謂『雖強戾如商辛之人,亦有可移之理』是也。」謨。
  
  先生問木之:「前日所說氣 質之性,理會 得未?」對 曰:「雖知其說,終是胸中未見得通透。兼集注『上智下愚』章,先生與程子說,未理會 得合處。」曰:「便是莫要只管求其合,且看聖人所說之意。聖人所言,各有地頭。孔子說『相近』至『不移』,便定是不移了。人之氣 質,實是有如此者,如何必說道變得!所以謂之下愚。而其所以至此下愚者,是怎生?這便是氣 質之性。孔子說得都渾成;伊川那一段,卻只說到七分,不說到底;孟子卻只說得性善:其所言地頭各自不同。正如今喫 茶相似,有喫 得盡底,有喫 得多底、少底。必要去牽 合,便成穿鑿去。」木之。
  
  問:「集注謂『氣 質相近之中,又有一定而不可易者』,復 舉程子『無不可移』之說,似不合。」曰:「且看孔子說底。如今卻自有不移底人,如堯 舜之不可為 桀紂,桀紂之不可使為 堯 舜。夫子說底只如此,伊川卻又推其說,須知其異而不害其為 同。」因說:「氣 化有不可曉 之事。但終未理會 得透,不能無疑。釋氏之學,只是定靜,少間亦自有明識處。」或問:「他有靈怪處,是如何?」曰:「多是真偽 相雜。人都貪財好色,都重死生。卻被他不貪財,不好色,不重死生,這般處也可以降服得鬼神。如六祖衣缽,說移不動 底,這只是胡說。果然如此,何不鳴鼓集眾,白晝發去?卻夜間發去做甚麼?」曰:「如今賢者都信他向上底說,下愚人都信他禍福之說。」曰:「最苦是世間所謂聰明之人,卻去推演其說,說到神妙處。如王介甫蘇東坡,一世所尊尚,且為 之推波助瀾多矣。今若得士大夫間把得論定,猶可耳。」木之。
  
  子之武城章
  問「君子學道則愛 人,小人學道則易使」。曰「『君子學道』,是曉 得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與『乾稱父,坤稱母』底道理,方能愛 人。『小人學道』,不過曉 得孝弟忠信而已,故易使也。」燾。
  
  公山弗擾章
  
  夫子曰:「吾其為 東周乎!」興東周之治也。孔子之志在乎東周。然苟有用我者,亦是天命如何爾。聖人胸中自有處置,非可執 定本以議之也。人傑 。
  
  問:「『吾其為 東周乎!』使聖人得行其志,只是就齊魯東方做起否?」曰:「也只得就這裏做。」又問:「其如周何?」曰:「這般處難說,只看挨到臨時事勢 如何。若使天命人心有箇響合處,也自不由聖人了。使周家修其禮物,作賓于王家,豈不賢於赧王之自獻其邑而滅 亡乎!」問:「孔子猶說著周,至孟子則都不說了。」曰:「然。只是當時六國 如此強盛,各自抬舉得箇身己如此大了,勢 均力敵 ,如何地做!不知孟子柰何得下,柰何不下?想得也須減一兩 箇,方做得。看來 六國 若不是秦始皇出來 從 頭打疊一番,做甚合殺 !」問:「王者雖曰不『殺 一不辜,行一不義』,事勢 到不得已處,也只得如此做。」曰:「然。湯 東征西怨,南征北怨,武王滅國 五十,便是如此。只是也不喚 做『殺 不辜,行不義』。我這裏方行仁義之師,救民於水火之中,你卻抗拒不服,如何不伐得。聖人做處如此,到得後來 ,都不如此了。如劉 先主不取劉 琮而取劉 璋,更不成舉措。當初劉琮 孱弱,為 曹操奪而取之。若乘此時,明劉 琮之孱弱,將 為 曹操所圖,起而取之,豈不正當!到得臨了,卻淬淬地去取劉 璋,全不光明了。當初孔明便是教他先取荊州,他卻不從 。」或曰:「終是先主規模不大,索性或進或退,所以終做事不成。」曰:「然。」又曰:「唐太宗殺 諸盜,如竇建德,猶自得而殺 之。惟不殺 王世充,後卻密使人殺 之,便不成舉措。蓋當初王世充立越王於東都,高祖立代王於關中,皆是叛煬 帝,立少主以輔之。事體一般,故高祖負愧而不敢明殺 世充也。此最好笑!負些子曲了,更抬頭不起。」又曰:「漢高祖之起,與唐太宗之起不同,高祖是起自匹夫取秦,所以無愧;唐卻是為 隋之官,因其資而取之,所以負愧也。要之,自秦漢而下,須用作兩 節看。如太宗,都莫看他初起一節,只取他濟 世安民之志,他這意思又卻多。若要檢點他初起時事,更不通看。」或曰:「若以義理看太宗,更無三兩 分人!」曰:「然。」僩。
  
