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部
(二十五种 附一种)
藤部
鸡血藤胶
产猛缅,去云南昆明计程一月有余,乃藤汁也,土人取其汁,如割漆然,滤之殷红,似鸡血,作胶最良。近日云南省亦产,其藤长亘蔓地上或山崖,一茎长数十里,土人得之,以刀斫断,则汁出如血,每得一茎,可得汁数升。彼处有店市之,价亦不贵,干者极似山羊血,取药少许,投入滚汤中,有一线如鸡血走散者真。 云南志:顺宁府出鸡血藤,熬膏可治血症。滇游杂记:云南顺宁府阿度里地方,有一山,绵亘数十里,产藤甚异,粗类槔梁,细似芦苇,中空如竹,剖断流汁,色赤若血,故土人名之为鸡血藤。每岁端阳日携带釜甑入山斫取,熬炼成膏,泡酒饮之,大补气血,与老人妇女更为得益;或不饮酒者早晚用开水化服亦能奏效。 (按顺宁刊售药单云:顺宁府顺宁县阿度吾山产此。又云:阿度吾里万名山寺龙潭箐所产,载于郡志,有二种,其一种起鼓丁刺者尤佳,或盘屈于地,或附树而生,伐之中通细窍,汁凝如脂,煮之有香者真。或云:两种糯者为雌,放者为雄。应昌附注。)壮筋骨,已酸痛,和酒服,于老人最宜。 治老人气血虚弱,手足麻木瘫痪等症。 男子虚损,不能生育,及遗精白浊, 男妇胃寒痛。 妇女经血不调,赤白带下。 妇女干血劳,及子宫虚冷不受胎。 陆象咸云:曾见妇人合药服之,多年不育者,后皆有子。 滇志:鸡血藤胶治风痛湿痹,性活血舒筋,患在上部,饱食后服;在下部,空心酒服,不饮酒者,滚水调服。其色带微绿,有清香气,酒服亦能兴阳。尤明府(佩莲),云:此胶治跌打如神,其太夫人一日偶闪跌伤臂,痛不可忍,用山羊血、参三七治之,多不验,有客教服此胶,冲酒一服,其疾如失,其性捷走血分可知。
顺宁土人加药料煎熬鸡血膏,其煎膏之时,忌有孕妇看见,决熬不成,亦神物也。统治百病,能生血、和血、补血、破血、又能通七孔,走五脏,宣筋络。治妇人经水不调,四物汤加减八珍汤加元胡索为引。妇女劳伤气血,筋骨酸痛转筋,牛膝、杜仲、沉香、桂枝、佛手、干木瓜、穿山甲、五加皮、砂仁、茴香为引;大肠下血,椿根皮煎汤送下,男子虚弱,八味加减为引。服此胶忌食酸冷。
五杭龚太守官滇,带有鸡血藤回里,予亲见之,其藤皮细洁,作淡黄色,切开中心起六角棱,如菊花样,色红,四围仍白色。干之,其红处辄突出二、三分许,竟成红菊花一朵,亦奇物也。闻其藤最活血,暖腰膝,已风痪,戊申,长儿景炎在四川叙州府,与滇之昭通接界,因嘱其往觅此藤,所寄来者,外形不殊,而中心惟作小红点,干之也不突起。据来书云,实金沙江土司山中所得,然与龚太守所带来者绝不相类,岂此藤也有二种耶,附记于此,以俟考。 辛亥予在临安,患臂痛,胡春熙明府长君名什曾,宦滇南归里,蒙赠鸡血藤胶,皆方块,每块一、二两不等,外涂以蜃灰作白色,剖视其内,皆黑色如膏药胶状,云风瘫痹痛有效,其外灰见水即脱去。据言其藤产腾越州铜壁关外新街所属地,遍山谷皆是,新街守弁,每岁辄命卡兵斫取熬膏,除馈遗各上司及僚友外,余剩者转市客商,贩入中土,借沾微利,以为守资,渠所有即售自彼处也。外必以蜃灰饰之,庶久藏不坏。因带归以示儿子景炎,则又全非其所见。景炎曾馆昭通大关司马白公家,见其所藏鸡血藤胶,猩红成块,俨如赤玉,光润可爱;今胡公所赠,内作黑色,或系年久色黯,抑系新街所产与大关有别,惜不能亲历其地,为之细核,附笔于此,以俟后之君子考订焉。
藤部
乜金藤
性温无毒,治中风痰迷,半身不遂,左瘫右痪,不省人事,痰涎上壅,攻心作咽,用一钱,白汤磨下。
小儿急慢惊风,大者五分,小者一、二分,白汤磨下,立效如神。
藤部
鹿角藤
一名白毛刺。汪连仕方云:木本藤也,刺长伤人皮肉,立肿痛不休,又名不薪木,山人不斫性大热,气臭,打痞积,治风气如神,皆用根捣,共香糟罨之。
叶 蒸酒服,能钻筋透骨。
子 食之,大能醉人。
藤部
买麻藤
职方典:出肇庆,缘树而生,有子味苦可食,山行断取其汁饮之,可以止渴。 粤志:买麻藤其茎多水,渴者断而饮之,满腹已,余水尚淋漓半日。性柔易治,以制履坚韧如麻,故名,言买藤得麻也。
治蛇咬 鲜者干者俱效。
藤部
红木香
红皮藤
一名广福藤,又名紫金皮。立夏后生苗,枝茎蔓延,叶类桂,略尖而软,叶蒂红色,咀之微香,有滑延。根入土,入药用,须以水洗净,去外粗皮,取内皮色红者用之。入口气味辛香而凉沁,如龙脑。
治风气痛,伤力跌扑损伤,胃气疼痛,食积痧胀等症。俱酒煎服,紫金锭中必不可少。
雷头风肿痛贴痛法:紫金皮、独活、赤芍、白芷、菖蒲、葱头煎浓如膏,调敷,药到立止,如神。
汪连仕云:金谷香今人呼紧骨香,即红木香,一名木腊,正名紫金皮。土产者功浅,入膏用,行血散气。
藤部
红皮藤
朱 斋任城日钞:钱塘门外道姑桥下有红皮藤,凡患半肢风及大麻风者,取藤四两,浸无灰酒一大壶,入锅内隔汤煮三炷香,取起饮酒,量好者以醉为度,每酒一碗,入药酒三、四匙,陆续饮至药酒完,则风气自愈。其风从指甲缝中出,对指尖以竹纸铺几上验之,纸能吹动,即是指尖风出也。
藤部
雷公藤
生阴山脚下,立
夏时
发苗,独茎蔓生,茎穿叶心,茎上又发叶,叶下圆上尖如犁耙,又类三角风,枝梗有刺。
物理小识
:犁头刺藤,其叶三角如犁头,多在篱边生,可治瘰 ,亦可截疟。一名霹雳木、方胜板、倒金钩、烙铁草、倒挂紫金钩、河白草、犁尖草、括耙草、龙仙草、鱼尾花、三木棉,出江西者力大,土人采之毒鱼,凡蚌螺之属亦死,其性最烈,以其草烟熏蚕子,则不生,养蚕家忌之,山人采熏壁虱。
治臌胀、水肿、痞积、黄白疸、疟疾久不愈、鱼口便毒、 跌打。除壁虱,茎烧床下。
一切毒蛇伤,
万病回春
云:凡被蛇伤用板扛归不拘多少,此草四、五月生,至九月见霜即罕有,叶尖青如犁头尖样,藤有小刺,子圆如珠,生青熟黑,味酸,用叶捣汁酒调,随量服之,渣罨伤处,立愈。
白火丹:救生苦海用雷公藤五钱,平地木三钱,车前四钱,天青地白叶、三白草各三钱,煎服。
又洗方:雷公藤、河白草煎浴。
水肿胀救生苦海:平地木三钱,雷公藤五钱,车前草四钱,天青地白草三钱,路路通五个,打碎煎服,重者十服愈。
坐板疮秋泉家秘:乌贼骨五钱,雷公藤三钱,共为细末,擦之,干则以菜油调敷。
汪连仕方:蒸龙草即震龙根,山人呼为雷公藤,蒸酒服,治风气,合巴山虎为龙虎丹,入水药鱼,人多服即昏。
治翻胃噎膈、疟疾、吐血便血、喉痹、食积心疼、虚饱腹胀、阴囊肿大、跌打闪肭、发背疔
藤部
藤黄
纲目主治条下,只言点蛀牙自落,无他治也。张石顽云:藤黄性毒而能攻毒,故治牙虫蛀齿,点之即落,毒能损骨伤肾可知。叶氏得宜本草云:服藤黄药忌吃烟。按三黄宝腊丸、黎峒毒也。有中藤黄毒者,食海蜇即解。 百草镜:藤黄出外洋及粤中,乃藤脂也,以形似笔管者良,大块者名牛屎藤黄,不佳。入药取色嫩纯明者,用水蒸化,滤埋土中,七日取出,如此七次,晒干用。 粤志:广中产黄藤熬汁,即藤黄也。性最寒,以青鱼胆和之,治眼疾间有白者,叶如土茯苓,身小而长,外有箨包,以茎浸水洗目,并无肿痛,性酸涩,有毒,治痈疽,止血化毒,敛金疮,亦能杀虫,治刀斧木石伤及汤火伤,竹木刺入肉,一切诸伤。
神效膏:用真麻油一斤,藤黄八两,白腊八两,先将油入铜锅,次将藤黄捶碎熬透,以麻布滤去渣,加入白腊,至滴水成珠为度,贮瓷罐。其膏夏老冬嫩为宜,敷之即能止疼止血,收口取效如神。 金不换治跌打刀伤。苏州周慎庵传:藤黄一两研细末,麻油四两,白腊五钱,黄腊一两,将二腊入麻油内铜杓熬化,取起,放地上,一人徐徐下藤黄末,一人不住手搅匀,以尽为度,即成膏。敷于患处,用油纸摊贴绸帕缚好,一、二日即愈。
治一切无名肿毒,风气膏;王站柱不药良方。藤黄四两,白腊八两,小磨香油十二两,先将油煎熟,将成珠,入水不散,再加黄、白搅匀,瓷瓶收,面上乃以麻油养之,临用摊贴。
祝氏效方一笔消:用大黄二两,藤黄一两,明矾、蟾酥各五钱,麝香、乳香、没药各二钱,用蜗牛捣烂作锭,遇小疖毒未出疖头,以此醋磨,新笔蘸药圈外,愈圈愈小,圈毒消尽而止。又一笔消方,治一切痈肿:雄黄、胆矾、硼砂、藤黄、铜绿、皮硝、草乌各一两,麝香二钱为细末,和蟾酥为条,如笔管大,金箔为衣,用时以醋磨浓,新笔蘸药,涂毒四围,数次即愈。 消毒散:治痈疽疖毒及初生多骨疽。良方汇选:大黄一两,芙蓉叶晒干为末、五倍子各一两,麝香、冰片各三分,藤黄三钱,生矾三钱,共为末,米醋调成如浓糊,涂于多骨疽之四周,中留一头如豆大,以醋用鹅翎不时埽之,若不埽,任围则无益,一日夜即内消。其余痈疖,亦以此敷之,神效。又方:雄黄二两,麝香三钱,藤黄一两,人中白五钱,朱砂、白芨、生白蔹各二钱,蟾酥一两,共研末,用广胶三钱,烊化,和药末为锭,遇毒将此药磨醋水涂之。
消毒方:治一切无名肿毒及对口发背。
救生苦海:用滴花烧酒磨藤黄敷之,不住手敷之,不至半日即消。 无回丹治一切疔痈脑疽。众妙方:用碱藤黄、雄黄、大黄各一两,蟾酥、麝香各二钱,血竭、甲片炒各五钱,醋磨涂,立效。 移毒方 救生苦海云:如毒生在肢节穴道险要处,不成漏症,即为废人,须用此药,只涂半圈,即移过一边。用白芨、白蔹、三七、五倍子、大皂角、山茨菇、藤黄各等分,俱锉薄片,除藤黄,余皆入砂锅内水浸一日,煎汁倾出,入水再煎,如此数次,滤净熬膏;以藤黄将水蒸烊加入,搅匀再熬,入碗晒干,用时以鸡蛋清磨出浓汁,新笔蘸涂。又方:藤黄、银珠等分,醋和敷,赶毒至他处,出脓。如用 树汁调,可搽癣,一、二次即消。
大提药方:围毒初起,凡对口发背恶疽,四、五日即消。良方汇选:雄黄、藤黄、麝香各一钱,朱砂三分,蓖麻肉三钱,红升丹一钱五分,先将蓖麻研如泥,后和各药研烂,用象牙匣封藏,外以虎皮包之,方不泄气。
种福堂提药方 治诸毒不起,敷之立起,藤黄、雄黄各三钱,蟾酥、红药各二钱,冰片、麝香各一钱,蓖麻肉一两,先将蓖麻肉去皮,打如鱼冻水,入诸药,打成膏,瓷罐收贮,勿令泄气,或云:宜红药三钱,冰片、蟾酥勿用,止加麝香三分,辰砂一钱;又黄提药方:郁金、雄黄、藤黄各二钱,牛黄、蟾酥、 砂、冰、麝各五分,巴豆肉八钱,蓖麻肉一两,共捣烂瓷瓶贮,遇症放膏药上少许贴之,治一切恶毒,未成可消,已成用之化腐,疔毒更妙。
诸毒围药:祝氏效方:南星炒四两,五倍子炒黑,白芨炒各二两,藤黄、姜黄炒各一两,共为细末,醋调涂;重者加牛黄一钱,鹿茸五钱。 又种福堂方:无脓即消,有脓即溃,五倍子一两,白芷六钱,藤黄、百草霜各三钱,生半夏、生南星、白芨、陈小粉飞面各四钱,共为末,红醋调敷。 箍毒 活人方:五倍
子略
焙一两,藤黄四两,铜青少许,小粉炒八两,作锭,用时醋磨涂。 一切无名肿毒:藤黄五钱,五倍子二两,白蜜、葱头各一两,用米醋调围患处,留顶勿敷。 五色蟾酥墨:能立消肿毒,雄黄、银朱、胆矾、韶粉、藤黄、铜绿、硼砂各一两,麝香一钱,共为末,蟾酥为条,如笔管大,水磨涂。
疔疮 吴兴杨氏便易良方:银朱、蜒蝣、白甘菊、人中白、苎根内白心、雄黄、藤黄、大黄坐板疮 仙遗拾珠:藤黄捣碎,用雄猪网油,青布一长条,将藤黄掺在网油之上,青布卷成条子,线扎紧,浸菜油内一夜,火燃取滴下油,杯积埋土中,一夜出火毒,涂疮即效。
五黄散:治一切顽癣。鸡脚大黄、硫黄、雄黄、姜黄、藤黄各等分,为细末,菜油调涂患处金氏离洞膏:治 疮如神。万应油五两,藤黄一两五钱,净黄腊二两,共熬黑棕色,摊贴。
熬万应油法:香油六十两(以十六两官秤作准),净桃枝一两,柳枝一两,槐枝一两,桑枝一花椒五钱,蓖麻二两,马前四两,荜茇五钱,桂枝一两,白芷二两。夏浸三日,冬七日,春、秋五日,然后熬至渣枯,去渣。每斤生油,熬熟汁得八折。此油
藤部
金锁银开
百草镜云:俗名铁边箕,处处山野有之,叶似天门冬叶,又似土茯苓叶,但差狭小耳,藤生,或缘石砌树上竹林内亦有之,非海金沙也;其根黑色,两旁有细刺如边箕样,故名,入药用根。敏按:今俗所用治一切喉症。金锁银开乃天荞麦之根,形如累丸,粘结成块。产山上者,皮黄;污泥中者,皮黑,与百草镜所言各别,或名同而物异耶。 李氏草秘:天荞麦亦名金锁银开,形若荞麦,治乳痈风毒,入诸散毒药内,取根二分,生姜一分,水煎服,愈。治败血久病不痊,又洗痔血,皆佳。 李氏草秘又云:小青草藤上蔓,有倒摘刺,细如稻芒,开粉红花,生兰子,叶似荞麦,又名野荞麦,煎洗痔漏之圣药。
治白浊用根,捣汁冲酒服。
喉中风火: 孙玉庭云:其根专治喉闭,故得此名。喉风喉毒,用醋磨嗽喉,涎痰去而喉闭痰核瘰 ,不拘何等 结核初起者。梁湖陈府秘方:用金锁银开(须鲜者),将来捣汁冲酒服;其茎、叶用白水煮烂,和米粉作饼饵食之,不过二、三服立消。若破烂者,以梁上乌龙尾揉去粗屑,纳疮中,外贴膏药,亦服根汁,吃饼饵五、六次,自结痂而愈。
洗痔漏,治蛇伤木蛇毒,捣汁和酒服(草秘)。
汪连仕采药书:金须钭,俗呼金锁银开,其苗柔而坚性不断,今名象毛,力能软坚化痞,合米醋捣汁盥口,能开锁缠喉风,虽枯根亦可透锁喉。
藤部
乳藤
粤志:乳藤蔓如悬钩倒挂,叶尖而长,断之有白汁如乳。妇人产后,以藤捣汁和米作粥食之,乳 自通。 初生嫩条可食,其大实曰冬荣子,大如柚子,中有瓤,瓣瓣相叠,白如猪脂,炙食皆甘美,身怀数日,香不减,秋末冬初间,采以相饷,矜为服食之珍,行血通乳(粤志)。 李氏草秘:乳汁藤生山麓林中,高二、三尺,叶似蒲萄子,蓝色一丛,根皮掐之出汁如乳,为诸毒痈疮中之圣药。
排脓散毒,生肌止痛,消肿益血,痛不可忍者,罨之即止;已成未成,已溃未溃,始终皆不可少(李氏草秘)。汪连仕草药方:乳门草即乳汁草,又名土奶奶,性寒凉,行乳汁通气,而能入血分,根止痢疾。细藤者,即遍地金,又名鸡盲草,合鸡肝蒸服专治小儿一切疳眼。
藤部
蝙蝠藤
此藤附生岩壁乔木,及人墙茨侧,叶类蒲萄而小,多歧,劲浓青滑,绝似蝙蝠形,故名。
治腰痛瘰 。
腰疼,澹寮试效方:用蝙蝠藤二两,老人用三两,酒煎服,二剂即痛止,不可再服;若多服
藤部
皆治藤
蔓延墙壁间,长丈余,叶似泥藤。中暑者以根、叶作粉食之,虚损者杂猪胃煮服。
藤部
无根草
采药录:此草无根无叶,生在柴草上,缠结而生,名无根金丝草,色有紫有黄。 百草镜:无根金丝草一名大焰草,即菟丝苗也,生毛豆茎上者佳。此草与女萝相似,以色黄如金而细如线者真;若色红紫粗类灯心者,名女萝。又紫背浮萍,亦名无根草,与此别。 药鉴:无根金丝草茎细而赤,无叶无根,惟有青色细累,附于茎际,蔓延极长,多缠草木上。其性凉,味微甘,利水治湿热。三、四月采。 李氏草秘:缠豆藤一名豆马黄,无叶有花,子即菟丝子,最治血,解豆疮毒;难产,酒煎服。
药性考:金丝草无根叶,用苗,此药功在凉血散血,故治痈疽肿毒诸症;味苦性寒,吐、衄、崩、便、咳、咯诸血,服之能止。解诸药毒,瘴疠疔痈恶疮。 台志:利水通淋。葛祖方:治狐臭骚气,辟汗愈虐。 百草镜:治癃淋浊痢,带下黄胆,予解痘毒,敷红丝疗。
消毒保婴丹:王之才医便:凡小儿未出痘疮者,每过春分、秋分日服一丸,其痘毒即渐消化。若只服一二次者,出痘稀少。若服三年六次者,永不出痘,此方屡验,万勿轻视。缠豆藤一两五钱(其藤八月收取,毛豆荚上缠绕细红丝,采取阴干,以此为君,妙在此药上)、黑豆三十粒、赤豆七十粒、山楂肉一两、新升麻七钱五分、生地黄、荆芥、防风、川独活、甘草、当归各五钱、连翘七钱五分、黄连、赤芍药、桔梗各五钱,牛蒡子一两、朱砂另研(甘草同煮,过去甘草)一两五钱、苦丝瓜两个(各长五寸,隔年经霜者妙,烧灰存性),上药为极细末,砂糖拌匀,共捣千余下,丸如李核大,每服一丸,浓煎甘草汤化下。其前项药予办精料,遇春分秋分,或正月十五日,或七月十五日修合,务在虔诚,忌妇人、鸡、犬、猫、孝服见之,合药须净室焚香,向太阳祝药云:神仙真药,体合自然,婴儿吞服,天地齐年,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一气七遍。
慈惠小编:治小便不通,诸药无效。 金丝草一握,同韭菜根头煎汤洗小肚,即通。金丝草叶,细丝如棕色,近水滩诸树上皆有之。
藤部
麦裹藤
各麦地皆有,临安县乡间尤多,四月采之,茎缠麦上,叶类神仙对坐草而略尖,微有毛,叶对节生,茎细,节微紫,叶小者佳,叶大者无力。
跌扑张氏传方:以干者一钱,酒煎服。
藤部
白毛藤
亦名天灯笼,又名和尚头草。白毛藤生人家墙壁上,茎、叶皆有白毛,八、九月开花藕合色,结子生青熟红,鸟雀喜食之。 百草镜:白毛藤多生人家园圃中墙壁上,春生冬槁,结子小如豆而软,红如珊瑚,霜后叶枯,惟赤子累累,缀悬墙壁上,俗呼毛藤果。采其藤干之浸酒,云可除骨节风湿痛。
止血淋、疟、疝气。汁滴耳中,止脓不干。入药内,保肿毒不大。治 ,用煮牛肉精者食水肿,小儿蛔结腹痛。 采药志云:性热活血,追风生血,治鬼箭有效。
风痛 杨氏验方:桑黄二两,白毛藤二两,切碎,用绍兴原坛酒六斤,煎三炷香,每日服一黄胆初起 百草镜:白毛藤、神仙对坐草、大茵陈、三白草、车前草各等分,白酒煎服。
大气脬 不药良方:用白毛藤,无灰酒服。
藤部
天球草
一名盒子草,俗呼盒儿藤,好生水岸道旁,苗高三、四尺,叶如波斯,花有小绒,五月结实为球,球内生黑子二片,生时青老则黑,每片浑如龟背,又名龟儿草,丹术家取其汁伏硫汞,根伏雌雄。 百草镜:鸳鸯木鳖,一名水荔枝、盒儿藤。叶长尖,有锯齿,生水涯,蔓生,秋时结实,状如荔枝,色青有刺,壳上中有断纹,两截相合,藏子二粒,色黑如木鳖而小。孙氏丹方:盒子草,子及叶有小毒,蔓生岸旁,叶尖花白,子中有二片,如盒子。纲目附子藤后,花、实、根形俱不甚详。
性有小毒,主蛊毒及蛇咬,捣敷疮上即愈。
疳积初起 百草镜云:鸳鸯木鳖三钱,煎服愈。
敏按:此草似予知子,近时人罕用,而吴氏遵程着从新,以予知子为近日所无,直不知即天球草也,世不用,而草医又易以他名。
藤部
松萝
山川志:出武当山,生尖峰古木上,长者丈余。
治蛇虎伤,汤火烙伤,及顽疮等症药性考:松萝甘平,能平肝气, 怒痰热,温疟吐痢,头能探吐膈痰,去热。
藤部
松上寄生
利水导痰,除胸中热。
藤部
枫上寄生
汪连仕云:吊杀猢狲,一名上树猢狲,又名铁角狲儿,乃枫树上风木藤,至年远,结成连珠傀儡。能追风,不换时刻,酒蒸服,加金雀根土、当归、石床花根,石蚕,治瘫痪勾急之要药。
藤部
蛇莆藤
职方典:产福宁,茎细,叶如猴耳。
治喉齿百病。
藤部
李头藤
职方典:产福宁,其藤腐朽者,可代香用。
止呕血活经络。
藤部
龙须藤
粤东小录:藤产东莞,微细如发,直起数丈,无一节,常飞越数树,如千百游丝牵缀,红者名红龙须,紫者名紫龙须,有五色,然生无根蒂,以秽物投之即消释,不知所去。土人以其液和细土锻石,涂舋糖釜,其坚如铁,虽猛火不裂。其花与子皆入药。
浸酒服,补筋骨,祛风解毒,能循脉络,无微不到。
药性考:五色龙须藤,细如发,生无根蒂,挂树长发。
藤部
臭藤根
草宝云:此草二月发苗,蔓延地上,不在树间,系草藤也。叶对生,与臭
梧桐叶
相似,六、七月开花,粉红色,绝类牵牛花,但口不甚放开。搓其叶嗅之,有臭气,未知正名何物,人因其臭,故名为臭藤。其根入药,本年者细小,二、三年者大如莱菔,可用。 李氏草秘云:臭藤一名却节,对叶延蔓,极臭,煎洗腿足诸风寒湿痛、拘挛不能转舒,如神。汪氏药录:臭蒲萄蔓延而生,子如蒲萄而臭,治风。又云:野蒲萄气重味臭,功能败肠胃之痈。
治瘰 ,用根煎酒数服自愈,未破者消,已溃者敛。
治风痛肠痈,跌打损伤,流注风火 毒,散郁气,洗疝,合紫苏煎汤(汪连仕方)。
藤部
黄练芽