  
  問:「諸家皆言不為 東周。集注卻言『興周道於東方』,何如?」曰:「這是古注如此說。『其』字,『乎』字,只是閑字。只是有用我者,我便也要做些小事,如釋氏言『竿木隨身,逢場 作戲 』相似。那處是有不為 東周底意?這與『二十年之後,吳 其為 沼乎』辭語一般,亦何必要如此翻轉?文字須寬看,仔細玩味,方見得聖人語言。如『小人之中庸』,分明這一句是解上文。人見他偶然脫一箇『反』字,便恁地硬說去,小人中庸做小人自為 中庸,下面文勢 且直解兩 句。未有那自以為 中庸底意,亦何必恁地翻轉。」宇。
  
  
  問:「公山弗擾果能用夫子,夫子果往從 之,亦不過勸 得他改過自新,舍逆從 順而已,亦如何能興得周道?」曰:「便是理會 不得。」良久,卻曰:「聖人自不可測。且是時名分亦未定,若謂公山弗擾既為 季氏臣,不當畔季氏,所謂『改過』者,不過令其臣順季氏而已。此只是常法,聖人須別有措置。」問:「如此,則必大有所更張否?」曰:「聖人做時,須驚天動 地。然卒於不往者,亦料其做不得爾。夫子為 魯司寇,齊人來歸女樂 ,夫子便行。以人情論之,夫子何不略說令分曉? 卻只默默而去,此亦不可曉 處。且說齊人歸女樂 ,夫子所以便行者,何也?說論語者謂,受女樂 則必怠於政事。然以史記觀之,又以夫子懼 其讒毀 而去,如曰:『彼婦之口,可以出走!』是以魯仲連論帝秦之害,亦曰:『彼又將 使其子女、讒妾為 諸侯妃,處梁之宮,梁君安得晏然而已乎!』想當時列國 多此等事,夫子不得不星夜急走。」又曰:「夫子墮三都,亦是瞞著三家了做。如季氏已墮術中,及圍 成,公斂 處父不肯,曰:『若無成,是無孟氏也!』遂連季氏喚 醒,夫子亦便休。且說聖人處事,何故亦有做不成者?」必大以「夫子之得邦家」為 對 。曰:「有土有民,便伸縮在我。若靠他人,則只是羇旅之臣。若不見信用,便只得縮手而退。」又曰:「陽虎云:『吾欲張公室也。』人曰:『家臣而欲張公室,罪莫大焉!』」「此是當時一種議論。」必大。人傑錄頗異,別出。
  
  伯豐問:「夫子欲從 公山之召,而曰:『如有用我者,吾其為 東周乎!』如何?」曰:「理會 不得,便是不可測度處。」人傑 問:「墮三都事,費郈已墮,而成不可墮,是不用夫子至於此否?」曰:「既不用,卻何故圍 成?當時夫子行事,季孫三月不違,則費郈之墮,出於不意。及公斂 處父不肯墮成,次第喚 醒了叔季二家,便做這事不成。又齊人以女樂 歸之,遂行。不然,當別有處置也。」問:「女樂 既歸,三日不朝,夫子自可明言於君相之前,討箇分曉 然後去,亦未晚。何必匆遽如此?」曰:「此亦難曉 。然據 史記之說,卻是夫子恐其害己,故其去如此之速。魯仲連所謂『秦將 使其子女、讒妾為 諸侯妃』,則當時列國 蓋有是事也。」又云:「夫子能墮費郈,而不能墮成,雖聖人亦有做不成底事。」伯豐謂:「如『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云云。」曰:「固是。須是有土有民,方能做得。若羇旅之臣,靠著他人,便有所牽 制,做事不成。」又問:「是時三家衰微,陪臣執 命,故陽虎奔齊,有『吾欲張公室』之語。或謂『家臣而欲張公室,罪莫大焉』!」曰:「便是當時有此一種議論,視大夫專 命,以為 固然。」又問:「舊見人議論子產叔向輩之賢,其議論遠過先軫舅犯之徒,然事實全不及他。」曰:「如元祐諸臣愛 說一般道理相似。」又云:「衛靈公最無道,夫子何故戀 戀 其國 ,有欲扶持之意?更不可曉 。」人傑 。
  