今呼黄连芽,一名黄 头。春初采嫩芽,小儿生食之,取其清香可口,味带苦涩如黄连,故名。亦可以盐汤焯食,漉出曝干为盐菜,暑月食之。百草镜:此物藤生,引蔓大树上,叶如桑寄生,尖长柔滑,颇光润肥浓,二、三月枯枝生芽,淡红色,如椿芽,生食苦中带甘,入口生津。安徽人家多腌以为菜,与芹芽、椿芽、芦芽并重。药性考云:叶似槐而尖,嫩时揉干代茶胜茗,木甚细腻,苦中带甘,味如橄榄,盐食酸甜。解喉痛咽哽,消热醒酒,舌烂口糜,嚼汁可解。
味苦涩,性寒,解暑、止渴、利便(食物宜忌)。生津明目,清积热解毒(药检)。
敏按:
方以智
物理小识:黄楝头一名回味,俗呼黄连头。树分叶如椿,大者合抱,春采其叶,味苦而甘,皮可合香入药,治痢及霍乱。纲目遗此未收。如方氏所云,则木也,与百草镜所云互异,或地土有不同耶,抑其物本有二种耶,并存俟考。
藤部
木龙藤
周益生家宝方:藤出钱塘横山,喜沿人家墙壁及石崖上,土人多识之。
治肺痈、吐痈、肠痈、胁痈四症,捣汁,老酒冲服,冬月以酒 取汁二碗服,立效。
藤部
蒌油
按:蒌即扶留藤
蒌即 也。岭南人取其叶合槟榔食,今人名橹叶,用其
叶封
固,晒半载,收贮待用,可留数十年,非独疏积滞消瘴疠,治病亦伙,惟西洋人有之。
治手足红肿或疼,以蒌叶油揉擦,用布包裹,滴耳治耳痛;刀伤 伤,以棉花浸蒌油贴裹伤处;又治背痈及疖毒,贴之,初起者即解散,已成即速溃脓,亦可敷贴杨梅毒疮漏痔,以上俱泰西应振铎本草补。
卷七
花部
(二十一种 附十二种)
花部
梅花
梅梗
纲目载梅花无治方,止言点汤煮粥助雅致而已。食物宜忌云:梅花味酸涩、性平,并无主治。殆亦不知梅花之用,入药最广,而功效亦最大。百草镜:梅花冬蕊春开,其花不畏霜雪,花后发叶,得先天气最足,故能解先天胎毒,有红、白、绿萼,千叶、单叶之分,惟单叶绿萼入药尤良。采能不犯人手更佳。含苞者力胜。性寒,或曰平,味酸涩清香,开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蒸露点茶,止渴生津,解暑涤烦。 谈撰:卉木皆感春气而生,独梅开以冬,盖东方动以风,风生木,故曲直作酸,则酸者木之性,惟梅之味最酸,乃得气之正。北方水为之母,以生之则易感,故梅先众木而华。
癸辛杂识
梅花无仰开者,盖亦自能巧避风雪耳,验之信然。粤志:惟岭南梅花最早,冬至雷动地中,则梅开地上,盖其时火之气不足于地,而发其最初之精华,故梅开。水之气上足于天,而施其最初之滋润,故雪落、雪泄也,从肃杀之中,泄其一阳之精,以为来春之生生者也。雪深则水气足,梅早则火气足,火气足而为天地阳生之始、阴杀之终,使万物皆复其元。梅之德所以为大,天地一阳之复不可见,见之于梅,又其得气之先也。韶州梅长至已花,腊月复开尤盛,有于旧蒂而作新花者,其地属岭北,故梅以腊以正月开,气盛则开而又开。琼州梅有六出者,予谓梅五出者也,五阳数也,冬至一阳始复,梅吐花得阳之先者,今六出乃得阴数矣。盖以地气而变,苦于严寒,故不用五而用六,同于雪花也,以梅为体,以雪花为用,人见其六而不见其五,藏五在于六之中,犹河图之五在十中也。河图之一生水,梅得水气之先,故花于冬至与雪同时。雪者水气所凝,梅者水形所结,卦皆属坎,水在天而凝雪,水在地而发梅,水之数六,寒极则雪花与梅皆六出,应其数也。
花微酸涩无毒,清头目,利肺气,去痰壅滞上热(本草原始),安神定魂,解先天痘毒、凡中治瘰 :鸡蛋开一孔,入绿萼梅花将开者七朵,封口,饭上蒸熟,去梅花,食蛋,每日一枚,七日痊愈。
唇上生疮 赤水玄珠:白梅瓣贴之,神效,如开裂出血者,即止。
紫金锭 宜端午日制合,飞朱砂、红芽大戟、处州山慈菇、千金霜、川文蛤、净粉草、河车,以上六味各二两,珍珠、琥珀、明雄黄、冰片、陈金墨各五钱,梅花蕊、西牛黄各一两,川麝香四钱,上各药为末,乳筛极细,以糯米粉糊杵为丸,研用。
稀痘神方:白梅花蕊三钱,采饱绽者,须予备晒干;生地黄三钱,当归三钱,生甘草一钱,脐带小儿自己落下时,去灰或矾,用新瓦炙存性,研末极细,同煎浓汁,滤清熬膏,作一日吃完,小儿永不出痘。万病回春载尹蓬头混元丹治小儿诸虚百损,用梅花合混元衣,注梅花解痘先天之毒。
九仙夺命丹集听云:又名十圣丹,治七十二般无名肿毒恶疮,流注火痹等症,朱砂三钱,雄黄、乳香、没药、冰片、血竭各二钱,石胆矾、铜青、麝香、枯矾、熊胆、飞过黄丹各一钱五分;蜈蚣、蚯蚓、僵蚕各二条,(微炒黄色,去嘴)梅花一升,寒水石、牛黄、蟾酥、白官粉、硼砂各一钱,全蝎九个,蜗牛七条,以上二十三味为末,研极细,以朱砂一钱五分为衣。其修合之法:先将蟾酥用乳汁化开,共为丸,如丸不起,略加面糊,如桐子大,每服一丸,令病患口嚼生葱一根咽下,又嚼一根极烂,吐在手心上,裹药,用滚热老酒吞下,量冷暖时候,盖被出汗。如病患不能嚼,人代嚼之亦可,如无汗,再服一丸自愈。诸毒医迟,毒走攻心,必不可救。若汗来迟,以热酒催之。不可以手摸摩患处,如痒,以旧木梳梳之自止。
稀痘 集听:用绿萼梅花七朵,须予养于花瓶内,春分日摘花半开者,只用净瓣捣烂,白糖三匙,滚水服之,毒即全消,免出痘矣。小儿盈月后即可服。
梅花点舌丹 集验:治一切疔毒及恶疮初起,天行瘟毒,咽喉肿痛等症,轻者二粒,重者四粒,先用无根水送下,次取一粒噙于舌下化之。乳香去油二两,珍珠豆腐煮过、麝香水飞、熊胆各六分,没药去油,京牛黄、苦葶苈、朱砂、硼砂、蟾酥人乳泡、血竭、雄黄水飞各二钱,片脑一钱,另研沉香一钱,白梅花阴干一钱二分,共为细末,用人乳汁化蟾酥丸黍米大,金箔为衣。
予稀痘疹 不药良方:每年腊月清晨摘带露绿萼梅蕊一百,加上白糖,捣成小饼,令食之。
三花丹 赤水玄珠:将出痘之时,用此能稀痘,梅花、桃花、梨花取已开、未开、盛开者,阴干为末,等分,兔脑为丸,雄黄为衣,用赤小豆、绿豆、黑大豆汤送下。
梅桃丹 赤水玄珠:治痘已出未出,不起不发,隐在皮肤,并治麻症斑症,用梅花一两,桃丝瓜五钱,为末,每服五分,参苏汤下。
痘不问前后,凡黑陷切牙寒战,用梅花六钱,穿山甲一两,仙灵脾五分,麝香一钱,为末,每服三、五分;切牙寒战,加人牙二、三厘,内托散送下。
青梅散 锡山衣德堂稀痘良方:用生青果核七个,打碎去仁,晒干,研极细末,不宜火焙,又不宜沾生水,再用玉蝶梅花二十一朵,去蒂,共白蜜两茶匙,捣浓,恰交春分时,与小儿服,永不出痘,即出亦不过三粒。此方传自江甯王培德家,已九世,无痘殇之儿,真异方也。
二气丸 新安汪卫公先生传其家亲友,凡小儿服此丸,永不出痘。其方即前稀痘神方,脐带曰坎气,梅花先天之气,故名二气丸。
七仙丹 张琰种痘
新书
:治痘气血两虚,灰白水泡痒塌等症。黄 二两,人参一两,甘草五钱,紫河车一两,梅花一两五钱,鹿茸一两,天灵盖一个,共为末,每服八、九分,用内托散煎汤送下;气实者加山楂、陈皮各五钱。(应昌按:天灵盖即或有益,亦不可用,况二方功效全不在此乎。)二花散 种痘新书云:能起五陷,黄蜡梅花,素心者尤良,阴干,不拘多少,去毛壳罐盛听用;桃花阴干,山楂去核,炒为末,小丝瓜阴干为末,陈皮去白,人参、黄 炙、甘草炙、朱砂、紫河车酒洗去筋蒸焙干、鹿茸酒酥炙、穿山甲取首尾四足者炒,仙灵脾去四弦刺酒焙、人牙火 、韭汁淬七次、天灵盖洗净去酥,各为末用。 按:纲目梅花条下,并无主治,而于蜡梅花下亦仅言解暑生津而已,不知蜡梅亦并非梅种,其主治亦广,不仅治痘也。
龙脑骨 种痘新书云:治痘出未透、心狂见鬼、陷伏等症,用梅花不拘多少,晒干为末,加冰片少许,共研为末,以猪心血和匀为丸,狂谵者灯心汤引,紫陷者以紫草煎汤调之,加酒数茶匙化下。
绝痘 杨春涯验方:用南方绿萼梅蕊未放,采藏风干,逢四时八节,节前一日,用鸡蛋一个,打孔入蕊,纸糊好,饭上蒸熟,吃数次,永不出痘;即出,亦不过数粒。
解痘毒 刘氏得效方:立春前后三日,采红梅蕊半含半开者一钟,去蒂,仍安钟内,瓷碟盖住,一周时足,气汁升上,用新擂盆未经五辛者,捣研如泥,捏成饼样,加明朱砂水飞一钱,匀掺于上,缓缓研匀,再加白蜜少许,丸如弹子,晒半干,金箔为衣,遇四绝日,每服一丸,甘草汤下。忌铁器荤腥。服过一丸后,当日晚间微微发热,次日遍身发出细瘰,是其验也。 种福堂方:梅花丸,治痘疹有起死回生之功。又换痘丹中,梅蕊、犀角、麻黄膏并用。
朱禹功仙传稀痘方:赤豆、黑豆、绿豆各一两,研末,入新竹筒中,削皮留节,凿孔入药,杉木塞紧,用蜡封固,腊月浸厕中一月,取出风干,每药配梅花片三钱,每服一钱,以经霜丝瓜藤筋煎汤下,神效。
千里梅花丸途中备用 医学指南:用枇杷叶、干葛末、百药煎、乌梅肉、腊梅花、甘草各等分为末,用腊化开,投蜜,每腊一两,加白蜜二钱,和药末,捣二、三百下,丸如鸡头实大。夏月长途含化一丸,津液顿生,寒香满腹,妙不可言。
花部
梅梗
诸梅树皆可用,以绿萼者佳。凡梅有气,条青翠色,此条无叶,止光梗出枝罅,薛征君生白曾言用以通上下隔气有效,此气条而非梗也,用梗以带叶成枝者入药。纲目梅部载梅实及核仁根叶,独不及梗。
保产神效方 道德集云:凡妇人三月久惯小产,百药不效者,以梅梗三、五条煎浓汤饮之,复饮龙眼汤,无有不保者。
花部
雪荷花
雪芝 雪里花
产伊芳犁西北及金川等处大寒之地,积雪春夏不散,雪中有草,类荷花,独茎亭亭,雪间可爱。戊戌春,予于史太守处亲见之,较荷花略细,其瓣薄而狭长,可三、四寸,绝似笔头,云浸酒则色微红,彼处土人服之,为助阳要药。忆旧游诗话:雪连花千年不化元,雪深处有之,形似莲花,高可丈许,取以酿酒,倍增春色,盖阴极而阳生之意耳,亦产巴里坤等处。
西北域记:雪莲产积雪中,一茎并蒂,浸酒色碧,性热,人称其功同仙茅,枸杞,而不知其祸乃同砒鸩也,虾蟆比莲尤甚。予甥屠涧南自哈密回,带有雪荷花,因访其功效。据言其地有天山,冬夏积雪,雪中有莲,以产天山峰顶者为第一,然不可得,山腰次之。其生也有雌雄,土人采干之,成对以市。性大热,能补阴益阳,老人阳绝者,浸酒服,能令八十者皆有子。性大热,治一切寒症。此物产于极冷之地,乃阴极阳生故也。朱排山柑园小识:雪莲生西藏,藏中积雪不消,暮春初夏,生于雪中,状如鸡冠,花叶逼肖,花高尺许,雌雄相并而生,雌者花圆,雄者花尖,色深红,性大热,能除冷疾,助阳道,豪家争致之,以治房中之药。滦阳销夏录:塞外有雪莲,生崇山积雪中,状如今之洋菊,名以莲耳。其生必双,雄者差大,雌者小,然不并生,亦不同根,相去必一两丈,见其一再觅其一,无不得者,盖如菟丝、茯苓一气所化气相属也。凡望见此花,默往采之则获,如指以相告,则缩入雪中,杳无痕迹,即 雪求之,亦不获。草木有知,理不可解,土人曰:山神惜之,其或然欤。此生寒极之地而性热,二气有偏胜无偏绝,积阴外凝,而纯阳内结,坎卦以一阳陷二阴之中,剥复二卦以一阳居五阴之上下,是其象也。然浸酒为补剂,多血热妄行;或用合媚药,其祸尤烈,盖天地阴阳均调,万物乃生,人身之阴阳均调,百脉乃合,故
素问
曰:亢则害,承乃制。自丹溪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医家失其本旨,往往以苦寒伐生气。
张介宾
辈矫枉过直,遂偏于补阳,而参、耆、桂、附流弊,亦至于杀人,是未知易道扶阳,而干之上九亦戒以亢阳有悔也。嗜欲日盛,羸弱者多。温补之剂,易见小效,坚信者遂众。故余谓偏伐阳者,
韩非
刑名之学;偏补阳者,
商鞅
富强之术,初用皆有功,积重不返,其损伤根本则一也。雪莲之功不补患,亦此理矣。
治痘不起发及闷 闷痘,止用一瓣,入煎药中,立效,屡试皆验(陈海曙云)。
花部
雪芝
南中纪闻:衡岳间有之,乃冰霰所结,岁久蒸积而成。产阴崖绝壁间,晶莹如玉,悬挂峻取。
疗肺疾,降火清心。
花部
雪里花
朱楚良在镇海,土人有采雪里花者。冬月严寒,此花始生,在招宝山龙潭旁,环渚而发,苗甚短小,如六月雪状,高不过二寸许,每雪时开白花如豆大。土人采得,干之入药。
敷痔漏 以雪里花为末,湿者干掺,干者麻油调搽,一、二度,其痔即消缩。(与卷四草部雪里开附雪里花内容雷同)
花部
水仙花
子
能去风,泽肌肤,润毛发,治五心烦热,嘈杂不甯,同荷叶、芍药为末服。
花部
催生兰
粤志:一名报喜兰,风兰之族,并非兰风也。花如腊梅而色红紫,香味亦同,每茎作七、八枝,悬树间,勿侵地气,遇有吉事则开,寤生者以花悬户上即生。 关涵岭南随笔,报喜遇吉事始开,种法以空为根,以露为命,与风兰同。
主催生。
花部
珠兰
药性考:珍珠兰味辛,窨茶香郁,其根有毒,可磨敷痈疖,今名鸡爪兰。花经云:真珠兰一名鱼子兰,枝叶似茉莉花,发长条细蕊,与建兰同时,香亦相似,而浓郁过之,好清者取其蕊焙茶尤妙。但性毒,止可取其香气,故不入药。张篁壬云:中条山有老道士,教人治狐魅,有一女子为雄狐所祟,教以用珠兰根捣烂置床头,俟狐来交时,涂其茎物上,狐大嗥窜去,次日,野外得一死狐,道士云:此根狐肉沾之即死,性能毒狐,尤捷效也。
花部
建兰花
叶、根 草兰
建兰有长叶、短叶、阔叶诸种,其花备五色,黑色者名墨兰,不易得,干之可治瞽目,能生瞳神,治青盲,最效;红花者名红兰,气臭浊,不入药;黄花者名蜜兰,可以止泻;青色者惟堪点茶,或蜜浸,取其甘芳,通气分;素心者名素心兰,入药最佳。盖建兰一茎数花,实蕙而非兰也。纲目以薰草为蕙(即今零陵香),于兰草下正误条,申言兰草可佩,乃孩儿菊,古名都梁香是也,且斥寇氏、丹溪二家所解兰草,混入世俗之兰花为非,而以兰花为幽兰,与兰草迥异,然何以不立幽兰一条,不能无缺略之憾,因急补之。
素心建兰花,干之可催生,除宿气,解郁。蜜渍青兰花点茶饮,调和气血,宽中醒酒。
(闽小记:建宁人家以蜜渍兰花,冬月点茶,芳香如初摘。)叶 丹溪云:建兰叶禀金水之气,而似有火,不知其能散久积
陈郁
之气甚有力,今时医用以通舒经络、宣泄风邪亦佳。 本草汇云:兰叶禀金水清芬之气,似有火,独走气道,入西方以清辛金,不独开胃、清肺消痰,善能散积久陈郁之结气。今人但赏花香,不知用叶,亦缺典耳。况药味载内经甚少,兰独擅名,所谓“治之以兰”除陈气也,故东垣方中每常用之,与藿香、枇杷叶、石斛、竹茹、橘红开胃气之神品,入沉香、郁金、白蔻、苏子、芦根汁下气开郁,治噎膈之将成者。产闽中者力胜,江浙诸种力薄。辛平甘寒,阴中之阳,入手太阴、足阳明经,亦入足太阴、厥阴经。生津止渴,开胃解郁,润肌肉,调月经,养营气。本经主利水道,因其走气道,故能利水消渴,除胸中痰癖杀蛊毒不祥之气者,盖肺主气,肺气郁结,则上窍闭而下窍不通;胃主纳水谷,胃气凝滞,则水谷不以时化,而为痰癖蛊毒不祥之气。辛平能散结滞,芬芳能除秽恶,则上症自除(本草汇)。
按:纲目兰草条不指幽兰,而本草汇草部有兰草,所言皆指建兰,即濒湖所云幽兰是也,今从其说补之。
根 名土续断,治跌打和血。(物理小识:幽兰、建兰根甘,宜入药,其花可茹,叶以浸油黑发。又云:都梁兰根名土续断,当是此也。
五杂俎
:兰根食之能杀人,忌内服。)治痰嗽后吐血。 刘羽仪经验方云:先痰嗽后吐血而气急者,用天冬、麦冬、生地、白芍、紫菀、山栀、桑皮、地骨皮等药,如气急去天冬加真苏子,取兰花根捣汁冲服,尤妙。江夏程云鹏着慈幼筏痘门载清地散花饮,凡痘见标三日,此方主之。有夹疹者,加兰花根,额上灰滞色,加菊花、兰花、梅花、或兰花根亦可。又玉液春膏饮中,治背浆不足,加酒炒土兰花。
花部
草兰
叶短而狭小,春花者名春兰,秋花者名秋兰,皆一干一花;有一干数花者,名九节兰;其萼中无红斑点色纯者名草素,尤香。入药一干一花者良。
根 治疯狗咬。行箧检秘:取根四两,水净,入黄酒二碗,煎成一碗服完,其毒即从大、小便化血而出。
花部
玫瑰花
有紫、白二种,紫者入血分,白者入气分。茎有刺,叶如月季而多锯齿,高者三、四尺,其花色紫,入药用花瓣,勿见火。 百草镜云:玫瑰花立夏前采含苞未放者,阴干用,忌见火。
气香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肝经,和血行血,理气治风痹。 药性考云:玫瑰性温,行血破积,损伤瘀痛,浸酒饮益。
治吐血玫瑰膏 救生苦海:用玫瑰花一百朵(初开者去心蒂),河水二碗,煎半:再用河水一碗,煎半去渣,和匀,共有碗半,复煎至一碗,白糖一斤,收成调膏,不时服之。
噤口痢,用玫瑰花阴干煎服。
治乳痈:玫瑰花七朵、母丁香七粒、无灰酒煎服,自愈。
肿毒初起 百草镜:玫瑰花(去心蒂、焙为末)一钱,好酒和服。
乳痈初起,郁症宜此。百草镜:玫瑰花初开者、阴干燥者三十朵,去心蒂,陈酒煎,食后服肝胃气痛 用玫瑰花(阴干)冲汤代茶服。
新久风痹 百草镜:玫瑰花(去茎蕊蒂、阴干)三钱,红花、全当归各一钱,水煎,去渣,好酒和服七剂,除根永不再发。
吐红 集听:用玫瑰花不拘多少,去蒂,捣汁熬膏贮瓶内,每早空心茶匙挑四、五匙,白滚水冲服,一、二日即愈。
少林拳经:玫瑰花能治跌打损伤。
风痹药酒 救生苦海:用白槿花、大红月季花、玫瑰花(去蒂)各一两,闹羊花五钱、风茄花肉各一两,绍酒五壶浸,封七日,隔水煮之。坛上置白米一撮,米熟成饭为度,取出,每服二、三杯,盖暖卧,避风,即愈。
保真丸 朱排山柑园小识:保真丸能通经络、和百脉、壮腰肾、健脾胃、加饮食、健步履,除一切痼疾,能固真元。
用玫瑰花去蒂摘瓣,以竹纸糊袋装之,薄摊晒干,取净末一斤,不宜见火。此花色能益血,香能补气,妙难尽述;补骨脂一斤,淘净泥土,用 、术、苓、甘各五钱,煎汁一碗拌晒,以汁尽晒燥炒;菟丝子一斤,用芎、归、芍、生地各五钱,煎汁去渣,以汁煮菟丝子,俟吐丝为度,晒干炒;胡桃仁六两,连皮捣如泥;杜仲四两;盐水炒去丝,韭子四两;淘净微火炒,各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晨空心白汤服四钱,忌羊一方加鱼膘四两,男妇共服,可以种子,极效;或加鹿角胶、枸杞子。
花部
金雀花
一名黄雀花,似六月雪而本高。正二月开花,色黄,根有刺,根入药。 花镜:金雀花枝柯似迎春,叶如槐而有小刺,仲春开黄花,其形尖,旁开两瓣,势如飞雀可爱,其花盐汤焯过,控干入茶供。 百草镜:金雀花生山土中,雨水时开花,色黄而香,形酷似雀,白花者名银雀,最难得,其茎有白点,花后发叶碎小,叶下有软刺,取根入药,去外黑皮及内骨用;别有霞雀花,更不可得。 嘉兴府志:金雀一名飞来凤,盐浸可以点茶。 成化四明志:金雀儿花产奉化。 丁末,余馆奉化刘明府署,时明府幼孙患痘不起发,医用金雀花,询其故,云:此药大能透发痘疮,以其得先春之气,故能解毒攻邪,用花。
性平,和血去风,入肝、脾二经,亦入乳痈用。百草镜:跌扑伤损,以金雀花干者研一钱,根 治跌打损伤,又治咳嗽,暖筋骨,疗痛风,性能追风活血,兼通血脉,消结毒。
济世良方:金雀根捣汁,和酒服,渣罨伤处,治跌打损伤。
花部
金莲花
广群芳谱
:出山西五台山,塞外尤多,花色金黄,七瓣两层,花心亦黄色,碎蕊,平正有尖,小长狭,黄瓣环绕其心,一茎数朵,若莲而小。六月盛开,一望遍地,金色烂然,至秋花干不落,结子如粟米而黑,其叶绿色,瘦尖而长,五尖或七尖。 五台山志:山有旱金莲,如真金,挺生陆地,相传是文殊圣迹。 张寿庄云:五台山出金莲花,寺僧采摘干之,作礼物饷客,或入寺献茶,盏中辄浮一、二朵,如南人之茶菊然,云食之益人。
查慎行
人海记:旱金莲花五台山出,瓣如池莲较小,色如真金,曝干可致远,有分饷者,以点茶,一瓯置一朵,花开沸汤中,新鲜可爱。后扈从出古北口外,塞山多有之,开花在五、六月间,一入秋,茎株俱萎矣。 金莲花出五台山,又名旱地莲,一名金芙蓉,色深黄,味滑苦,无毒,性寒,治口疮喉肿,浮热牙宣,耳痛目痛,煎此代茗。