  子張問仁章
  問:「恭寬信惠,固是求仁之方,但『敏』字於求仁功夫似不甚親切。莫是人之為 事才悠悠,則此心便間斷 之時多,亦易得走失。若能勤敏去做,便此心不至間斷 ,走失之時少,故敏亦為 求仁之一,是如此否?」曰:「不止是悠悠。蓋不敏於事,則便有怠忽之意。才怠忽,便心不存而間斷 多,便是不仁也。」時舉。
  
  或問「信則人任焉」。曰:「任,是人靠得自家。如謂任俠者,是能為 人擔 當事也。」燾。
  
  任,是堪倚靠。僩。
  
  佛肸召章
  
  「焉能繫而不食」,古注是。?。
  
  夫子於佛肸之召,但謂其不能浼我而已。於公山之召,卻真箇要去做。必大。
  
  
  味道問:「佛肸與公山弗擾召孔子,孔子欲往,此意如何?」曰:「此是二子一時善意,聖人之心適與之契,所以欲往。然更思之,則不往矣。蓋二子暫 時有尊賢向善之誠心,故感得聖人欲往之意。然違道叛逆,終不能改,故聖人亦終不往也。譬如重陰之時,忽略開霽,有些小光明,又被重陰遮閉了。」曰:「陽貨欲見孔子,卻終不許他,是如何?」曰:「陽貨全無善意,來 時便已不好了,故亦不能略感聖人也。」時舉。賀孫錄詳,別出。
  
  「聖人見萬物不得其所,皆陷於塗炭,豈不為 深憂,思欲出而救之。但時也要,出不得,亦只得且住。聖人於斯世,固不是苟且枉道以徇人。然世俗一種說話,便謂聖人泊然不以入其心,這亦不然。如孔子云:『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這箇是十分要做不得,亦有不能自已之意。如說聖人無憂世之心,固不可。謂聖人視一世未治,常恁戚戚憂愁無聊過日,亦非也。但要出做不得,又且放下。其憂世之心要出仕者,聖人愛 物之仁。至於天命未至,亦無如之何。如云:『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若說『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上看,恰似一向沒理會 ,明知不可以行道,且漫去做看,這便不得。須看『行其義也』,便自是去就。出處之大義,亦在這裏。」賀孫因舉公山佛肸之召,皆欲往而終不往者,度得是時終不可為 ,其人終不可與有為 。如南軒云:「守身之常法,體道之大權 。」又云:「欲往者,愛 物之仁;終不往者,知人之智。」這處說得分明。曰:「然。但聖人欲往之時,是當他召聖人之時,有這些好意來 接聖人。聖人當時亦接他這些好意思,所以欲往。然他這箇人終是不好底人,聖人待得重理會 過一番,他許多不好又只在,所以終於不可去。如陰雨蔽翳,重結不解,忽然有一處略略開霽,雲收霧斂 ,見得青天白日,這處自是好。」賀孫。
  
  
  子曰由也章
  
  問「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曰:「只為 不擇 是,我要恁地便恁地,終是害事。」燾。
  
  楊 問:「『好信不好學』,何故便到賊害於物處?」曰:「聖人此等語,多有相類,如『恭而無禮則勞』 處一般。此皆是就子路失處正之。昔劉 大諫從 溫 公學,溫 公教之誠,謂『自不妄語始』。劉 公篤守其說。及調洛州司法時,運使吳 守禮至州,欲按一司戶 贓,以問劉 公。公對 以不知,吳 遂去。而公常心自不足,謂此人實有贓,而我不以誠告,其違溫 公教乎!後因讀楊 子『避礙通諸理』,始悟那處有礙,合避以通之。若只『好信不好學』,固守『不妄語』之說,直說那人有贓,其人因此得罪,豈不是傷 害於物?」李謂:「亦有自賊之理。」淳。道夫錄云:「問:『「好信不好學」,如何便至於相賊害?』曰:『「其父攘羊而子證之」是也。昔劉 忠定云云。』」
  
  「六言、六蔽、五美」等話,雖其意亦是,然皆不與聖人常時言語一樣 。家語此樣 話亦多。大抵論語後數 篇間不類以前諸篇。淳。
  
  
  問:「集注云:『剛者,勇之體;勇者,剛之發。』」曰:「春秋傳 云:『使勇而無剛者嘗寇』,則勇者,發見於外者也。」人傑 謂:「以五常揆之,則專 言勇者,勇屬 於義;言剛柔,則剛屬 於仁。」曰:「便是這箇物事,看他用處如何,不可以一定名之。揚子雲說:『君子於仁也柔,於義也剛』,亦只是一說。」人傑謂:「以仁為 柔,以義為 剛,止說得箇情狀 體段耳。」曰:「然。」人傑 。
  