明目,解岚瘴(恕轩)。疔疮,大毒诸风(山海草函)。
花部
佛桑花
粤语:佛桑枝叶类桑,花丹色,名朱槿,一名福桑,又名扶桑,重台者曰爱老,多以为蔬。
纲目木槿后有扶桑条,止载外治,故补之。
吴震方岭南杂记:扶桑粤中处处有之,叶似桑而略小,有大红、浅红、黄三色,大者开泛如芍药,朝开暮落,落已复开,自三月至十月不绝。佛桑与扶桑正相似,而中心起楼,多一层花瓣。今人以扶桑、佛桑混一,非也。纱缎黑退变黄,捣扶桑花汁涂之,复黑如新。
润容补血(粤语)。美颜润血(陈述斋琐语:朱槿花蒸醋食之,粤中妇女多以此美姿)。
敏按:两粤琐语载朱槿与佛桑皮微有异,云朱槿一名日及,亦曰舜英,叶如桑,光润而浓,高止四、五尺,而枝婆娑,自仲春花至仲冬,一丛之上,日开数百朵,朝开暮落,色深红,五出,大如蜀葵,瓣卷起,势若飞扬,层出如楼子,有蕊一条,比瓣稍长,上缀金屑,日光所烁,疑有火焰,粤女多种之,插枝即生。苏子瞻诗:焰焰烧空红佛桑,谓朱槿也。然佛桑又有殷红、水红、黄、紫各色,比朱槿差小,称小牡丹,四时有花,白者以为菜蔬,甜美可口,女子食之尤宜。据陈述斋所云:则佛桑与朱槿一类而二物,要其功用亦不甚远,故粤语以为即朱槿。今并附录其功用,以补李氏所未备。
花部
宝珠山茶
云溪方以落地花仰者为贵,山茶多种,以千叶大红者为胜,入药。 百草镜:山茶多种,惟宝珠入药,其花大红四瓣,大瓣之中,又生碎瓣极多。味涩,二、三月采,阴干用之。若俱是大瓣,千叶者名洋茶,不入药;单瓣者亦不入药。群方谱:宝珠山茶可代郁金,研末麻油调,涂汤火灼伤。
味微辛甘,性寒,破血消痈,跌打吐血症用之,又治肠风泻血,汤火伤,鼻衄炙疮,均焙研七朵,空心酒服。 百草镜云:凉血、破血、止血,涩剂也。消痈肿跌扑,断久痢、肠风下血、崩带、血淋、鼻衄、吐血,外敷炙疮。
赤痢 救生苦海:用大红宝珠山茶花,阴干为末,加白糖拌匀,饭锅上蒸三、四次服。
鼻中出血 何明远方:千叶大红山茶花,二、三月采,阴干,用时取五、六朵,煎服即止。
又张氏必效方:鼻衄,用宝珠山茶大红者,焙研三、五钱,砂糖滚水和服。
吐血咳嗽 不药良方:宝珠山茶瓦焙黑色,调红砂糖日服,不拘多少。又方:宝珠山茶十朵,红花五钱,白芨一两,红枣四两,水煎一碗服之,渣再服。红枣不拘时,亦取食之。
蒋仪药镜拾遗赋:山茶花、吐血、衄血、肠风下血之良将。
宋春晖云:曾见有人患ru头开花欲坠,疼痛异常,有教以用宝珠山茶焙研为末,用麻油调搽痔疮出血 汪子明方:用宝珠山茶研末冲服。
花部
粉团花
根附
有大、小二种,其花千瓣成簇,大者曰玉粉团,初青后白。小者曰洋粉团,青色转白,白后转红蓝色,入药用大者。
性寒,熏臭虫,同水龙骨、雷公藤和烧熏之,立除(百草镜)。
洗肾囊风 姚伯玉方:用粉团花七朵,水煎洗。 良方集要:用蛇床子,涩上野苋 球花,根 治喉烂 传效方:取入土内者好,醋磨,以翎毛蘸扫患处,涎出愈。
花部
玉簪花
纲目玉簪条载根叶之用,独不言其花。今人取其含蕊实铅粉其中,饭锅上蒸过,云能去铅气,且香透粉内,妇女以匀面,无 痣之患(其叶干之,熏壁虱绝迹)。
花性微毒,治小便不通,汇集方玉龙散中用之。
治癣第一灵丹 宝志遗方:鲜玉簪花三百朵,(为泥),母丁香六两,沉香四两,冰片三钱,麝香三钱,山西城砖十二两,共为末,用真麻油三斤半,熬熟;陈年锻石半斤,滴水成珠为度,候冷,收瓷罐内,黄腊封固,埋土内,二十一日取出,敷患处自愈。此药可久贮,勿使泄气。
治杖破 玉簪花,手排熟,贴伤处。
清凉膏 张卿子秘方:贴疳疯毒。大黄、黄柏、黄连、黄芩、郁金、皮硝、白芨、独脚莲、天花粉、玉簪花,共研细末,鸡子清调敷,留顶。又二香追毒饮,治肚心痈。羌活、连翘、紫苏、甘草、白芷、防风、银花、天花粉、肉桂、黄 、乳香、木香、沉香、芍药、生地、枳壳、黄芩、柴胡、前胡、茯苓、玉簪花,水煎,食后服。
山海草函:玉簪花入韶粉内,敷疳疮蛀梗。
玉龙散 治小便不通:用玉簪花、蛇蜕各二钱,丁香一钱,共为末,每服一钱,酒调送下(
花部
玉兰花
濒湖纲目辛夷集解下,惟云有花白者,人呼为玉兰,并不另立主治,即辛夷亦用苞蕊,不及其花之用也。今采龙柏药性考补之。
性温、香滑,消痰,益肺和气,蜜渍尤良。
痛经不孕 良方集要:玉兰花将开未足,每岁一朵,每日清晨空心,水煎服。
花部
丁香花
未详形状(药性考)。
味辛微温,窨茶吊露,清利头目。
花部
紫茉莉
根
此草二、三月发苗,茎逢节则粗如骨节状,叶长尖光绿,前锐后大,小暑后开花,有紫、白、黄三色,又有一本五色者,花朝开暮合,结实外有苞,内含青子成簇,大如豌豆,久则黑子,内有白粉,宿根三年不取,大如牛蒡,味微甘,类山药。陈扶摇花镜:紫茉莉一名状元红,本不甚高,但婆娑而蔓衍易生,叶似蔓菁。 按:紫茉莉入夏开花,至深秋未已。白花者香尤酷烈,其花见日即敛,日入后复开,亦不经久,一日即萎。西人有食之者,去其外皮,盐渍以佐馔,云能去风活血,无浊淋等症。然其性秉纯阴,柔中带利,久食恐骨软,阳虚人尤忌之。性恶铁,凡取用忌铁器。
根治乳痈白浊。花可浸酒。子名土山奈,取其粉,可去面上 痣粉刺。性寒(药性考)。
花部
野蔷薇
百草镜:山野与家种无异,但形不大,花皆粉红色,单瓣,无千叶者。春月,山人采其花,售与粉店,蒸粉货售,为妇女面药,云其香可辟汗、去 黑。 花镜:野蔷薇一名雪客,叶细而花小,其本多刺,蔓生篱落间,花有纯红、粉红二色,皆单瓣不甚可观,但香最甜,似玫瑰,人多取蒸作露,采含蕊拌茶亦佳。患疟者,烹饮即愈。
六研斋笔记
,通元子服饵法,春时服蔷薇嫩头,一月即可,每日服信三厘,渐增之一分,即可入水,坐卧不病,如是经年,即可蜡涂身体。挟利刃,潜游江湖,劫睡龙之珠,得珠而行空自如,触石无碍,三界八寰,可纵浪矣,此飞仙之业也,而始于啮蔷薇头。谈此于客,未有不胡卢而笑。
花治疟。 伍涵芬读书志:白野蔷薇花,拌茶煎服,可驱疟鬼。妇人郁结吐血。刘克中云:香烈,大耗真气,虚人忌服之。
根治肺痈、吐脓痰,酒煎服;口疮煎汤漱口。 子名石珊瑚,治产后软瘫。 妇人秃发,用蔷薇嫩枝,同猴姜煎汁刷之。
花部
秋海棠
岭南随笔:海棠本无香,惟清远归猿洞秋海棠、肇庆 羊峡春海棠,其香特盛。 群方谱:一名八月春,草本,花色粉红,甚娇艳,叶绿如翠羽。此花有二种,叶下红筋者为常品,绿筋者开花更有雅趣。 大观录:秋海棠亦名断肠草,其根、叶有毒,犬马食之即死,浸花水饮之害人。 漳州府志:秋海棠岁每生苗,其茎甚脆,叶背作红乱纹,云是相思血也。相传昔人有以思而喷血阶下,遂生此,故亦名相思草。其花一朵谢,则旁生二朵,二生四,四生八,具太极象,雅艳异常。 花镜:秋海棠一名八月春,为秋色中第一,本矮而叶大,背多红丝如胭脂,作界纹,花四出,以渐而开,至末朵结铃子,生桠枝,花娇冶柔媚,其异种有黄、白二色,一名断肠花。 周开 云:秋海棠俗传其花中黄心有大毒,人食多死,予一日误食此,惊惶一夜,仓卒旅邸,无药可解,但委命听之而已,次日亦无恙。丁宪荣云:秋海棠叶初生山左,小儿争采食之,味微酸、生津,能益唇色,如涂朱然,则其无毒可知。 药性考:海棠喜背阴而生,故性寒,凡大热症可用。
味酸,性寒无毒,和蜜搽面,泽肌润肉;其干捣汁治咽喉痛(药性考)。 百草镜云:擦癣杀虫,用叶花浸蜜,入妇人面药用。 物理小识:白银以乌梅三叶酸秋海棠叶皆可。
海棠蜜 救生苦海:红秋海棠采花去心,白蜜拌匀,蒸晒十次,令化为度,冬月早晨洗面后敷之,能令色艳,并治吹花癣痱 。 慈航活人书有制海棠蜜法:上白蜜一大杯,红秋海棠现取花片用,拌入蜜内,将花略捣烂,日日晒,或蒸数次,自烂如泥,其蜜色如海棠;或加入好芙蓉粉少许,光绝可爱,且免面皮冻裂。
花部
茶菊
城头菊 金铃菊 金箭头 菊米 菊根
茶菊较家菊朵不多心,有黄、白二色。杭州钱塘所属良渚桧葬地方,乡人多种菊为业,秋十月采取花,挑入城市以售。黄色者有高脚黄等名色,紫蒂者名紫蒂盘桓,白色千叶名千叶玉玲珑,徽人茶铺多买焙干作点茶用。常中丞安宦游笔记,凤凰山产菊花,不甚大,蒂紫味甘,取以点茶绝佳。又浙省城头一带产菊,名城头菊,皆生城上石缝中,至秋开花,花小于茶菊,香气沁腹,点茶更佳,此则茶菊之野生者,味性不同。临安山中所产一种野菊,名金铃菊,花小如豆,与城头菊仿佛,山人多采入药铺作野菊花用,实与野菊又不同,野菊食之泻人,而铃菊又不作泻;野菊瓣疏,此则旁瓣密为别也。濒湖纲目菊分家、野,而此数种独未言及。今杭俗以茶菊作饷遗客,为用最广,予故不惜 缕言之,兼补濒湖所未备焉。 百草镜云:甘菊即茶菊,出浙江、江西者佳,形细小而香;产于亳州者不可用,白而微臭。近日杭州笕桥、安徽池州、绍兴新昌唐公市、湖北缺州皆产,入药用,阴干者去蒂,以白术、枸杞子、地骨皮为使,反河 及无鳞鱼。园菊花大,不入药,止可装枕去风,其根治疔肿却效。群方谱:一名真菊,一名家菊,一名茶菊,花正黄,小如指顶外尖,瓣内细萼柄细而长,味甘而辛,气香而烈,叶似小金铃而尖,更多亚浅,气味似薄荷,枝干嫩则青,老则紫,实如葶苈而细,种之亦生苗,人家种以供蔬茹。凡菊叶皆深绿而浓味极苦,或有毛,惟此叶淡绿柔茎,味微甘,咀嚼香味俱胜,撷以作羹及泛茶,极有风致。 万历嘉善县志:花黄梗紫为甘菊,最良。野菊丛生,花小性凉;家菊花大,气弗聚矣。 黄茶菊以紫蒂为佳,明目去风,搜肝气,治头晕目眩,益血润客,入血分。 食物宜忌:黄菊花即甘菊花,苦微甘、性平,益肺肾,去风除热,补血养目,清眩晕头风。 白茶菊,千叶者佳,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疗肌热,入气分,其根治疔肿、喉疔、喉癣。 海宁出茶菊,名金井玉栏杆,其花心黄边白,点茶绝佳。 圣惠方云:黄甘菊虽能燥湿祛风,亦能助火泄气。
性平,专入阳分,治诸风头眩,解酒毒疔肿。
扑打损伤。 王阮亭
居易录
云:四川提督吴英说,昔得扑打损伤秘方,虽重伤濒死,但一丝未绝,灌下立苏。其方以十一月采野菊花,连枝叶阴干,用时取一两,加童便、无灰酒各一碗,同煎热服。
红丝疔 立效验方:以白菊花叶无白者,别菊亦可,冬月无叶取根,加雄黄钱许,蜒蚰二条丝尽处为止,用绢条裹紧,隔夜即清,真神方也。
花部
城头菊
朱排山柑园小识:杭城石罅生菊,枝叶极瘦小,九月开花如豆,香而且甘。
雍正
初,禁人采取,以充贡品,宫闱以作枕。城上之菊,既为野生而味甘,亦一异也。
苏颂
图经云:有一种开小小花瓣,下如珠子,谓之珠子菊,岂即此欤。
明目、去头风、喉痹、疖毒、凉血。其枝叶鲜者,生捣罨疔疮,并服其汁;兼治蛇咬、瘰、梅疮、眼息,煎洗天泡疮亦效。
花部
金铃菊
百草镜云:采花干之作枕,除头风、目疾、内热、洗风火眼,止热泻;捣罨一切肿毒、诸虫咬螫,有效。胃虚便滑,无实热者忌用,以其苦寒伤胃能作泻也。 群方谱载:金铃菊花小如铃,其干长与人等,凡菊叶皆五出,此叶独尖长七出,花与叶层层相间,不独生于枝头,此乃家种金铃菊,非野生金铃菊也。然功用要亦仿佛。
花部
金箭头
马伯州菊谱:花长而末锐,枝叶可茹,名金箭头,又名风药菊,专治头风,较他菊十倍。
花部
菊米
处州出一种山中野菊,土人采其蕊干之,如半粒绿豆大,甚香而轻圆黄亮。云败毒散疔、去产遂昌县石练山。
花部
菊根
张介宾本草正云:白菊根善利水,捣汁和酒服之,大治癃闭。
瘰 未破。医学指南:采野菊根捣烂,煎酒服,渣涂上自消,不消自破。
花部
睡莲
广志
:睡莲布叶数重,叶如荇而大,花有五色,当夏昼开,夜缩入水底,昼复出,与梦草昼入地夜即复出相反,广州有之。谚曰:毋佩睡莲,使人好眠。纲目蔬部载睡菜,而睡莲独遗,故补之。 张黻大观录:绰菜夏月生于池沼之间,叶类慈菇,根如藕条,食之令人思睡,又名瞑菜。 岭南杂记:睡莲菜一名瑞莲,花瓣外紫内白,干如钗股,心似鸡头,以水浅深为短长,日沉夜浮,必鸡鸣采之始得,出高州。
佩之多好眠。(广志)清香爽脆,消暑解酲(岭南杂记)。
花部
瑞香花
粤语:乳源多白瑞香,冬月盛开如雪,名雪花。刈以为薪,杂山兰、芎 之属烧之,比屋皆香。其种以挛枝为上,有紫色者香尤烈,杂众花中,花众往往无香,皆为所夺,一名夺香花。干者入药用。纲目芳草内瑞香条,止载其根,治急喉风,用白花者研水灌之,亦不言其花之功用,故补之。
稀痘,治乳岩初起。
药性考:瑞香花馥,糖饯芳甘,清利头目,齿痛宜含。
花部
子午莲
纲目水草部入苹,以为此即大叶之苹也。古人以为食品,祭用苹蘩,即此。今浙人呼为子午较荷而小,缺口不圆,入夏开白花,午开子敛,子开午敛,故名。采花入药。
治小儿急慢惊风,煎汤服,用七朵或十四朵。杭城张子元扇店,施此救人多年矣。
花部
桃金娘
粤志:草花之以娘名者,有桃金娘,丛生野间,似梅而末微锐,似桃而色倍 ,中茎纯紫,丝缀深黄如金粟,名金桃娘,八、九月实熟,青绀若牛乳状,产桂林,今广州亦多有之。粤歌云:携手南山阳,采花香满筐,外家爱留求子,郎爱桃金娘。 花镜:金丝桃一名桃金娘,出桂林郡,花似桃而大,其色更 ,中茎纯紫,心吐黄须,铺散花外,俨似金丝,八、九月实熟。青绀若牛乳状,味甘,可入药用。如分种,当从根下劈开,仍以土复之,至来年移植便活。
花 行血。
子 味甘入脾,养血明目。
花部
假素馨
出广中,青藤仔花也。 粤语:青藤仔叶长三、四寸,多芒刺,茎大如指而坚韧。人家日用煎汤洗疮疥良。
花部
千金花
此即千金草花。千金草即本经兰草,今所呼孩儿菊、省头草是也。二月宿根再发,紫茎素枝,赤节绿叶,对节生,光泽有歧,嫩时可 可佩,八、九月渐老,枝头成穗,作花红白状,似鸡苏,久之花瓣转白,绒裂如球,球中有子一粒,绒着子上,色黑味苦,臭香气裂,即千金花也。濒湖纲目仅载其叶之用。本草乘雅云:以千金花煮酒,臭类木香,苦甚黄连,用治滞痢,获效颇捷。予故采其说入花部,以补所未备,花气香、味苦,浸酒治滞下,以其能兰辟不祥,利水道,宣气四达之功耳(乘雅)。
花部
梧桐花
山海草函:治杖丹、癞头、汤火伤。
花部
金凤毛
汪连仕云:今人呼翠翎草,翠绕如翎,细叶塌地而生,与翠云草凤尾不同。敏按:此种即茑萝,今人编竹为亭台,植之盆中,秋开大红小花者是也。
治耳疔痔漏。
花部
十姊妹
一名佛见笑汪连仕云:取其根、叶阴干为末,蜜糖汤调服,治伤寒危笃立效,乃元升观之
花部
雨韭
汪连仕草药方云:雨韭生水泽旁,即青慈菇花,去湿之功同茵陈。
散一切疔肿,消痔漏,明目。
花部
罂粟子油
固精(物理小识)。
花部
佛前旧供花
云谷医抄:治 疮烂腿,用佛前多年陈久供花,取来用香油浸贴,即愈。
卷七
果部上
(二十一种 附十六种)
果部上
延寿果
乃鹿衔草之子:又松潘卫志有延寿果,云果生于土,味甜似山药,并无树果,此或名同而物异也。按:鹿衔千金方名鹿药草,其叶大而面绿背青者为真;苏恭言有大、小二种;保升言叶似茺蔚,丛生有毛者,吴风草也,此草惟生于秦地者有子,土人名曰延寿果。
仁恕堂笔记:张掖河西地有草根,一种形如黄连,盘根屈曲,有若缺然,边人取之,实笾豆理血中邪湿,温补下元,去风痹 疖痛,小儿食之,定惊悸(三边纪略)。本草逢原云:味微涩而甘,不特有益老人,而婴儿先天不足者,尤为上药,惜乎南方罕得也。
果部上
樱额
果属也,产关东乌喇口外,其树丛生,果形如野黑蒲萄而稍小,鲜实甚美,晒干为末,可以稠梨子,实黑而涩,土人珍之,间以作面,暑月调水服之,可止泻。
按:宦游笔记:郁李即棠棣,结子如樱桃,南产者酸涩不堪食,盛京出者又名樱额,味甘鲜,晒干为末,更佳。
味甘涩,性温暖,补脾止泄泻。
果部上
倒吊果
御制
几暇格物编
,俗名吊搭果,形似山梨而小,体微长,味酢,肉多沙,长蒂。诸果始生时皆向上,此果花实皆下垂,故名。生时坚涩,熟乃沙,树枝叶俱如梨,为秦中物产,今遵化沿边有之。而考之书笈草木诸谱,皆不载倒吊之名,惟上林赋云:答 离支。答 音近打拉。
张揖
注云:答 果名,按
梅尧臣
牡丹诗,用打拉二字,北人方言以欹垂为打拉,是答 名果,或因其下垂也。说文海篇俱作 果,今名吊搭,或者答还音之转耳。
性暖,利胸膈,健脾消食。
果部上
飞松子
云南土司志:边境各土司深山中,产一种飞松子,结实熟时,人欲取之,子辄飞去,夜则仍归根下,土人记其处,俟夜过子,掘其根而取之,馈遗以为珍品,味绝香美。
徐霞客
游记
:飞松一名狐实,亦作梧实,正如梧桐子,而大倍之,色味亦如梧桐子,而壳薄易剥,坐密树中,一见辄伐树,乃可得,迟则树即存,而子俱飞去成空株矣,故曰飞松。惟巅堂关外野人境有之,其叶如柳,味绝类土豆。
滇略
:梧实大如豆,壳脆易剥,不与他处类,俗谓之山松子,亦曰飞松。 朱排山柑园小识:飞松出滇南,似梧桐子,稍大而微长,内外色味俱肖,而香美过之,蔓生松树上,土人甚珍之。
下气消痰,通和血脉,能返魂。凡有人魂神不安,及惊越失魂,神不守舍一切等症,此为要药,故灵璧赵氏天王补心丹治怔忡用之。张绿猗言,十香返魂丹加飞松子壳,更效。
果部上
茶肭子
边舆考:其树出辽东塞外,高有三尺许,叶如南方楝树,背有黄白点,花四出,形如手,碧色,或有八出者,结子大如拳,熟便可食,其甘如饴,其树浸水可为油燃灯,入药用子。
治一切病,辽塞无药,土人有病者,取茶肭子啖之即愈。
果部上
椰油
椰中酒 椰膏 椰皮 椰肉
台湾使槎录云:可佐膏火,或云用火炙椰,其油自出。凡楝椰子以手摇之,听水声清亮,则心大而甜;其肉浓,水声浊则否。
渑水燕谈录
:椰子生安南及海外诸国,木如棕榈,大者高百余尺,花白如千叶芙蓉,一本花不过三、五颗,其大如斗至差小,外有黄毛,软皮,中有壳,正类槟榔,壳上有二穴,牙出穴中,壳内类萝菔,皮味苦,肉极甘脆,蛮人甚珍之。
刘恂
岭表录
异:椰壳中有液数合如乳,亦可饮之,冷而动气。 广果录:椰树高六、七丈,直竦无枝,至木末乃有叶如束蒲,长二三尺,花如千叶芙蓉,白色,终岁不绝,叶间生实如瓠系,房房连累,一房二十七八实,或三十实,大者如斗,有皮浓苞之,曰椰衣,皮中有核甚坚,与肤肉皆紧着,皮浓可半寸,白如雪,味脆而甘,肤中空虚,又有青浆升许,味美于蜜,微有酒气曰椰酒。
苏轼
诗:美酒生林不待仪。言椰中有自然之酒,不待仪狄而作也。
广东名胜志:文昌县玉阳山椰子最多,大三、四围,高二、三丈,通身无枝,至百余年才有叶,三月花,连着实,房房三十或二十七八子,至六月熟,七月收。
疗齿疾、冻疮(粤志)、祛暑气(华夷花木考),治消渴,涂髭发立黑(渑水燕谈录)。
椰中酒 食物考:缅甸有树头酒,即椰子中浆汁也。华夷花木考载林邑王与南越王有怨,遣刺客匕其首,枭之树上,化为椰子树。当刺时,王方大醉,故椰浆如酒,饮之醉人。
祛风:消水肿,止吐血,涂头黑发。然多食昏人,动气增渴,性温故也。久服可乌须(食物考)。
椰膏 粤载:椰子壳,土人取以熬膏,色黑如漆,涂癣良。
椰皮 煮汁止血,疗吐逆(渑水燕谈录)。
椰肉 益气生风(渑水燕谈录)。
杨梅下疳,筋骨疼痛。不药良方:椰子壳烧存性,临烧以滚酒泡服二、三钱,暖卧取汗,其
果部上
宜母果
岭南杂记:似橘而酸,又名宜 子。 元吴莱有宜 热水歌。 粤语:宜男子似橙而小,二、三月熟,黄色,味极酸,孕妇肝虚嗜之,故曰宜母。元时于广州荔支湾作御果园,栽种里木树,大小八百株,以作渴水。里木即宜母子也,一名黎 子。吴莱诗:广州园官进渴水,天风夏热宜 子,百花酝作甘露浆,南园烹成赤龙髓。盖以里木子榨水煎糖也。蒙古以为舍里别,即渴水也,一名药果。当熟时人家竞买,以多藏而经岁久为尚,汁可代醋,染大红,以其汁调乃上。 药性考:黎朦子大如梅,形似橘,孕妇宜食,能辟暑,即宜 子。孕妇食之能安胎,故又名宜母。