  
  小子何莫學夫詩章
  
  問:「詩如何可以興?」曰:「讀詩,見其不美者,令人羞惡 ;見其美者,令人興起。」節。
  
  子謂伯魚章
  問「為 周南召南」。曰:「『為 』字,如『固哉高叟之為 詩』之『為 』,只是謂講論爾。橫渠所謂『近試令家人為 周南召南之事』,不知其如何地為 。」必大。
  
  亞夫問「不為 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曰:「不知所以修身齊家,則不待出門,便已動 不得了。所以謂之『正牆面』者,謂其至近之地亦行不得故也。」時舉。
  
  
  問「正牆面而立」。曰:「修身齊家,自家最近底事,不待出門,便有這事。去這箇上理會 不得,便似那當牆立時,眼既無所見,要動 也行不去。」植。
  
  問:「先生解『正牆面而立』,曰:『言即其至近之地,而一物無所見,一步不可行。』人若不知修身齊家,則自然推不去,是『一步不可行』也。如何是『一物無所見』?」曰:「自家一身一家,已自都理會 不得,又況其遠者乎!」問:「此可見知與行相須之義否?」曰:「然。」廣。
  
  明道謂:「二南,人倫之本,王化之基。苟不為之 ,『其猶正牆面而立』。」是才出門,便不知,便錯了。士毅。
  
  色厲內 荏章
  
  問:「『色厲而內 荏』,何以比之『穿窬』?」曰:「為 他意只在要瞞人,故其心常怕人知,如做賊然。」大雅。
  「不直心而私意如此,便是穿窬之類。」又云:「裏面是如此,外面卻不如此;外面恁地,裏面卻不恁地。」燾。
  
  鄉原德之賊章
  
  李問「鄉原德之賊」。曰:「最是孟子說得數 句好,曰:『生斯世也,為 斯世也,善斯可矣。』此是鄉原本情。」雉。
  或問:「鄉原引荀子愿愨 之說,何也?」曰:「鄉原無甚見識。其所謂愿,亦未必真愿,乃卑陋而隨俗之人耳。」
  
  
  義剛云:「去冬請問鄉原比老子如何,蒙賜教謂:『老子害倫理,鄉原卻只是箇無見識底人。』今春又問『色取仁而行違』比鄉原如何,蒙賜教謂:『「色取仁而行違」底是大拍頭揮人,鄉原是不做聲,不做氣 ,做罪過底人。』深玩二說,微似不同。」先生笑云:「便是世間有這一般半間不界底人,無見識,不顧理之是非,一味謾人。看時也似是箇好人,然背地裏卻乖,卻做罪過。」義剛。
  
  敬之問「鄉原德之賊」。曰:「鄉原者,為 他做得好,使人皆稱之,而不知其有無窮之禍。如五代馮道者,此真鄉原也。本朝范質,人謂其好宰相,只是欠為世 宗一死爾。如范質之徒,卻最敬馮道輩,雖蘇子由議論亦未免此。本朝忠義之風,卻是自范文正公作成起來也 。」時舉。
  
  問「鄉原」一章。曰:「此章『賊』字、『棄』字,說得重而有力。蓋鄉原只知偷合苟容,似是而非,而人皆稱之,故曰『德之賊』。道聽塗說者纔聽來 便說了,更不能蓄。既不能有之於心,不能行之於身,是棄其德也,故曰『德之棄』。」必大。
  
  古者民有三疾章
  
  問「古之矜也廉」。曰:「廉,是側 邊廉隅。這側是 那分處。所謂廉者,為 是分得那義利去處。譬如物之側 稜,兩 下分去。」植。
  
  惡 紫之奪朱章
  問「紫之奪朱」。曰:「不但是易於惑人。蓋不正底物事,自常易得勝 那正底物事。且如以朱染紫,一染了便退不得,失卻不能變得紫也。紫本亦不是易惑人底,只為 他力勢 大了,便易得勝 。又如孔子云:『惡 莠之亂苗。』莠又安能惑人?但其力勢 易盛,故苗不能勝 之耳。且一邦一家,力勢 也甚大。然被利口之人說一兩 句,便有傾覆之患,此豈不可畏哉!」時舉。
  