腌食,下气和胃,怀孕不安食之良。制为浆,辟酷暑,又能解渴。 宜母子以盐腌,岁久色语)。
果部上
天师栗
即娑罗子
一名娑罗子,治胃痛最验。纲目于主治下失载。
通雅
娑罗,外国之交让木也,叶似 ,皮似玉兰,色葱白,最洁,鸟不栖,虫不生,子能下气。 益部方物记:生峨嵋山中,类枇杷,数葩合房,春开,叶在表,花在中,或言根不可徙。
吴船录
:木叶如海桐,又似杨梅,花红白色,春夏间开,长安客话,卧佛寺内娑罗树二株,子如橡栗,可疗心疾。
宸垣识略
:娑罗花苞大如拳,叶如枇杷,凡二十余叶相沓捧,苞类桐花,一簇三十余朵,经月方谢。
留青日札
:娑罗树出西番海中,予在浔州时,官圃一株甚巨,每枝生叶七片,有花穗甚长,而黄如栗花,秋后结实如栗,可食,正所谓七叶树也。药性考:娑罗子一枝七叶九叶,苞如人面,花似牡丹,香白。
肉味苦、微凉,宽中下气,治胃脘肝膈膨胀,疳积疟痢,吐血劳伤,平胃通络。用阴阳瓦炙灰,或酒煨食俱效。单用不入他药,或称天师栗,非也。 葛祖遗方:味甘温无毒,治心胃寒痛虫痛,性温杀虫。
胃痛:百草镜用娑婆子,即娑罗子也。以一枚去壳,捣碎煎服,能令虫从大便出,三服除九种心痛,杨春涯验方:娑罗子即武吉,烧灰冲酒服。
果部上
化州橘红
橘瓤上丝 糖橘红 橘饼 药制柑橘饼 青盐陈皮 橘苓
岭南杂记:化州仙橘,相传仙人罗辨种橘于石龙之腹,至今犹存,惟此一株,在苏泽堂者为最,清风楼次之,红树又次之。其实非橘,皮浓肉酸,不中食。其皮厘为五片七片,不可成双,每片真者可值一金。每年所结,循例具文报明上台,届期督抚差亲随跟同采摘批制,官斯土者,亦不多得。彼土人云,凡近州始闻谁楼更鼓者,其皮亦佳,故化皮赝者多,真者甚难得。 关涵岭南随笔:化州署橘树,一月生一子,以其皮入药,痰立解。后为风折,即其地补种,气味便殊。今称化州橘红者,皆以增城香柚皮伪代之,能化物而不能自化。 粤语:化州有橘一株,在署中,月生一子,以其皮为橘红,瀹汤饮之,痰立消,曩亦进御。今为大风所拔,新种一株,味不及。化州故多橘红,售于岭内,而产署中者独异。 本草乘雅云:橘柚专精者实,实复专精者皮。皮布细窍,宛如人肤,即脉络、肉理、筋膜、子核,各有属焉,故力能转入为升,转升为合,即转合为开也。种种形证,悉从入从合,故胸中瘕热,水谷失宣,神明不通,气逆及气臭耳下气者出已而降,玉衡机转之妙用也。 识药辨微云:化橘红近日广中来者,皆单片成束,作象眼块,或三十五十片,两头以红绳扎之,成一把,外皮淡红色,内腹皮白色,周身亦有猪鬃皮,此种皆柚皮,亦能消痰。又有一种为世所重,每个五片如爪,中用化州印,名五爪橘红,亦柚皮所制,较掌片为佳。究之真者远甚也。真化州橘红煎之作甜香,取其汁一点入痰盂内,痰皆变为水,此为上品。 梁氏家藏苏泽堂化州橘红,每一个七破,反折作七歧,晒干,气甚香烈。有橘红歌云:石龙灵异不可测,首向青霄尾潜泽,有时声吼洪如鹅,有时喷沙白似雪,鸣或宰相应期生,鸣或科甲蝉联翼。由来州牧履其常,惟恐怪奇骇愚俗,亭碑鼓吹镇其头,重镬累石填其穴,天生灵异无可凭,离奇屈曲化为橘。橘之为性温且平,能愈伤寒兼积食,消痰止嗽功更奇,谁先辨此真龙脉,价值黄金不易求,寄语人间休浪掷。
治痰症如神,消油腻谷食积,醒酒宽中。气虚者忌服。解蟹毒(慈惠编:食蟹中毒,橘红煎辰砂五香丸 治翻胃、噎膈、呕吐。张氏秘效方:用血竭、乳香、没药、辰砂各一钱五分,钱,共为末,每三分酒服。
羊癫疯 良方集要:雄黄、天竺黄、川贝母各五钱,真琥珀一钱,麝香一钱,陈胆星一两,以上各另研;全蝎十四个(去足酒洗),远志肉甘草汁制,钩藤、防风、化州橘红、姜衣、羌活、茯苓、天麻、石菖蒲各五钱,以上不可见火,晒干;蝉蜕三十个,白附子六钱,共为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开水下。
按:百草镜 广东高州府化州出陈皮,去白者名橘红,今亦罕得。土人以柚皮代之,出售外方,价亦不贵。辨别之法,须先看皮色筋味,如皮皱粗色黄而浓,内多白膜,味反甜带辛者,乃乳柑皮也,只堪点茶,不堪入药;皮极浓而泡松,纹极细而色黄,内多膜无筋,味甜多辛少者,乃柚子皮也,性忌冷服;纹细,色红润而皮薄,多有筋脉,味苦辛,入口芳香者,乃真化州橘红也,入药以此种为贵,然其性酸削,能伐生气,消痰虽捷,破气损人,不宜轻用。近日有一种产仁和塘栖镇蜜橘皮所制,曰甜橘红,清香入肺醒脾,消痰之功,不下化产,而性不峻削,名为香金板,南人体弱者宜之。 本草乘雅武林栖水出蜜橘,凡数十品,名金钱穿心者,虽秀色可观,又不如佛肚脐。形小皮癞,甘美可口,霜降采取,气足味足,密藏至春,剖皮抽脉,破囊吮汁,亦可振醒精神,为得句破疑之助。
果部上
橘瓤上丝
金御乘云:橘丝专能宣通经络滞气,予屡用以治卫气逆于肺之脉胀,甚有效。纲目橘瓤上筋膜,只引大明治口渴吐酒,而没其专功,何耶?因仍其说以补之。
通经络滞气脉胀,驱皮里膜外积痰,活血。
果部上
糖橘红
仁和塘栖镇者佳。以皮去白,切小块,用糖霜制。
味甘辛,性温,理气快膈,治嗽消痰(食物宜忌)。
果部上
橘饼
闽中漳泉者佳,名麦芽橘饼,圆径四、五寸,乃选大福橘蜜糖酿制而成,干之,面上有白霜,故名,肉浓味重,为天下第一。浙制者乃衢橘所作,圆径不及三寸,且皮色黯黑而肉薄,味亦苦劣。出塘栖者为蜜橘饼味差胜,然亦不及闽中者。又兴化出金钱橘饼,乃取金橘制成,小如钱,明如琥珀,消食下气,开膈,捷于砂仁、豆蔻,又可醒酒,醉后点茶,允为妙供。
味甘、性温,下气宽中,消痰运食(食物宜忌)。黄胆臌胀,除膈止消(经验广集)。
治诸色痢 行箧检秘:橘饼一两,圆眼肉五钱,冰糖五钱,水二碗,露一宿,温服,不露亦治泻 梁氏集验:夏月吃瓜果太多,以致泄泻不休,用漳州好橘饼一枚,细切薄片,作二次放茶钟内冲服。 橘饼汤,经验广集,治伤食生冷瓜果,泄泻不休。橘饼一个,切薄片,放碗内,以沸汤泼盖住,泡汁出,即饮汤,连饼食,一饼可作数次服。
百果酒 香橼、佛手各二个,核桃肉、圆眼肉、莲肉、橘饼各半斤,柏子仁四两,松子三两,红枣二十两,黑糖三斤,干烧酒五十斤浸,此酒补虚益肾,乃河中李太守秘方。
果部上
药制柑橘饼
北砚食规:用元明粉、半夏、青盐、百药草、天花粉、白茯苓各五钱,诃子、甘草、乌梅去核各二钱,硼砂、桔梗各三钱;以上俱用雪水煎半干,去渣澄清取汤,煮柑橘,炭墼微火烘,日翻二次,每次轻轻细捻,使药味尽入皮内,如捻破则不妙。能清火化痰,宽中降气。
果部上
青盐陈皮
百草镜:制青盐陈皮,即苏州宋公祠遗法也。陈皮二斤,河水浸一日,竹刀轻刮去浮白,贮竹筐内,沸汤淋三、四次,用冷河水洗净,不苦为度;晒至半干,可得净皮一斤,初次用甘草、乌梅肉各四两,煎浓汁拌晒,夜露,俟酥捻碎如豆大,再用川贝母去心四两,青盐三两,研为细末,拌匀,晒露干,收贮。
消痰降气,生津开郁,运脾调胃,解毒安神。
果部上
橘苓
橘树上生,如木蕈,枣皮红色。
治乳痈,煎酒服。
果部上
豆蔻槟榔
此即纲目槟榔注内所云 子是也。形如鸡心,一头尖,一头圆,仅如小指大,外有壳包之。
壳白色如豆蔻形,尖如橄榄,长不及半寸。药肆每于豆蔻中检出,每豆蔻一斤,不过数粒,价亦倍。广南槟榔亦无有专货之者,或云此种始为鸡心槟榔。广南所市者,皆山槟榔,及大腹子而已。时珍循竺氏说,以山槟榔为 子,恐误。
治反胃噎膈,余功与广槟榔同。
按:百草镜:槟榔今药肆所市者,形扁而圆大,乃大腹子,俗名雌槟榔。广东文昌县出者,名文昌子,尖小者,名主赐槟榔,又名吃子,其形长尖,状如鸡心,内有锦纹,又名鸡心槟榔,即雄槟榔也。另有一种鸡心槟榔,来自洋舶,从白豆蔻内拣出,极罕有,形亦长尖,极小,外有壳,俨如枣核,故又呼枣核槟榔,入药最胜。
耳聋灸法 经验广集:用鸡心槟榔一个,将脐内挖一窝如钱眼大,实以麝香,坐于患耳内,以艾炷灸之,不过三、四次,即效。
小儿疳积 胡开甫方:史君子五个生、五个熟,豆蔻内槟榔用姜汤磨汁,空心蘸史君子肉食,一、二次即愈。
耳出脓 豆蔻槟榔为末,吹入立愈(救生苦海)。
口疮 豆蔻内槟榔 存性,加轻粉敷之(广果录)。
果部上
琐琐蒲萄
出土鲁番,北京货之,形如胡椒,系蒲萄之别种也。回疆志,蒲萄一根数本,藤蔓牵长,花极细而黄白色,其实有紫、白、青、黑数种,形有圆长大小,味有酸甜不同,一种色绿而无核,较黄豆微大,味甘美;一种色紫而小如胡椒,即琐琐蒲萄;一种色黑,形长寸许,一种色白而大,皆七、八月熟,晾干可致远。 本经逢原云:琐琐蒲萄似蒲萄而琐细,故名。生于漠北,南方间亦有之,其干类木,而系藤本,其子生青熟赤,干则紫黑,能摄精气,归宿肾脏,与五味子功用不甚相远。凡藤蔓之类,皆属于筋;草木之实,皆达于藏,不独此味为然。此物向供食品,不入汤药,故本草不载。近时北人以此强肾,南人以之稀痘,各有攸宜。五杂俎:西域白蒲桃,生者不可见,其干者味殊奇甘,有兔眼蒲桃,无核;又有琐琐蒲萄,形如茱萸。小儿食之,能解痘毒。于文定笔麈云:琐琐即 娑之讹。 黎愧曾仁恕堂笔记:琐琐蒲萄,于文定引西京羽猎赋谓琐琐当为 娑,固属附会,而以为别有一种,亦非河西蒲萄,虽引根牵蔓不异中土,而结实大长如马乳,色深紫,味亦殊甘,一枝千百颗,大者在上,细在下,垂取而干之,大者为白蒲萄,细者名琐琐,非两种也,故俗呼为公领孙。惟绿蒲萄则来自西域,非中土所有。
味甘,核细微咸。 痘学真传云:味甘酸,性平温。百草镜云:性热,入脾、肾二经,作酒弥佳。治筋骨湿痛,利水甚捷,除遍身浮肿、痘疮不出,酒研和饮,神效。
强肾 琐琐蒲萄、人参各一钱,火酒浸一宿,侵晨涂手心,摩擦腰脊,能助膂力强壮;若卧时摩擦腰脊,力助阳事坚强,尤为得力。
稀痘 琐琐蒲萄一岁一钱,神黄豆一岁一粒,杵为细末,一阳夜蜜水调服,并擦心窝腰眼,能助肾祛邪,以北地方物专助东南生气之不足也。然惟禀质素弱者用之有益,若气壮偏阳者勿服,恐其助长淫火之毒也。
按:紫桃轩杂缀琐琐蒲萄神农九草之一,中土久有,不俟博望从西域带来也。吾里东塔朱买臣墓有之。戊子,余曾历平湖幕署,有一枝蔓延满架,夏开琐碎花,结实如绿豆,望不可见;吾杭螺蛳山汪姓家亦有此,然食之味薄,不若甘肃者味浓也,入药自宜以西北者为优。
果部上
南枣
山枣 藏枣
山金华东阳县茶场,以透明如血,七枚长一尺者佳,陈者入药。 宦游笔记:金华东阳县茶场出枣,其大如拳,核尖细如黍,决之即脱,清甘香脆,以此名闻天下。明中叶尚存数柯,今此种已绝矣。惟东南诸乡于高阜地种之,虽不及茶场,亦美甲于他处。其制法不一,未熟辄击,以汤沃之使变色,谓之汤红,干则其色紫;已熟者,名树头红,干则其色丹;过熟者,以所煮余汁煮之,色味似庶糖,谓之糖枣,此则以时食为美,不作干也。又有一种棘,差小而圆,味殊胜枣。 物理小识:南枣出兰溪,摇而知之,其肉离核,味甘微酸,性温补,赤入心,酸敛肝。
博记单方:眼疾中有一种名红线锁目干治法,取南枣核二十一粒,将核截两断,去仁净,以铜绿塞孔中,仍将枣核合上,以纸贴封一起,放炉中烧红,取出,以碗盖存性。每日只用七个,研极细末,调哺男母乳水抹,三日立效。
肠红下血 南枣五枚,同黄 二钱,煎汤,五更服,神效。 又方不药良方:南枣十枚,槐米一两,同煎,去米食枣,日三次即愈。
痔疮 救生苦海:南枣一枚(去核),鳖头骨一个(捣碎),铜青装满枣肉,扎紧,火烟尽,伏土存性,研细;用秋海棠煎洗,然后用药和水敷之,三日消。
除壁虱 集听:大南枣去核,入水银,火煨熏。
走马牙疳 不药良方:陈年南枣核,烧灰,研末掺之。
枣参丸 醒园录:用大南枣十枚,蒸软去皮核,配人参一钱,布包,藏饭锅内蒸烂,捣匀为丸,如弹子大,收贮用之,补气最捷。
仙果不饥方 醒园录:大南枣一斤,好柿饼十块,芝麻半斤去皮炒,糯米粉半斤炒,将芝麻研成细末,枣、柿同入饭中,蒸熟取出,去皮核子蒂,捣极烂,和麻、米二粉,再捣匀为丸,晒干收贮,加参更妙。
本经逢原云:古方中用大枣皆是红枣,取生能散表也;入补脾药宜用南枣,取甘能益津也;其黑枣助湿中火、损齿生虫,入药非宜。
果部上
山枣
出广西肇庆府,叶如梅,果似荔枝,九月熟可食。
柳贯
打枣谱
:山枣状如枣而圆,色青黄而味甘酸。出广州。
甘温无毒,生和脾胃,益血壮神。
果部上
藏枣
朱排山柑园小识:藏枣来自西藏,实产于天竺,大者长二寸许,形味绝似南枣,能补气,功同人参,藏中亦不易得,其核似蚕蛹形,而无仁。
补虚劳,定神志,治怯如神。
果部上
落花生
油
一名长生果。福清县志:出外国,昔年无之,蔓生园中,花谢时,其中心有丝垂入地结实,故名。一房可二、三粒,炒食味甚香美。
康熙
初年,僧应元往扶桑觅种寄回,亦可压油。今闽省产者出兴化为第一,名黄土,味甜而粒满;出台湾,名白土,味涩而粒细,其油煎之不熟,食之令人泻,一名土豆。 汇书近时有一种名落生花者,茎叶俱类豆,其花亦似豆花而色黄,枝上不结实,其花落地即结实于泥土中,亦奇物也。实亦似豆荚而稍坚硬,炒熟食之,作松子之味,此种皆自闽中来。 物理小识:番豆名落花生,土露子,二、三月种之,一畦不过数子。行枝如蕹菜虎耳藤,横枝取土压之,藤上开花,丝落土成实,冬后掘土取之。壳有纹豆,黄白色,炒熟甘香似松子味。又云,番豆花透空入土结豆,当通润脏腑。
酉阳杂俎
:又有一种形如香芋,蔓生,艺者架小棚使蔓之,花开亦落土,结子如香芋,亦名花生。花镜:落花生一名香芋。引藤蔓而生,叶桠,开小白花,花落于地,根即生实,连丝牵引,土中累累不断,冬尽掘取煮食,香甜可口,南浙多产之。 万历仙居县志:落花生原出福建,近得其种植之。 岭南随笔:花与叶不相见,为换锦花;荚与蒂不相见,为落花生。
种法:以沙压横枝则蔓生,花不生荚,其荚别在根茎间,亦称落花生。 逢原云:长生果产闽地,花落土中即生,从古无此,近始有之。味甘气香,能健脾胃,饮食难消运者宜之。或云,与黄瓜相反,予曾二者并食,未蒙其害,因表出之。花生壳,韩柳生云,焙研极细末,着人身体,沾肉即生奇痒。 敏按:刘启堂经验秘方:长生果一名落花生,又名落地生,不可与黄熟瓜同吃,吃则立死。黄熟瓜即香瓜,非长而白色可以腌吃之黄瓜也,始知俗传之误。雨蓑翁食物便览:香芋一名落花生,久服多男。
多食治翻胃。然其性能动火生痰,常人只宜少吃。从新云:辛甘而香,润肺补脾,和平可贵。食物宜忌云:性平,味甘,舒脾;广志云:暖胃;药性考云:生研用,下痰;炒熟用,开胃醒脾滑肠。干嗽者宜餐,滋燥润火。
按:落花生,乃花谢落土,感土气而成实,故有入脾和胃之功,又能通肺气。曾见兴化令王翁一子,酷嗜此物,后患软瘫,岂非动火生痰之明验欤。近见人以花生入糖汤煮,浸酱油入素供,更为生痰,老人尤不宜多食。
俞友梁有乌须简便方,止用落花生净肉,炒极焦黑,研极细,捻须,一、二日后,色黑如漆。
四日两头疟,(即三阴疟。)安定臣云:昔曾患此,诸方莫疗,有人教服炒熟花生,每日食一、二两,不半月而愈。
玉神庵尼清慧言,花生人云服之生痰,有一大家妇咳嗽痰多,医束手不治,庵尼云上劝服花生,每日食二、三两,渐觉稀少,不半年,服花生二十余斤,咳嗽与痰喘皆除,想亦从治之法也。童鹿 言,花生本有涤痰之功,予家凡患咳嗽,止用生花生去壳膜,取净肉冲汤服,咳嗽自安,岂非化痰之功,善于瓜蒌、贝母。世俗以火炒食,反能生痰。又凡被马踢伤者,忌服花生,服之疮愈增痛。
花生油 一名果油,色白,甘平气腥,滑肠下积,腻膈生痰。
果部上
核桃油
好者补火,若坏核桃榨取者,有毒味劣,不宜食。
果部上
阿月浑子
与榛子同类,性更温良,能止痢、暖肾、开胃、除肠秽积,得木香、山萸,能兴阳。
果部上
薯良
形如柚圆,蔓生红色,浸酒服,能活血(药性考)。
果部上
无漏果
此即海棕,乃凤尾蕉之子,或称为枣,实非枣也。以刀剥去青皮,锻石汤瀹之,蜜浸瓶封,可久藏寄远不坏。
味甘美,性温,消食宽中,除痰止嗽,益气润颜,久食令人肥美。
果部上
胖大海
出安南大洞山,产至阴之地,其性纯阴,故能治六经之火。土人名曰安南子,又名大洞果。
形似干青果,皮色黑黄,起皱纹,以水泡之,层层胀大,如浮藻然,中有软壳,核壳内有仁二瓣。
味甘淡,治火闭痘,服之立起。并治一切热症劳伤,吐衄下血,消毒去暑,时行赤眼,风火牙痛,虫积下食,痔疮漏管,干咳无痰,骨蒸内热,三焦火症,诸疮皆效,功难尽述。
果部上
藕粉
节粉 八仙藕粉
冬日掘取老藕,捣汁澄粉干之,以刀削片,洁白如鹤羽,入食品,先以冷水少许和匀调,次以滚水冲入,即凝结如胶,色如红玉可爱,加白糖霜掺食,大能和营卫生津。纲目藕下止载澄粉作食,轻身延年,而不知其功用更专益血止血也。凡一切症,皆不忌可服。养余月令有澄藕粉法:取粗藕不限多少,洗净截断,浸三日夜,每日换水,看极净,漉出,捣如泥,以布绞净汁;又将藕渣捣细,又绞汁尽,却轻滤去浑脚,以清水少和搅之,然后澄去清水,下即好粉,晒干收贮,和糯粉、白糖蒸食之,或以白糖开水冲服俱可。菱粉、芡粉俱用此法。
味甘,气芬芳,性平,调中开胃,补髓益血,通气分,清表热,常食安神生智慧,解暑生津节粉 出淮安宝应一带多有之,乃藕节捣澄取粉,晒干,其价较藕粉数倍。
味甘、微带苦,性平,开膈,补腰肾,和血脉,散一切瘀血,生一切新血。产后及吐血者食宦游笔记:淮以南皆泽国,居人莳藕,暇则滤为粉,淘汰既净,去其渣滓,存其甘液,风吹日曝,渐成碎珠,以汤沃而食之,纯任天然,别有风味,亦野物之可尚者矣。尤著名者曰片粉,择藕之极佳者淘晒,人工十倍寻常,及其既成,则如白云片片,纤尘不染,味亦绝胜,非大有力者,不能制也。
八仙藕粉 经验广集:此粉滋胃保元,治一切虚劳杂症。白花藕粉:白茯苓、白扁豆炒、莲蜜各等分,人乳另入滚水冲,不拘时食。
人红丸 济世养生集:专治童子劳怯,神验之极。用人龙二十一条(即蛔虫、童便,洗净,瓦焙勿令黑研末),不破皮红枣三十个(饭上蒸热,去皮核),萝菔子一钱五分(炒研),大熟地五钱(煮烂杵膏),真藕粉一两五钱(研),真川连六分,酒拌炒,(研末)右将红枣肉、熟地膏和诸药末捣匀为丸,如桐子大,每早以白滚汤送下七粒,逐日加增二粒,至二十一粒止,以后不必再加,服一料痊愈。予屡试皆效,切勿泛视。
果部上
菱粉
蒂壳
湖州府志:菱本两角者,有果菱,差小;有湖趺菱,色红而大;有青菱,色青角曲而利;四角者野菱,最小者角极 ;有泰州菱,实丰而美。近又有无角者,名馄饨菱。
德清
有鸡腿菱、文武菱。
菱有多种,老则皆可为粉。造粉之法,与造藕粉同。食菱粉而腹胀者,用姜汤或酒解之。
补脾胃,强脚膝,健力益气,耐饥行水,去暑解毒。
蒂 疣子,俗名饭 ,用鲜水菱蒂搽一、二次,即自落。
壳 治头面黄水疮医宗汇编:隔年老菱壳烧存性,麻油调敷,即愈。
无名肿毒 贩翁医要:老菱壳烧灰,香油调敷即愈,并治天泡疮。
指生天蛇 医宗汇编:以风菱角灯火上烧灰存性,研末,香油调敷,未溃者即散,已溃者止治脱肛 张氏必验方:先将麻油润湿肠上,自去浮衣;再将风菱壳水净之,即刻缩上不脱矣
果部上
芡粉
嘉泰会稽志
:芡一名鸡头,山阴梅市产之最盛。有数等,小白皮最佳,大白皮、中白皮其皮皆不逮也。造粉与藕菱同法。
益精气,强智力,灵耳目,固精添髓(养余月令)。
九龙丹 贩翁医要:治肾水不足,邪火淫动,遗精淋浊等症。枸杞子酒蒸、金樱子焙、山楂肉炒、石莲肉炒、莲须焙、熟地捣膏、芡粉炒、白茯苓、当归等分,共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空心白滚汤下。