  紫近黑色,蓋過了那朱。既為 紫了,便做朱不得,便是奪了。元只是一箇色做出來 ,紫是過則箇。鄭、雅也只是一箇樂 ,雅較平淡,鄭便過而為 淫哇。蓋過了那雅,便是「亂雅」。植。
  
  
  問:「范氏謂:『天下之理,正而勝 者常少,不正而勝 者常多。』」曰:「此當以時運言之。譬如一日與人一生,能有幾 多好底時節!」廣。
  
  
  予欲無言章
  
  問:「『予欲無言』一章,恐是言有所不能盡,故欲無言否?」曰:「不是如此。只是不消得說,蓋已都撒出來 了。如『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又更說箇甚底!若是言不能盡,便是有未盡處。聖人言處也盡,做處也盡,動 容周旋無不盡。惟其無不盡,所以不消得說了。」壽 。
  
  先生問林擇 之:「『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此三句何句較好?」對 曰:「『四時行,百物生』二句好。」先生因說:「擇 之看得是。只『四時行,百物生』,所謂『天何言哉』,已在其中矣。」德。
  
  問尹氏之說。曰:「尹氏自說得不緊要了。又辨其不緊要話,愈更不緊要矣。」必大。
  
  孺悲欲見孔子章
  
  先生云:「南康一士人云:『聖賢亦有不誠處,如取瑟而歌,出弔東郭之類。說誠不如只說中。」某應 之曰:「誠而中,『君子而時中』;不誠而中,『小人之無忌憚』。」閎祖。
  宰我問三年之喪 章
  
  問「鑽燧改火」。直卿曰:「若不理會 細碎,便無以盡精微之義。若一向細碎去,又無以致廣大之理。」曰:「須是大細兼舉。」淳。
  
  問:「『宰我問三年之喪 』,為 自居喪 時問,或為 大綱問也?」曰:「必是他居喪 時。」問「成布」。曰:「成布,是稍細成布,初來 未成布也。」問「縓緣」。曰:「縓,今淺絳色。小祥以縓為 緣。看古人小祥,縓緣者不入,謂縓禮有『四入』之說,亦是漸漸加深色耳。然古人亦不專 把素色為 凶。蓋古人常用皮弁,皮弁純白,自今言之,則為 大凶矣。」劉 問布升數 。曰:「八十縷為 一升。古尺一幅只闊二尺二寸,算來 斬 衰三升,如今網一般。」又云:「如今漆布一般,所以未為成 布也。如深衣十五升布,似如今極細絹一般,這處升數 又曉 未得。古尺大短於今尺,若盡一十二百縷,須是一幅闊不止二尺二寸,方得如此。所謂『布帛精粗不中數 ,不粥於市』,又如何自要闊得?這處亦不可曉 。」宇。
  
  亞夫問宰我問短喪 處。曰:「此處聖人責之至嚴。 植錄云:「聖人尋 常未嘗輕許人以仁,亦未嘗絕人以不仁。」所謂『予之不仁』者,便謂他之良心已死了也。前輩多以他無隱於聖人而取之。蓋無隱於聖人,固是他好處,然卻不可以此而掩其不仁之罪也。」時舉。
  
  
  飽食終日章
  
  問:「『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心體本是運動 不息。若頃刻間無所用之,則邪僻之念便生。聖人以為 『難矣哉』!言其至危而難安也。」曰:「心若有用,則心有所主。只看如今纔讀書 ,心便主於讀書 ,纔寫字,心便主於寫字。若是悠悠蕩蕩,未有不入於邪僻。」賀孫。
  
  君子尚勇乎章
  
  子路之勇,夫子屢 箴誨之,是其勇多有未是處。若知勇於義,知大勇,則不如此矣。又其勇有見得到處,便行將 去。如事孔悝一事,卻是見不到,蓋不以出公之立為 非,觀其謂正名為 迂,斯可見矣。人傑 。?錄:「若是勇於義,已不仕季氏。」
  
  君子亦有惡 乎章
  
  問:「『惡 勇而無禮者,惡 果敢而窒者。』勇與果敢如何分?」曰:「勇是以氣 加人,故易至於無禮。果敢,是率然敢為 。蓋果敢而不窒,則所為 之事必當於理。窒而不果敢,則於理雖不通,然亦未敢輕為 。惟果敢而窒者,則不論是非而率然妄作,此聖人所以惡 之也。」時舉。
欢迎阁下评论,请先登录
登录后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